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溫度

舌尖上的溫度

舌尖上的溫度

1

舌尖上的中國3

大年初四(2月19日晚)央視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A Bite of China III),說是大家期盼已久,不為過吧。

2012年播出的第一季7集,豆瓣上的評分9.3;2014年的第二季8集的豆瓣評分只有8.4。昨天的第6集播出後,豆瓣評分降到4.6;一點驚悚,有木有?

第六集雖是第三季播出後首次觀看,卻是準時守候,認真地品味。於是有了今日的觀後感。雖然,這三季的總體風格大差不離,但是為什麼播出後,觀眾對該紀錄片的反響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製作團隊有了變化,比如,大導演換人了,又有播出時間的不同,不比往前。更主要的問題,是沒有新意和心意。

資訊繁複的現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如果沒有新鮮、抓眼球的看點,是不足以得到大家認可的。

僅觀看第六集,說些小仙的片面之詞。

首先,序幕看到製作團隊特彆強調的大導演,片頭的常熟古里鎮的上樑風俗引出了今天的話題「點心」,和這集的「酥」字以及導演。但僅以「酥」字濃縮為整集的要點,著實不妥。哪裡體現「酥」,是引子的「定勝糕」?是入題的嶗山「大饅頭」?是宮廷點心的「貴妃餅」,面果兒的「柿子面果」?是重陽糕,蘑菇包?是嵌字豆糖,漁亭糕?還是叉燒包?

柿子

楊桃

香梨

50分鐘從北至南出現的三十多種點心,除了走出宮廷的楊明家「薩其馬」,國宴面點大師王志強最後呈現的四道油炸作品「春蘭、夏荷、秋菊、冬梅」,90後蔣露露的「瓜子酥」,杭州茶點的「荷花酥」和「龍井茶酥」,其他的大都不能以「酥」字來形容點心的特點。

蘭荷菊梅

瓜子酥

荷花酥

也就是說,不足四分之一的點心作品,來定義整集的主調,又以其來給點心賦予「酥」字為特點,是不是缺心眼? 此為其一。

其二,不論是北方的麵食,還是南方的米食。在片兒里亮相的這些點心:郭秀青的大饅頭,楊家的「薩其馬」,王志強的「面果兒」,有199年歷史的蘇州糕團店的「重陽糕」,蔣露露的「瓜子酥」、「蘑菇包」,金惠民的古徽州傳統食品的「嵌字豆糖」,被稱為徽州石雕的「漁亭糕」,杭州茶點的「荷花酥」,粵式點心泰斗陳勛的「叉燒包」。除了前面的「大饅頭」看起來有嚼勁,確實夠大,夠拙樸。關鍵沒啥技藝含量,傳遞出的要點是要有勁,以及製作人的那份堅持和樸實。其他點心的製作過程,都沒有把製作技藝完美展現,僅僅是「蜻蜓點水」般掠過。

當然,製作團隊會有理由,比如「這些屬於商業機密,不能泄露」,這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沒有「新意」,泛泛的拍攝角度,已然不能引起人們的獵奇心理。如今人人都可以有的自媒體時代,隨便給美食來點特寫的圖文或視頻太多。因此,央視爸爸的大團隊大製作,耗資耗時耗力,就這番粗淺地呈現,所謂點心的「製作技藝」,是不是傻?

其三,點心的呈現,是要面面俱到,還是淺嘗輒止?在網路上輸入「特色點心」,出現的條目,字眼中含地理位置的有:杭州、上海、廣州、南京、寧波等。在傳統糕點的百度百科的分類有: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等。個么,50分鐘的內容里,紀錄片如果是大體概括,上面這些主要的點是不是需要涵蓋?

嵌字豆糖

漁亭糕

重陽糕的製作

縱觀全集,除了杭州、廣州,這兩地標,京派、蘇派,廣派有體現,其他幾大派別完全忽略。如此的製作,如何體現中國的點心全貌?是不是缺用心?

當然,不能只吐槽,這道「點心」大餐里還是有吸引小仙注意的亮點。

比如,引子的上樑風俗(圖片如上),勾起了小仙的回憶。在我們閩北老家,早些年,農村地區建造房屋上樑時也是有類似的儀式,同樣需要在最後把一些上樑糕點從樑上往下拋灑給那些在地面上的鄰里鄉親,這些糕點寄予著大家美好的願望。

四大天王

叉燒包

還有,最後出場的粵式點心,93歲的勛叔製作的叉燒包,以及他所說的粵式點心的「四大天王」:叉燒包、蝦餃、燒賣、蛋撻,這些能讓人對粵式點心進一步加深印象。

2

舌尖的適宜溫度

食物溫度在20—30度之間,味覺感受性最高。舌尖對甜味,舌頭的兩側前部對鹹味,兩側中部對酸味,舌根對苦最敏感。當高於80度,人的舌頭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因此,飲食忌高溫急食。

文末,還是那句話,多茶多動,遠離肥胖。

Three teas a day, keep fat away!

有喝茶習慣蠻好,還沒有飲茶習慣但有想法的,可以慢慢培養,喝茶時也不宜太燙入口,小口品茶為宜。

肉桂

大紅袍

水仙

Warm reminder:大紅袍,肉桂,水仙(都是武夷岩茶),屬於烏龍茶(青茶),半發酵茶。

金駿眉、正山小種,屬於武夷紅茶。

約起,喝茶嘍

關注在下,不長肉肉,還keep fi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夷山十茗一品 的精彩文章:

TAG:武夷山十茗一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