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淘汰你孩子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
作者|果媽
周末的早上,剛剛睡醒的他爹接到太上皇電話:新買的電視又不出圖像了。
他爹迷迷糊糊爬起來,驅車一小時去解決問題。
兩小時後回來,答曰:插頭鬆了。然後做絕望狀:人老了真的會這樣嗎?
我說,這個跟老了沒關係吧。
你們一定以為我家爺爺是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老頭兒。
其實不是,我家爺爺退休前是某縣城高中老師。
但他所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在退休的時候就停滯了,也許更早就已經停止更新了。
家裡一切家用電器基本不碰,因為不會使用。
手機,長期處於我找你才會開機的狀態,導致很多時候我們有急事打不通他電話。
過去的同事同學逐漸使用微信溝通了,不會使用微信的他生活圈子越來越小。
退休以後想給他們報個團去旅遊,但他們不敢去。
有一年去三亞玩,住在朋友的新家。
一進門感覺好時尚,清一色北歐風,傢具和軟裝搭配非常和諧,我說你裝修品味不錯嘛。
她說,我常住深圳,哪裡有時間來裝修,都是我媽搞的。
我頓時來了興趣,你媽?有70歲了吧?這麼時尚。
在我印象里,70歲的老太太不都應該在跳廣場舞抱孫子嗎。
GIF
然後,她給我講了她媽媽的故事。
她媽媽初中沒畢業就上山下鄉,回城後進了一個企業,做工人又做辦公室職員工作,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我在心裡算了一下,跟我公公差不多年紀,學歷還不如我公公好。)
快50歲的時候遭遇大規模國企改制,她們那個國企首當其衝,她媽那個年紀必須是第一批被下崗的,拿了幾萬塊直接走人。
那個時候朋友正在外國留學,一下子連學費都拿不出來了,以為這下子完蛋了,隨時準備捲鋪蓋回國。
沒想到的是,她媽只消沉了幾天就聯合起過去的一夥同事重起爐灶,做起了外貿生意。
她說那幾年她不知道她媽是怎麼過來的,那時候國際長途太貴,也不容細說。
但是等她回來時,發現年近半百的媽媽居然拿了一堆證書,會計證、駕照、報關員、跟單,甚至還有一張電大的畢業證。
現在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一個快50歲的下崗女工,一邊要辦企業謀生,一邊又要參加各種班去學習考試拿證書,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
2000年以後,快60歲的老太太又是第一批學會使用電腦和網路的,這個家裡所有的裝修材料都是她媽在淘寶上買的。
現在老太太很多客戶是國外的,有時候嫌助理翻譯的不到位,她也學著利用一些翻譯軟體和客戶直接溝通。
聽著這個老太太的故事,我想起另外一個親戚。
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熟悉那個年代的人都應該知道,90年代初最牛的不是大學生,是那些初中畢業就直接考入中專的人,他們都是當時學習成績最好的人。
我這個親戚,林,就是這些佼佼者之一。
畢業以後,很幸運的留在北京某個社區單位。單位里待遇不高,工作不累,住集體宿舍,結婚後,單位借給一個地下室暫住。從此後就過起了養老的日子。
十年後,物價翻了幾倍,工資幾乎不漲,眼看著生活水平一再下降。
朋友給介紹了一個新的工作,離家遠點,但工資翻倍,工作量會加大,琢磨了很久,回復說:還是算了吧,這裡挺安定的,年底還有一萬的年終獎呢。
朋友無語,再有機會也不給介紹了。
最近比較流行一種焦慮:人工智慧焦慮。
無人駕駛出來了,以後司機要失業了。
自動收銀出來了,以後收銀員要失業了。
機器人服務員出來了,以後服務員要失業了。
如此等等。
某日看一個大V文章,說未來你的孩子會失業了,都被人工智慧替代了,看到最後才發現是編程班的廣告。
我就不厚道笑了:不久前,不是剛有中興的中年程序員跳樓嗎?會編程就可以嗎?
彷彿人工智慧正在搶佔人的位置,在人工智慧面前人類變得不堪一擊。
但實際上呢?
就算人工智慧沒有飛速發展的過去,職業的新舊更替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啊?
