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攻克硫磺島!這張著名照片是美國精神象徵,可惜卻是擺拍的

攻克硫磺島!這張著名照片是美國精神象徵,可惜卻是擺拍的

文/樂行

73年前的昨天(2月24日),美陸戰5師攻克硫磺島最高點折缽山。美聯社隨軍記者隨後拍下了下面這張著名的照片,並成為美海軍陸戰隊甚至美國精神的重要象徵。可惜這張照片和中蘇兩國著名插旗照一樣,都是擺拍的。

中美蘇三國軍隊各自都有其光榮軍史和著名時刻,其中又以三張著名的插旗照最具有代表性,被認為彰顯各自軍魂、代表一代人精神。美國人對上述照片的尊崇,從反映硫磺島戰役的電影《父輩的旗幟》片名就可見一斑。

美軍登陸硫磺島前,樂觀認為5天便可拿下。但日軍利用島上堅固的火山岩構築了複雜的地下工事頑抗,令美軍傷亡慘重,對摺缽山的攻擊就是一個典型,美軍在這場戰鬥中各種手段用盡,付出重大代價後才基本控制山頂。

按一些流傳戰史記載,在還未肅清全部地下日軍的情況下,由上尉施里埃帶領40名美軍沿著折缽山陡峭山坡爬行,經過與彈盡糧絕日軍的近距離戰鬥後,上午10點終於登頂。施里埃和5名美軍把星條旗綁在一根管子上豎立在山頂。目睹這一幕,美海軍部長詹姆斯·弗雷斯特爾對海軍陸戰隊上將霍蘭·史密斯說:「史密斯,折缽山升起那面旗,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名垂青史五百年。」

評價是真,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但照片是擺拍的,插旗也沒這麼激動人心。參與的陸戰隊員回憶,插旗前沒有發生戰鬥,是記者希望拍攝這樣的照片,於是叫了幾個休息的陸戰隊員志願者去拍了照片。拍照時,隨軍記者郎利先拍,但旗幟太小,稍後另一位隨軍記者羅森塔爾帶了一面大一些的旗幟趕到,讓士兵們把前一面拔了,重新插了一遍他帶來的旗幟。結果,表現力更強的後一張照片青史留名。

下面蘇軍這張插旗照也是二戰著名瞬間,即1945年攻克柏林後,一名紅軍戰士把蘇聯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由於戰鬥的混亂和蘇聯的解體,對照片上究竟是哪個紅軍戰士、一同插旗的究竟有哪些人、到底是不是這張就反映了最早插旗的瞬間,都有爭論。

第一種說法來源於戰役指揮者朱可夫元帥,他回憶錄記述是哈薩克人高什卡爾巴耶夫等兩人組插的旗;第二種說法是傳統說法,即1945年4月30日夜,蘇軍攻佔德國國會大廈並豎起了紅旗。由於深夜沒有留下照片,次日清晨蘇軍戰士葉戈羅夫和坎塔里亞被要求到國會大廈頂層重新拍照——登樓過程也留下了照片,因此是擺拍無疑。第三種說法認為,是米寧中尉5人組在大廈殘敵還未肅清的情況下就插了旗,但因為種種原因被葉戈羅夫等人「替代」了。

最終,葉戈羅夫等人插旗成為官方說法,而擺拍照出自蘇軍28歲的戰地攝影師葉夫根尼?哈爾傑伊之手。

我軍最為著名的插旗照片,後來被一些人命名為《八一軍旗永向前》,長期以來被傳為1984年收復老山時,14軍40師118團5連副連長張大權烈士在犧牲前把軍旗插上了主峰。旗幟是陳賡大將獎給該連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獎旗。

張大權烈士確有其人,這位一級戰鬥英雄塑像就屹立在老山主峰。戰前,張大權本準備休假,聽聞要打仗,已3年未回家的他立即留下。戰鬥中,他重傷不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直至犧牲。但他的原始事迹材料中,並無對這壯烈一幕的描述。老山戰鬥主攻團代政委和主攻營營長2016年在網上也澄清,沒有插旗這回事。

從有關媒體報道看,這張插旗照與老山戰鬥無關。拍攝者是原27軍79師236團通信連電台台長趙利濱,1987年曾隨部參加老山輪戰。當時,央視和寧夏電影製片廠要拍攝紀實片《戰士萬歲》,在麻栗坡重現了戰鬥場景。參演部隊使用了特功五連突擊隊的戰旗進行了主峰插旗演練,趙利濱就從旁拍攝了一組照片,其中包括廣為流傳的這張。

由於拍攝者還提供了演練和插旗前後的照片,可信性很高。但仍需指出的是,張大權事迹是真實的,戰旗也是真實的,演練用旗有265個彈孔(一說226個),這面紅旗本身確實誕生於戰火。

無論如何,三國軍人在戰鬥中的壯舉是真實的,在激烈戰鬥中要拍到一張完全真實、符合新聞美感的照片非常困難——這當然不代表可以造假,應當把英勇精神和真實拍攝經過,都完整留給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日美F35協同訓練「秀肌肉」,解放軍準備導彈隨時伺候!
全球最牛轟炸機將復出?戰力比美軍B-1強一倍!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