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在滿洲只有燒殺搶掠?這支軍隊把鬼子打得「日陷不寧」!

日軍在滿洲只有燒殺搶掠?這支軍隊把鬼子打得「日陷不寧」!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美國《密勒氏評論報》曾發表評論稱:「滿洲事實上沒有不被襲擊的地方,城市和鐵路,竟找不出一處來。」([英]《密勒氏評論報》,摘引自《救國時報》第九期。)1932年初,《倫敦每日導報》也撰文說:「滿洲國當局日陷不寧,目下滿洲境內,日本人沒有一條絕對安全的道路。」([英]《倫敦每日導報》,摘引自《救國時報》第九期。)

這支使偽滿洲國和日本人「日陷不寧」的武裝力量就是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淪陷後,原駐守東三省的東北軍,除少數叛變淪為偽軍外,一部分輾轉入關尋找主力,大部分同當地民眾結合,組成了許多抗日愛國武裝力量,這些由東北軍游散官兵、綠林武裝、普通平民組成的非正規部隊,總稱為東北義勇軍。

遼西義勇軍指揮官,姓名不詳

1931年12月9日,東北民眾救國義勇軍軍政委員會便在哈爾濱發表成立宣言,宣稱:「矢率東北愛國健兒,為黨為國為家,誓起奮勇殺敵,光復中國固有河山。」(《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彙編——東北義勇軍》,第73頁。)

遼寧的抗日義勇軍興起最早、發展迅速。九一八事變後,遼寧省警務處長黃顯聲從瀋陽帶出部分警察,沿鐵路向錦州且戰且退,並在錦州一帶組織民團、警察、公安隊等抗日。1932年1月成立了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當時分22路,約六、七萬人,分布於黑山、新民、遼中、昌圖、瀋陽、遼源、綏中、錦縣、錦西、撫順等地。當日軍進犯遼西後,「人民激於義憤請纓殺敵者日增,迄二十一年三月,已達五十四路約十餘萬人」。(《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彙編——東北義勇軍》,第15頁。)

4月21日,唐聚五就任遼寧自衛軍總司令,使遼寧的義勇軍達56路約20萬人,劃分為5大軍區。(《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彙編——東北義勇軍》,第15頁。)遼寧省義勇軍自編組以來,採取游擊戰術,到處襲擊日軍,破壞交通。他們多次襲擊日偽盤踞的瀋陽市,襲擊飛機場、兵工廠、南滿車站等地,焚毀日機數架,也多次攻襲錦州、營口、撫順、鞍山、海城、新民、遼陽、義縣、綏中、大虎山、黑山等重要城鎮和日偽據點,擾得日軍不得安寧。他們出沒在北寧、安奉、營溝等鐵路線兩側,顛覆日軍軍車,切斷敵人交通,使運輸樞紐常常陷於癱瘓,並殲滅了相當數量的日軍。

遼西義勇軍之紅槍隊

在吉林省,中東路護路軍長綏司令丁超和依蘭鎮守護使李杜於1932年1月下旬組織了吉林自衛軍,由李杜任總司令,丁超任吉林治安維持會長。吉林自衛軍在日軍進攻哈爾濱時,給敵人以重創。哈爾濱失陷後,丁、李兩部分別退往雙城和依蘭、賓縣一帶。3月20日,兩部合攻哈爾濱未果,但3月28日攻克農安縣城,並將偽軍於瑞徵部擊潰。4月1日,日軍以3個旅團,協同偽軍張海鵬、熙洽等部,對農安發起總攻,吉林自衛軍堅守3天才退往扶余。(《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彙編——東北義勇軍》,第16~17頁。)

遼西義勇軍一名士兵在監視敵軍調動

在黑龍江省,馬占山於1932年4月返回海倫,於12日通電再次抗日,表示:「一息尚存,誓與倭奴周旋到底,成敗利鈍,在所不計。」(《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彙編——東北義勇軍》,第95頁。)馬軍以黑河為大本營,以海倫為軍事中心,其軍力達10餘萬之眾,並同北滿的蘇炳文旅、東滿的李杜吉林自衛軍呼應。蘇炳文於10月1日在滿洲里通電抗日,重懸青天白日旗,使日軍大為恐慌。此外,還有朱霽青組織的東北國民救國軍,馮占海、鄧鐵梅、王德林、劉萬魁、張殿九、董顯聲、趙毅等各路義勇軍。他們襲擊敵偽據點,伏擊日軍列車,破壞鐵路橋樑,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吉、黑各地的民團、民間秘密結社(如大刀會、紅槍會)、綠林武裝以及熱心救國的工農群眾、青年學生紛紛加入抗日的行列,使原來以東北軍為主體的吉、黑義勇軍增添了新的成分,漸而形成各階層、各民族聯合抗日的壯觀局面。到1932年,東北義勇軍進入全盛時期。根據考證統計,東北抗日義勇軍發展鼎盛時的總人數為55萬,即遼寧省(含熱河和內蒙東部地區))27萬、吉林省15萬、黑龍江省13萬。(孔令波:《東北抗日義勇軍人數考》,《軍事歷史研究》2009年第3期。)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一卷,抗日持久戰局面的形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北洋艦隊為何大敗?不要 「罵」李鴻章和慈禧了,罪魁禍首是他!
1941年日本奇襲珍珠港的靈感來自哪裡?英國人做了一個好榜樣!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