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的戰略犧牲品:為對手而生,生來悲情!
為適時壓制強有力的對手,諸如百度外賣、百度糯米、騰訊微博、朋友網等巨頭旗下的防禦性產品應運而生,作為抗擊競手的棋子、組合拳中的一招,倚靠巨頭在技術、流量、資金、團隊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為巨頭的生態化戰略布局衝鋒陷陣。
然則,在時代前進的洪流中,作為巨頭打響防禦之戰的產品,從出生即帶有悲劇色彩,儘管背靠巨頭公司的生態圈,誕生之初聲勢浩大,風起雲湧,終究逃不過在完成歷史使命之後悄然落幕,有些甚至落得個虎頭蛇尾的命運。
外賣平台:「三足鼎立」到「兩虎相爭」
當用戶習慣從PC端逐漸轉向移動端,曾經的PC搜索巨頭百度走向艱難的轉型之路。彼時外賣平台的熱火朝天給困境中的百度帶來一絲曙光,隨即組建團隊斥巨資上線百度外賣平台,渴望殺出一條新路。
根據用戶畫像來看,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從校園市場起家,不斷開拓白領和家庭市場;百度則是主打中高端白領市場。
如上圖顯示,餓了么與美團領跑外賣市場、百度外賣緊隨其後,同時百度外賣在白領市場的滲透率略高於其他外賣平台。外賣三巨頭真可謂三足鼎立,長期呈現割據態勢。
從戰略優勢上談,起源於大學的餓了么瞄準大學生主力軍,以強社交互動與品牌化塑造的方式打響校園外賣的品牌戰略,擁有豐富的校園運營經驗;美團外賣背靠紅杉資本中國,強大的地推實力與紅包補貼使得其長期緊隨餓了么步伐;百度外賣儘管入局較晚,但依託百度旗下百度搜索、百度錢包、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等多款戰略產品,百度外賣在用戶流量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便於分析用戶需求進行精準營銷,然而過度聚焦一線城市、專註於白領市場使其錯失了發展機會。
在用戶體驗方面三巨頭差異甚微,為爭取市場份額,打壓對手,活動折扣成為三巨頭拼殺的最強武器,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場爭鋒相對的戰爭中,餓了么先後完成上市前的多輪融資,並獲得阿里的青睞;美團不甘示弱,與大眾點評合併同時拉來騰訊做靠山;此時的百度顯然無法與之抗衡,在完成B輪融資後資金鏈出現問題,多次傳送出「賣身」的消息,最終百度外賣在2017年8月24日被餓了么正式宣布收購。
與其他兩家公司全力以赴做外賣市場不同,百度外賣只是眾多產品線中的一條。技術出身的百度,本就起步較晚,在市場地推、營銷活動等方面的力度不足,更何況餓了么與美團已成阿里和騰訊的對壘平台,百度外賣被收購的結局早已預示。
百度外賣被收購後遺留的代理商風波還在上演,不時傳出代理商「造反」、商戶倒戈的負面消息,真可謂是結局慘淡。
騰訊微博的夭亡
「是觀眾亦是演員」,微博的出現標誌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早在2009年,國內出現了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等一批微博網站,其中尤以新浪微博處於領先地位;新奇的體驗、草根性與強互動性等基因,很快迎來了井噴式高潮發展。
為搶佔市場,阻擊新浪微博的勢頭,四大門戶、各大媒體平台等相繼推出旗下微博頻道,高峰數值達到20多種。騰訊微博也在2010年5月1日宣布正式上線。
