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珍藏在邵武市博物館的「踏莎行」,你知道它有多珍貴嗎?

珍藏在邵武市博物館的「踏莎行」,你知道它有多珍貴嗎?

賞鎏金銀「踏莎行」八角杯

邵武市博物館珍藏品鎏金銀「踏莎行」人物故事八角杯是1980年,福建省邵武市故縣出土的一批宋代銀器中的一件珍貴文物。盞身與足均做八角形,夾層,口沿下鏨刻卷草紋。盞心鏨刻《踏莎行》詞一首,詞云:「足躡雲梯,手攀仙桂,姓名高掛登科記。馬前喝到(道)狀元來,金鞍玉勒成行對。宴罷瓊林,醉游花市,此時方顯平生至(志)。修書速報鳳樓人,這回好個風流婿。」盞身外壁分八面,每面分上中下三格。上格鏨刻卷草圖案,下格鏨刻如意頭圖案。中格較大,打製表現杯內所刻《踏莎行》詞意的連續畫面。足外鏨刻卷草紋。

直徑9.5cm,寬8cm,底長4.2cm,底寬2.8cm,高5.5cm,重量75g,現藏於邵武市博物館

1980年出土於邵武的這批金銀器在地下埋藏了700餘年,發現時大部分完好如新,光亮可鑒,品種有日用飲食器皿,杯、盤、盅、碟、勺和裝飾佩件鐲、跳脫、袖箍、髮釵、發簪以及元寶形銀鋌、銀條等。其胎體輕薄、精巧、俊美,造型多樣,構思巧妙。紋飾追求多樣化,或素麵光潔,或花鳥輕盈。花紋裝飾更加豐富多彩,幾乎囊括了象徵美好幸福、繁榮昌盛、健康長壽等寓意的花卉瓜果、鳥獸魚蟲和人物故事等。紋飾布局突破了唐代流行的團花格式,多因器施畫,以取得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美的和諧統一。工藝技法在繼承唐代的鈑金、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鍍、錘、鑿、鑲嵌手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其富有靈活性與創造性。尤其是日用器皿,常見六瓣蓮花形,重瓣菊花形、五瓣梅花形八角形,十分新穎雅緻。這批文物生動地反映出宋人雅緻的生活情趣以及當時金銀器皿的商品化和平民化,其對後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有力基礎。

這批金銀器現珍藏在邵武市博物館,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本文來源:閩北日報,作者:邵博

抱歉!一直在領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夷新區微友匯 的精彩文章:

據說,聽過這首閩北本土原創歌曲的南平人,都會掙錢!掙錢!掙錢!

TAG:武夷新區微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