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隋朝開始,中國的選官制度進入了科舉時代,又經過千年的不斷進步,成為了做官的主要途徑。然而,天下讀書人眾多,都懷揣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所以科舉考試越來越難。然而,對於一些天才來說,他們金榜題名輕而易舉,更在乎的是名次。北宋有一人,就曾經考上榜眼,為此還忿忿不平,鬧出一番風波。

此人叫做錢易,是吳越王錢倧。不過錢倧只在位幾個月,就被弟弟錢俶奪位。錢俶將吳越國拱手讓給北宋以後,子孫都被大加封賞,大部分直接做官。然而,錢易屬於前國王的子弟,過氣的王族並不受重視,因此北宋並沒有推恩給他,他仍然是一介布衣。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但是這算不了什麼,因為錢易的才華實在太高,他相信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在大宋出人頭地。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17歲就參加了科舉,並且順利考上進士。

然而,在殿試中,卻出了一些意外。在北宋立國之初,宋太祖殿試時,特別喜歡答卷速度快的考生,認為他們才思敏捷。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最早交卷的進士,將被定為狀元。當然,前提是文章不能胡亂湊數。

錢易晚出生了幾年,他這次殿試時,是宋太宗執政。由於有人勸說宋太宗殿試中只注重速度的話,缺乏對文章內容的深思熟慮,是不成熟的表現。宋太宗覺得有道理,便不打算讓這種只圖速度,不圖質量的風氣滋長。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不過錢易並不知道朝廷態度的改變,他本來就才思敏捷,年輕人的反應又快,在殿試中,不到半天時間就完成了三道試題。不過,洋洋洒洒的三篇文章提交之後,宋太宗卻大加訓斥,直接批評錢易「輕俊」。

天子之怒,非同小可。宋太宗為了殺一儆百,以正風氣,宣布錢易的殿試成績無效,還剝奪了進士的身份。在仕途受挫的同時,這位倒霉蛋也從此名揚天下,獲得了才子的美譽。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後來,宋太宗也有悔意。他曾經和狀元郎蘇易簡探討詩文,對唐詩讚不絕口,更對李白推崇備至。宋太宗感慨的說:「不能和李白同時代真是個遺憾啊!」然而蘇易簡卻淡淡的說:「當今朝的錢易,與李白相比並不差。」

宋太宗這才知道他用來開刀的錢易是何等風流人物,當下表示要找機會像唐朝一樣,從布衣中直接宣召錢易做官。不過,因為皇帝的面子,加上那段時間劍南起義,宋太宗忙得焦頭爛額,這件事就耽誤了下來。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也許是因為負氣,終太宗一朝,錢易再也沒有應試。直到真宗朝,這位才華橫溢的文人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不過他已經三十一歲了,再也不是毛頭小夥子了,可是傲氣與日俱增。

在咸平元年的開封府試中,錢易拿下了第二名。他非常不高興,認為此中有貓膩,便上書朝廷。不僅如此,他還寫了一篇《朽索之馭六馬賦》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攻擊考官有心壓制他。

因為錢易的名頭很響,這篇文章一出,在許多落第考生中引起了共鳴,他們也紛紛抱怨考試不公。此事鬧得當時的解元高輔堯都主動提出將第一名讓給錢易,用以息事寧人。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宋真宗得知此事後,開始沒有做過多的糾纏。在隨後的省試中,宋真宗讓錢若水核查高輔堯和錢易兩人的文章。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章到了頂尖水平,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錢若水表示兩人水平相當,實在難分伯仲。

宋真宗覺得既然沒有太大區別,那麼鄉試的成績也屬正常,根本不存在作弊打壓一說。然而錢易卻狂悖自大,還寫文章來諷刺朝廷的選人大事,因此宋真宗非常不滿意。幸好在宋代風氣比較開化,皇帝只認為他玩世不恭,未作深究,將自己喜歡的孫暨列為第一,高輔堯和錢易分居第二、第三。

有人誇他才學比李白還高,皇帝卻將他由榜眼降為探花

這一次的考試沒有進行殿試,狀元、榜眼、探花直接按照省試的成績來排列。錢易不僅沒有爭到第一,反而掉到了第三名,又算被坑了一次。不過他還是兢兢業業的當官,雖然官位一直不算太高,但曾直言敢諫,力勸宋真宗廢除了肉刑,也算功德無量。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霍光的妻子是個用毒高手,失敗一次就將家族推向地獄
他詐死逃回祖國,作戰時被人認出,讓皇太極又氣又恨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