背靠大樹好乘涼,倚靠巨頭社交流量的紅利,直接導入QQ用戶資源,騰訊微博一度成為新浪微博最強勁的對手。然而作為巨頭企業,騰訊更注重企業的生態化布局,旗下擁有微博、微信、QQ、QQ空間等多項平台。騰訊微博與其它應用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可以說是為遏制對手而生。
基於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騰訊的防守攻堅戰在2011正式打響。2011年1月21日微信面世,產品經過多次更迭,逐漸滿足用戶即時通訊、社交互動等多種需求,且向全球化道路不斷邁進。截至2011年底,微信用戶數突破5000萬;次年3月,突破1億關口;2013年1月15日,騰訊微信團隊宣布微信用戶數突破3億。
微信順利搶佔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機遇,發展勢頭尤為強勁,穩坐即時通訊領域的龍頭老大。儘管不少群眾對騰訊微博表示扼腕嘆息,但時代前進的洪流早已決定了他的命運。
作為巨頭公司為防禦而生的產品,順勢抵禦來自各大微博平台的衝擊波,扶持尚年幼的微信站穩腳跟,騰訊微博也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未來在短視頻領域的發展,期待騰訊的表現。
朋友網停止運營,人人網轉型困難
PC時代,朋友網、人人網承載了一代80、90後的青春回憶,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大量佔據用戶的生活與社交,紅極一時的社交網站逐漸退下了歷史舞台。
十年前的網紅社交產品,主要集中在QQ、QQ空間、飛信、人人網等。人人網聚焦校園朋友圈,以熟人社交為主,差異化的定位快速俘獲校園用戶。為阻擊人人網在校內迅速擴張,騰訊打響防禦之戰,2009年1月6日朋友網應運而生。
彼時QQ及QQ空間已成為騰訊最大的社交平台,含著金湯匙出身的朋友網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流量導入,營銷推廣……到2012年,僅3年左右時間朋友網已擁有2.48億月活用戶。終究敵不過時代前進的車輪,與騰訊微博的命運如出一轍,朋友網在壓制人人網勢頭的同時為微信讓路,新型社交平台誕生。在今天穩坐國內社交平台頭把交椅的微信,也可謂不負眾望。
反觀人人網的命運,有人說是決策者的失誤,有人說是時代的犧牲品……輝煌之時曾對標美國社交巨頭Facebook。而今Facebook江山依舊,人人網卻落寞不堪。追蹤人人網的發展,校內熟人社交一度落後朋友網;社會社交敵不過QQ、微博及後來出現的微信。作為社交平台,人人網的轉型發展幾乎拋棄了社交的核心業務,直接轉向對遊戲、互聯網金融、直播的嘗試,終不甚樂觀,虧損嚴重。
在獵雲君看來,企業轉型發展離不開對於大社會環境的正確把握,離不開對企業內部優劣勢的正確分析,只有綜合判斷,揚長避短,才有可能不被時代的巨輪碾壓,殺出一條血路。
京東收購騰訊拍拍,阿里與騰訊的對壘
2003年淘寶成立,彼時騰訊QQ用戶註冊數已有2億。看著阿里從B2B貿易轉向C2C模式上線淘寶平台,兩三年內發展驚人,騰訊怎能不眼紅?騰訊開始了第一次涉水電商領域。
作為社交老大哥,從資源優勢來說,依託於來自QQ的超過5.9億龐大用戶群,接入自有在線支付平台財付通,騰訊拍拍前期發展勢頭迅猛。
反觀阿里從創立之初即深耕電商領域,持續洞察與布局,將全部精力放入對淘寶的建設開拓中,不斷轉型升級,適時推出戰略化產品,包括支付寶、B2C模式的天貓商城、「雙十一」狂歡節……打造零售商圈業態。吃騰訊資源老本的騰訊拍拍,顯然缺乏迭代與創新,反應遲鈍,後勁不足,半死不活。
