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調整抗抑鬱治療: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調整抗抑鬱治療:這些問題需要注意

如前所述,抑鬱症患者若癥狀改善不足,無法耐受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或用藥期間病情複發,則可能需要調整抗抑鬱治療方案。無論是上述哪種原因,醫生都必須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對某些陷阱加以提防,以確保這一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一、有效溝通

1. 治療目標

成功調整抗抑鬱治療的關鍵之一,在於醫患圍繞治療目標進行有效的溝通。醫生應基於循證學證據給出現實的目標並與患者交流,而患者則需要明確自己心目中成功的抗抑鬱治療是怎樣的。

之所以強調治療目標,是因為醫生的抗抑鬱治療重點往往與患者自身的關注點存在一定出入。例如,Zimmerman等開展了一項關於抑鬱症治癒的問卷調研,共有535名抑鬱症患者完成了問卷。結果顯示,在定義抑鬱症的「治癒」時,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將以下五個因素視為「非常重要」:

「精神健康狀況積極向上」(77.3%)

「感覺是平時的自己」(75.6%)

「功能水平恢復正常」(74.3%)

「感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71.9%)

「能參與及享受人際關係」(70.7%)

很多醫生最為關心的「抑鬱癥狀的消失」僅排在第六位(70.6%)。一方面,醫生在努力減少及消除抑鬱癥狀,旨在幫助患者獲得治癒;另一方面,抑鬱患者更想要的可能是一種積極的主觀體驗及功能水平的恢復,而不僅僅是癥狀的消失。因此,患者理解醫生的良好初衷及其對治療的預期,醫生真正體會患者的治療目標,對於治療成功至關重要。

2. 治療偏好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建議,醫生應主動傾聽患者的治療偏好,並將其整合進入治療方案,以建立和鞏固治療聯盟。

圖1不同偏好的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時的治癒率

(Kocsis JH, et al. 2009)

如圖1所示,Kocsis等發現,儘管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抗抑鬱療效總體相當,但接受到自己喜歡的治療方式的患者治療效果更好。例如,傾向於用藥的患者若接受抗抑鬱葯治療,其治癒率為45.5%,而接受心理治療者僅為22.2%。這一效應在傾向於心理治療的患者中更為明顯:這一人群使用心理治療的治癒率達50%,而使用抗抑鬱葯時僅為7.7%。

上述研究強調,醫生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讓患者明確感受到自己的偏好得到了重視。然而,醫生也不能一味迎合患者,必須有自己的判斷,且應針對各種治療方式的潛在副作用開展患者宣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別再讓茅侃侃的悲劇重現,如果你覺得抑鬱,試試這三招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