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氣污染重點區域發生重要變化┃汾渭平原上位,珠三角退出,中部的這些地區成為藍天保衛戰主戰場

大氣污染重點區域發生重要變化┃汾渭平原上位,珠三角退出,中部的這些地區成為藍天保衛戰主戰場

編者按:汾渭平原地區,包括山西省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河南省洛陽、三門峽,陝西省西安、寶雞、渭南、咸陽、銅川等11個地市,近幾年多項污染指標不降反升,急需加大治理力度!壓低燃煤使用量、調整產業結構是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

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傑對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堅決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狠抓重污染天氣應對。

汾渭平原地區首次被提到藍天保衛戰「主戰場」地位。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階地的總稱,北起山西省代縣,南抵陝西省秦嶺山脈,西至陝西省寶雞市,呈東北—西南方向分布,長約760千米,寬40~100千米,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西安、咸陽、渭南、運城、臨汾等11個地(市)。該平原區域土地總面積近7萬平方千米,位列中國第四大平原,也是黃河中游地區最大的沖積平原。汾渭平原歷史文化悠久,文物遺迹繁多,不但是華夏文明和中國歷史的搖籃,也是黃河流域資源條件優越、工農業生產水平高、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是我國冬小麥的優質產區之一。

  一、大氣污染重點區域變化:珠三角退出,汾渭平原上位

藍天保衛戰,汾渭平原「提名」,珠三角區域退出。2017年,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PM2.5濃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並連續三年達標,此次會議宣告珠三角退出大氣污染重點區域。

汾渭平原是黃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階地的總稱,北起山西省代縣,南抵陝西省秦嶺山脈,西至陝西省寶雞市,呈東北—西南方向分布,長約760千米,寬40~100千米,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西安、咸陽、渭南、運城、臨汾等11個地(市)。

汾渭平原納入大氣污染重點區域,其重要原因就是汾渭平原城市PM2.5濃度達到非常高的地步。

研究表明:2017年,汾渭平原11個城市的PM2.5濃度年均值達68微克/立方米,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17年,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例和PM2.5濃度與『2+26』城市基本相當,遠遠高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

  二、汾渭平原及周邊空氣質量連年惡化

環保部相關人員指出:這幾年汾渭平原多項污染指標不降反升,問題突出,急需加大治理力度。

2015年至2017年,汾渭平原PM2.5、PM10、NO2、O3濃度均呈上升趨勢,優良天數比例逐年下降,呈惡化趨勢。其中PM2.5排名後20名城市數由2015年的0個增加至2017年的6個。

地理因素雖然是其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汾渭平原屬於河谷地帶,地勢較低。渭河平原南面秦嶺、北面高原,不利於污染物擴散,平原內城市之間污染物排放相互影響較為明顯。但根本問題用能結構的問題。

  三、燃煤污染是特點

環保部相關人員指出: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益經驗很有借鑒意義。不過,汾渭平原的污染成因有自己的特殊性,與東部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側重點有所不同。

認為:京津冀等地區的污染成因更加綜合複雜,而汾渭平原的污染更大程度上歸因於圍繞煤炭的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汾渭平原SO2濃度高於京津冀等其他地區,說明這一地區燃煤污染更加集中,煤化工和煤炭運輸的交通污染也更突出。

認為:壓低燃煤使用量、調整產業結構是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汾渭平原作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國家主動去啃這塊硬骨頭,藍天保衛戰一定會打贏!

李部長在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後將進一步完善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穩步推進成渝、東北、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他跨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碳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碳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