2014年3月,京東收購包括騰訊拍拍在內的騰訊電商平台,而騰訊則以2.14億美金收購京東15%的股份。此舉京東意在借拍拍網(騰訊拍拍更名)進軍C2C市場,為此京東重塑拍拍網的產品技術、業務模塊、平台規則等,並放言稱3~5年內不以盈利為目的。此時,淘寶早已成為C2C網購的代名詞,天貓商城的B2C模式緊隨其後。
移動支付時代到來,2014年9月26日發布的微信支付足足晚了支付寶10年,財付通等其他支付方式滲透力不足,支付寶成為首選支付方式滲透在用戶日常生活中,2014年底,C2C市場中,淘寶網的市場份額達到佔95.1%,拍拍網再想追趕為時已晚。
後續京東公告稱因C2C模式無法杜絕假貨現象選擇徹底關閉拍拍網,此舉含沙射影出淘寶的假貨問題,卻也掩蓋不住C2C模式下淘寶一家獨大的戰略地位。
如今電商大戰已進階到新零售領域。阿里巴巴圍繞新零售作出戰略布局,對線上淘寶、天貓平台的進一步建設,加強新零售代表——盒馬鮮生超市的下沉式建設,入股百聯、高鑫零售等主要商超;騰訊入股了沃爾瑪、家樂福、永輝、步步高等商超,與京東持續緊密合作,合力抗衡阿里的零售生態圈。
來往VS微信:阿里未竟的社交夢
微信盛名之下,誰還記得「來往」?2013年它降臨人世時,也曾寄託著馬雲的滿腔期待。它是阿里推出的即時通訊軟體,也是阿里第一款獨立於電商業務之外的社交產品,其核心功能是實現熟人之間的社交。
而在剛過去的這個春節中,發過微信紅包的用戶達7.68億,來往之名則已風過無痕。
來往承載著馬雲的社交夢,電商巨頭多年來一直對社交念念不忘,其中自然有商業因素。阿里忌憚騰訊藉助社交體系將自身影響力拓展到電商領域,主動出擊,提前布局做好防禦。
為推廣來往,馬雲走起了「明星政策」,邀請影視明星李連杰、趙薇、陳坤、黃曉明、文章等註冊使用;企業家柳傳志、史玉柱、郭廣昌也來助陣。阿里在市場推廣上也下了大力氣,有媒體稱阿里嚴令內部所有員工「來往」。
儘管竭盡全力,來往仍然迅速地失敗了,甚至沒有什麼令人記憶深刻的璀璨時光。2015年徹底改名,做起了私密社交。
往淺了講,這是由於產品形態在誕生時便存在硬傷。以狙擊為目的,它的產品形態也與微信無限靠攏,兩者太像了,但在已經擁有微信的情況下,用戶有什麼理由再換上來往呢?且來往的定位不夠清晰,阿里釘釘瞄準了社交場景,將市場細分後反而取得了優勢。
往深了講,其實還是阿里與騰訊的基因不同。它們一個會做電商,一個起家於社交,產品形態的不同導致了公司發展思路、資源配置、人員配置、生態系統的不同。進行新產品開發時,自然會受到原有思路和資源的限制。
來往失敗後,微信憑藉紅包功能撬動支付領域,微信支付市場份額陡增,且在微商、微店、線下付款等領域廣泛布局。今日回頭看,阿里早在5年前就預料到了這一步,它的戰略狙擊卓有遠見。
只可惜,這場狙擊以失敗告終。
平安好車與早年的二手車江湖
今天,二手車市場強者輩出,瓜子二手車、人人車、大搜車等都令人耳熟能詳。但在幾年前,平安好車才算得上是重量級玩家。
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二手車電子商務專題研究報告2015》顯示,平安好車位列車易拍和優信之後,在二手車電商中排名第三,佔據了8.4%的市場份額。
平安集團的三大核心業務是保險、銀行和投資,它為何玩起了二手車,且出手就是10個億?平安集團的最終目的是:把非金融的業務轉移到金融業務上來盈利。
平安好車布局很清晰,先靠「幫買幫賣」在二手車交易市場累計用戶和車商的信任,然後迅速轉移到具有盈利可能的金融業務中去。
路子清楚了,平安好車的高層開始擼袖子苦幹。團隊的領導者主要來自投行、國企,他們很快發現互聯網競爭波詭雲譎。轉化率實在太低了,缺乏互聯網基因的團隊很難搭建出網路化的銷售體系。
資金也越燒越快。平安好車的進入形式選擇了C2B模式,由經銷商競價幫助車主賣出高價。但C2B想要做出成績,面對C端要投放大量品牌廣告,面對B端的激烈競爭,又需不斷補貼。C2B重車源,從黃牛手上搶車源二次加價的模式最終也被證明讓平台毫無優勢。
