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在華人世界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其中深意又有幾人能領會?

李白在華人世界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其中深意又有幾人能領會?

開元十四年(726)春秋之交,李白結束了吳越故地之游,第二次來到繁華的揚州。

在這裡,他和早些時候結交的那些朋友一起,依舊是每日遊山玩水,鬥雞走馬,縱酒行樂!

李白出蜀前雖然身攜巨金,但自己的開支本就不小,又加上動輒接濟那些「落魄公子」,以至於在揚州不到一年時間,就「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

李白「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他的任俠思想自少年時代就形成了。這次在揚州,他「散金三十萬」扶危濟困的行為,就頗具古俠士之風。同時,他也希望以此結交天下豪傑,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然而正是在揚州,這種願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到這年秋天,李白所帶的巨金已揮霍一空,自己卻生了場大病。那些酒肉朋友紛紛棄他而去。好在還有一個他稱之為「孟少府」的朋友,積極幫助他求醫問葯,病才逐漸好了起來。

病卧揚州,令李白頭一回深刻體驗到世態炎涼,一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當年,二十齣頭的李白是多麼盼望早日離開蜀中家鄉,出夔門,走蜀道,去闖蕩山外的世界啊!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

一個遊子最失意的時候,往往就是他最思念家鄉的時候!

一日夜間,萬籟俱寂,明月當空,月光透過窗戶傾瀉進屋裡來。李白見到這久違的月光,頓時睡意全無,思鄉心切,不由得口佔五絕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就是被稱為「千古思鄉第一詩」的《靜夜思》。

不知不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已兩年了。

此時,此刻,此地,此人,世界一片靜謐。在故鄉見過的那一輪明月,就孤獨地懸在天空,注視著她的遊子。

李白心裡的故鄉,已不僅僅局限於他的成長之地漫坡渡,而是幻化為整個的巴山蜀水。出蜀前在峨眉山聽山僧彈奏的樂曲,在這個靜靜的夜裡,又輕輕地撥動著他的心弦。

那一輪皎潔的峨眉山月,在李白心中也早已成了故鄉的象徵。後世有多少漂泊在外的遊子,在同樣靜謐的月夜,也會不自覺地吟詠起來——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文 / 三好國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好詩哥 的精彩文章:

惟願詩人常相逢:李白巧逢王昌齡,世上便多了兩首曠古七絕!
笑殺山公醉似泥:李白一首酒氣縱橫的大作,疏狂不輸《將進酒》!

TAG:三好詩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