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二-屢敗屢戰的文人

歷史上識人最準的原來是他們,預言一一應驗之二-屢敗屢戰的文人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屢戰屢勝」這個成語,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的經歷可以說是這個成語的反義詞。在與太平天國軍隊屢次交戰中失利走投無路,兩次投水,數次揮劍自刎未遂,在給皇上的上書中妙用「屢敗屢戰」一詞才避免了皇上的責罰,反而受到嘉獎。

這個人便是晚清名臣曾國藩。歷史上曾國藩是一介文臣,不善領兵打仗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率領湘軍,打出了「無湘不成軍」的歷史傳奇,並成為清朝「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他的事迹深受後來歷史學家的追捧和研究。這又是為何呢?總結下來只有一句至今依然經久不衰的話:得人才者得天下!

歷史上著名的洋務運動發起人左宗棠、李鴻章都曾是曾的幕僚,彭玉麟、郭嵩燾、沈葆楨、劉蓉、李元度、羅澤南等晚清的棟樑之材,皆曾受到曾國蕃的舉薦。當時有這麼句話「國之重臣,悉出曾門矣!」可以真實反映曾國藩過人的識人之策和在晚清的地位。

就連平素目空一切,自視甚高的左宗棠,在知人善任上也對曾國藩極為推崇,也說過「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輔」的話。

史料記載,有一次曾的學生李鴻章領著三人來到曾的府邸,欲推薦給自己老師。曾國藩有飯後在花園散步的習慣,每次都要走完3000步(當時也沒有計步軟體,小魚也無從考證(^_^) ),所以李鴻章就領三人在一旁候著。3000步已過,李鴻章上前去向老師通報,曾國藩搖搖頭道「不必了,我心中已有打算」。李甚是詫異不解,向曾國藩求教。答曰:「那三人我散步經過時已暗自觀察過了,為首那個與我目光接觸便恭敬低頭不敢仰視,當是個忠厚老實之人,然不善進取,可給他安穩之職;中間的人喜逢迎,我經過時假裝很恭敬,我一轉身,便左顧右盼,來日必是欺上瞞下、陽奉陰違之人,不可任用;最後之人目光沉著,始終巋然不動,我觀他的前程,或不在你我之下,可堪重任也。」

果然不出曾國蕃所料,前兩人在歷史上默默無聞,而深得曾誇讚的,便是日後台灣第一巡撫劉銘傳。

曾國藩的識人之道,靈驗如斯。三千步而識人,傳為一段佳話。這正反映了曾國藩識人辨人手段的高明之處。於無聲處觀人。正如幾年前網上可見的某次面試一般,在一次競爭激烈的面試中,進入面試考場的眾考生對地上一張隨意放置的廢紙片熟視無睹,唯一一名當場撿起紙片扔到垃圾桶的考生被當場錄用。曾的識人之術也為後人所了解運用。

「知人善用,莫過曾公」,正是有了曾國藩這位好的伯樂,才有了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在晚清歷史上的功勛卓著、大放異彩,

也向我們昭示了一個亘古不破的道理: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

--------關注小魚看點,後續將為您帶來更多更精彩的古人智慧,踩在歷史的肩膀上,我們才會看的更遠,行的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千世界評論 的精彩文章:

李白名詩《早發白帝城》寫於何時?

TAG:大千世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