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 廣東新增「二孩」182萬人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 廣東新增「二孩」182萬人

雙重養老壓力讓生二孩焦慮倍增

「二孩日」調查:25%受訪者稱生二孩「壓力山大」,焦慮多來自對孩子教育的擔憂

2月22日,由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廣州市婦聯指導,母乳愛志願服務隊、微信公眾號「二孩媽媽進化論」等發起的網路調查「二孩焦慮指數」結果出爐。這份徵集了4000多份問卷(70%為二孩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二孩帶來的焦慮正在從「糾結」、「沒人帶」等,轉化為對孩子教育的擔憂。

據悉,主辦方自2016年起,每年2月22日都會出爐一份關於「二孩」的調查報告,而這一天也被稱為「二孩日」。

75% 生二孩焦慮但壓力可控

調查顯示,在尚未生育二孩、但有意願生育二孩的受訪者中,最大的「二孩焦慮」來自於三件事:經濟壓力、孩子誰來帶和帶孩子的辛苦;而在已育二孩的家庭中,二孩帶來的最大焦慮則是:帶孩子的辛苦、經濟壓力和教育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育二孩的受訪者中,有75%表示自己的「焦慮指數」位於50分以下——大多數人雖然感到焦慮,但壓力可控。但同時,也有25%的受訪者表示「壓力山大」,並有6.1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極其焦慮,有過極端的念頭。

63% 已生二孩母親對職業沒規劃

調查還顯示,女性因為生育二孩放棄工作的現象有增無減。生育二孩後,回答「有職業規劃、努力打拚中」的女性只有37%。相比之下,有63%的二孩母親表示,「對職業發展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感到迷茫、對未來無能為力」。

對此,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認為,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僱傭女工。他建議,如果企業僱傭女工達到一定比例,政府給予一定的稅費優惠,也可在女工懷孕、哺乳期間向企業補貼「五險一金」,以降低企業額外成本;也可借鑒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福利制度,由政府承擔孕、產女工在休假期間的工資、福利開支;另外,將學前教育納入非強制性義務教育,構建十五年的義務教育體系。

79% 二孩家庭不會再生

調查報告也對「進一步放開生育」後的生育意願做了調查,結果顯示,79%已育二孩的受訪對象明確表示「不會再生」;同時,7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理想的孩子數量是兩個;15%的受訪者表示理想子女數量為三個或更多,而表示理想子女對象為一個的僅為7%。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生育焦慮加重導致生育意願下降,已經成為一個客觀的現象。生意意願下降與否取決於內外兩方面因素。從外在因素看,經濟條件、社會福利、環境支撐、家庭和社會關係、就業發展壓力等,都會影響生育意願。從內在因素看,社會發展使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育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應對生育養育的時間、精力都顯得不足。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生育觀念尤其是生育價值觀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人們更加註重自己的自由發展、更加註重自我的價值實現、更加註重個體的品位生活,不再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46% 對養老有壓力

記者了解到,這三年的「二孩日」調查中,都有同一個問題,即「你是否有養老壓力」。公眾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每年不同:2016年,表示「有養老壓力」的受訪者僅為兩成;2017年,回答「有養老壓力」的受訪者近三成;而在今年,表示有「養老壓力」的受訪者高達45.65%。

對此,董玉整分析認為:養老壓力增加要辯證分析。一方面,上有長輩,撫養長輩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在醫藥費居高不下的現實面前,感到經濟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只有一個孩子時,養育孩子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投入相對較小,有了兩個孩子後,養育孩子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投入相對較大,再去撫養老人感到壓力倍增。

董玉整表示,還有一個方面也值得關注。現在人們生育子女的年齡不斷增長,35歲以上的孕產婦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大,自己的養老問題也就越來越近了。現實中,養老機構少、養老環境差、養老資源不足、養老費用較高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也會成為人們感到養老壓力的一個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承受著對長輩和對自己的雙重養老壓力,形成了「養老焦慮」。

專家分析,今明兩年廣東出生人口將增長,但之後或呈減少趨勢

「全面二孩」政策已實施逾兩年。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20日公布的數據,去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但「二孩」出生人數增加,出生總人數明顯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來歷史第二高值。「全面二孩」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廣東的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廣東2016年和2017年兩年合計新增「二孩」182萬人,2017年更成為全省人口出生高峰年。

去年全省新增人口20.2萬人

據省婦幼衛生年報統計,2016年度(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全省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181萬人;2017年度(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為201.2萬人,全省增加20.2萬人,增幅11.16%。2017年度成為人口出生高峰年,符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預期。

省全員人口資料庫匯總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二孩」出生98.64 萬人,比2016年的83.22萬人增加15.42萬人,增幅達18.53%。2017年「二孩」出生人數約佔當年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的49%。與此相關的是,與2016年相比,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一孩」出生人數為69.05萬,同比減少8.94萬,減幅達11.46%,下降幅度較大。

高齡產婦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產婦年齡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廣東高齡產婦比例快速提升,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孕產婦中,35周歲以上高齡產婦累計17.9萬人,2017年高齡產婦總量累計24.6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7.1%,其中生育二孩的19.8萬人,佔比80.3%,而珠三角地區普遍超過50%。

明年後全省人口增長或回落

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全省出生人口總量同比有一定增長,但珠三角與非珠三角地區的增長率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珠三角地區增長較多,而非珠三角地區增長較少。

綜合多方面因素,專家預計,今明兩年,廣東出生人口還會有一定增長,但之後會回落,出現出生人口增長拐點,在現有政策背景下,出生人口減少的趨勢將無法逆轉。

追問

兩年後廣東出生人口為何回落?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分析認為,影響廣東「一孩」出生人口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省常住人口育齡婦女年齡結構和婚姻狀況結構發生了變化,已婚育齡婦女和女性初婚人數總體上呈遞減態勢:女性初婚人數從2012年的70.17萬人下降至2017年的63.53萬人;育齡婦女人數由2015年的2356.9萬人下降至2017年的2293.1萬人。

其次,婚姻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女性初婚和初育年齡不斷延遲,導致「一孩」出生人數相對減少。專家指出,延遲結婚、推遲婚齡,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

再次,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育動機發生了很大變化。生活成本的提高,導致人們生育意願下降、生育行為延緩、生育水平降低。

董玉整建議:要扭轉出生人口減少的趨勢,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應配套銜接,將號召性的「鼓勵」變為實質性的「鼓勵」,真正解決群眾生不起、養不起、生不了、帶不了等「生育焦慮」問題,讓群眾生得了二孩、生得好二孩,在生育二孩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加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二孩媽媽對職業發展感到迷茫

9.82% 全職,已有規劃

19.04% 想有規劃,但無能為力

14.96% 全職,沒什麼規劃

27.1% 在職,努力打拚

29.07% 在職,但對職業前景沒什麼想法

來源:金羊網

記者 豐西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粵西政態 的精彩文章:

湛江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為何會在海口錄製?

TAG:粵西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