與平安好車同台競爭的優信二手車採用的則是B2B2C模式,並於去年再度獲得大額融資。車易拍近年來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萎縮,今年2月大搜車收購了車易拍。
百度糯米與燒錢的O2O
百度收購糯米網時,歡歡喜喜,吹吹打打,宛如迎娶新娘,指望著它生下一頭現金牛。
它投身百度一年後,仍飽受百度青睞,李彥宏在2015年中旬放出豪言,「我看了一下,現在賬上有500多億現金,我打算先拿200億,把糯米做好。」三年未到,百度糯米卻與O2O風口一塊兒「涼了」。
對於百度來說,糯米是一個獲取用戶交易數據的極好入口,這些交易數據對百度金融業務也有很大意義。百度一直想成為一家大數據公司,阿里憑藉購買行為積累數據,騰訊靠社交、公眾號、傳播積累數據,相比於它們,百度的數據入口仍然偏弱。
糯米曾被寄予厚望,李彥宏企圖通過這一產品打造數據入口,聯動信息搜索和直達號,形成生態聯動。有數據鋪路,百度能在AI探索中走得更遠。
但它首先要下場與美團點評搏殺,這談何容易?美團與點評當時已經佔據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場份額,擁泵者眾多。且王興打造了如臂使指的地推團隊,百度作為一家技術導向型公司,線下地推並非它的強項。據《深網》報道,百度採用「自營+代理「模式做推廣,精細化管理較難實現。
百度91:一個時代的消逝
91助手去年解散了,很多人忘記了,它是一名曾經無比輝煌的「舊貴族」。
它是一個跨終端的內容分發平台,在智能手機剛剛冒頭的2009年便開始了分發業務。3年內,用戶量破1億;2013年5月,91助手的累計應用下載量超百億;截至2012年9月份,91助手累計用戶數超過1.2億。
擁有如此體量的用戶,91助手的價值不言而喻——流量入口、分發通道。它一度被阿里、百度、360等互聯網巨頭視為第三方應用領域的肥肉。
百度用真金白銀表明了自己的誠心,砸下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這也是百度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銀子砸下去,濺出的不是水花,而是巨浪。股價一路高歌猛進,上漲之幅遠超收購花費的19億美元,這對市值拉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對百度在移動端布局的落後進行了彌補。
百度手機助手的用戶也得到了快速擴充,資料庫拓張,這對百度手機助手、百度貼吧和手機地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市場格局生變。蘋果自不必說,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也開始給手機預裝應用商城,第三方應用分發平台普遍受到衝擊,面臨生存難題。同賽道的豌豆莢面臨著相似的命運,2014年有傳聞稱阿里欲以15億美元收購豌豆莢,當時豌豆莢並未投身於阿里。兩年後,豌豆莢最終被阿里收購,估值不到2億美元。
縱觀這些戰略防禦性產品,可以發現其共同的特點是缺乏自身基因。阿里想做社交,騰訊要拼電商,百度搞O2O,終於難逃深陷泥沼的命運。
但當大潮將至,試問又有誰能放下防禦意圖,轉而深挖自身優勢?這些失敗的戰略防禦性產品,永遠都不會是最後一批。
本文來自獵雲網,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股票發行註冊制授權決定期限擬延長至2020
※高通同三星達成專利協議,反壟斷訴訟或有轉機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