比如司機替代馬車夫,紡織女工被機器替代,計算器替代算盤。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未來會被淘汰?還是該學什麼才能在不斷加速變化的不可知的未來獲得一席之地?
雖然我無法預知未來什麼樣,畢竟人工智慧發展得實在太快,再有先知的人也已經無法預料了。
但是我至少知道什麼樣的人被淘汰的概率比較大,什麼樣的人適應變化的能力強。
那就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人被淘汰的幾率最大。
一輩子保持學習能力的人適應變化的能力也最強,被淘汰的概率就小。
前幾天,小姑打電話來聊天,超市又要裁員了,計劃年內做到一半以上的收銀員工作被自動收銀取代。加薪無望、年終獎更別想,能保住崗位就不錯了。
我無言以對,剛過四十歲的人,做了二十年收銀員,如果換做其他人我或許還能出出主意,畢竟四十歲不算老,但是我比較了解她的經歷,所以也就放棄了說服的想法。
二十歲的時候從外地嫁到北京,做了收銀員,老家的人覺得不錯啊,那會兒收入就一千多了。
三十歲的時候,還是做收銀員,雖然收入漲到了兩千多,但是面對高漲的物價還是顯出局促來。
後來父母說她老做這個也不合適啊,年紀越大越沒前途,於是給她買了電腦,準備下一步報個班,學學打字辦公軟體處理,改行做個文員也好。
但是電腦到家半年,依舊蓋著一塊碎花布,布上落滿塵埃,一問學的怎麼樣了:下班太晚,沒時間,不會開機。
最後這台電腦淪為了老公打遊戲專用。再後來,連打遊戲都嫌配置低了。
父母又託人介紹了一個商場營業員的工作,雖然工資沒高多少,但據同行說,做好了提成也不少呢。
三個月下來,沒什麼業績,被淘汰了。又回到老本行。
後來聽說:沒有溝通能力,面對客戶話都說不清楚,而且自尊心特別重,業績沒做多少,凈忙著跟同事勾心鬥角了。
沒有不被淘汰的道理。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民不得不離開土地,外出謀生。
去年回老家參加一個初中同學的聚會,這些同學裡有一半是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的,20多年過去了,當初同一起點出發的人現在千差萬別。
有人年輕時靠體力,去工地打工,賺了錢就去喝酒打麻將,一沒學技術,二沒有職業,人到中年生活舉步維艱。
有人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技術,有做中西式點心的,現在已經是師傅級別了。
也有人邊打工邊積累人脈,開個貿易公司,當起了小老闆。
其中有一個當初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孩子,小名叫二子,初中畢業當了幾年兵,回到農村實在不願意種田,就學了個駕照開車,跑長途運輸。
後來發現了商機,自己在山東開起了貨站。
一步步發展成貿易公司,舉家搬遷,公司規模逐步擴大,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成了他的員工。
他總結出來的就是:一直學習,學習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工作里,社會上教給自己的經驗。
創業十多年,破產好幾次,但他從沒有喪失過希望。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紙媒行業不好,一天,與幾個紙媒朋友聊天,紛紛感嘆行業不好。但是當我問起:你們擔憂自己會失業嗎?
居然無一例外的說,不擔心。
為什麼?紙媒體不好了,可以轉去做其他媒體啊。
只要你有這個能力,舞台多的是。
看看自媒體上發展得好的,都是從傳統媒體轉行過來的。
果不其然,一個編輯朋友,業餘愛好攝影,把自己的遊記整理一下發到公眾號,瞬間轉發過百,一天點擊量就上萬。
同行面臨行業大變動,985畢業的中年程序員,覺得人生路走到盡頭了,卻唯有一跳。
同樣起點的人,有人40歲就過起了養老的生活,50歲開始只跳廣場舞,60歲就自動隔絕了一切新鮮事物。
可是有的人,40歲還可以一切清零重來,60歲還準備迎接人生高峰。
所以,想要不被淘汰,不是你現在學什麼,上什麼大學,掌握什麼技能,而是具備學習的能力,一輩子。
GIF
-end-
— 最大的讚賞,是轉發和分享 —


TAG:墨寶媽媽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