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術研究要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

學術研究要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

全文共1296字 | 閱讀需要4分鐘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二十世紀

(ID:centurytwentieth)

所謂前沿問題,就是與現實聯繫較為緊密的問題;所謂熱點問題,就是引起較多人關心的問題。而無論前沿也好,熱點也好,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肯定有一定的敏感度,不會是那種四平八穩,引不起任何爭論的問題。但是,與現實聯繫較緊,引起較多人關心的黨史問題,能爭論嗎?於是,我們又回到黨史研究的老問題上來了:中共黨史研究能不能有新意?

任何一門學問,要想存在下去,都必須要不斷求新。自然科學是如此,社會科學也是如此,惟獨中共黨史研究有些例外。大同小異的內容,大同小異的資料,十年前是它,五年是它,拿到今天,題目變變照樣發。許多人不愛看黨史文章,寫得八股不八股不論,缺少新意是最大的問題。

講深化黨史研究,未必是哪兒前沿往哪兒去,哪兒熱鬧往哪兒鑽。實際上,基礎問題研究不透,研究前沿問題也難有深度;整體研究上沒有新意,研究熱點問題同樣難以給人多少啟迪。中共黨史研究,不論是就它的研究隊伍,還是就它的研究成果來說,這些年一直在逐漸萎縮。這一方面是社會需求大幅度減少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與黨史研究本身遠離社會需要,總是在炒冷飯有關。

是不是社會大眾不需要黨史研究?當然不是。看一看報攤上那五花八門的雜誌,看一看書店裡那琳琅滿目的圖書,凡是談歷史的,一多半都是談黨史問題的。只不過,它們所講的,大都不是我們教科書上講的內容。的確,我們許多研究者不屑一顧,因為那些雜誌和書籍裡面有不少胡編亂造的東西。但是,為什麼這些雜誌和書籍買得那麼火?一個基本原因,就是因為那些雜誌和書籍裡面講的內容或者前沿,或者熱點,而關鍵在於有新意。

《中共黨史研究》今年第2期刊登了李向前的一篇小文章,介紹美國哈佛「費正清中心」的Seminar。其中講到,在那裡,Seminar隔三差五就是一場,但參加者仍舊非常踴躍。聯想到我們這裡做研究,大家各自為戰,連班都懶得上,更別說熱心去聽誰做學術報告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這裡值得總結的原因很多,但有一個原因是應該提到的,那就是,那裡的學術空氣十分活躍,每個講演人都是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每個聽講的人也都想利用這個機會受點啟迪,或發點議論,從而幫助自己考慮問題。

事實上,每一個在歐美國家做過一些研究的研究者,都能夠注意到一個重要的情況,那就是,那裡的研究幾乎不存在炒冷飯的現象。幾乎所有的研究論文和論著,都被要求列出前人在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並說明你的新意何在。一句話,要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

要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不是一件容易事。它要求我們研究者一定要有相當敏銳的觀察力,要有較好的史學功底和理論能力。鼓勵這一點,事實也有助於黨史隊伍的建設,獎勤罰懶,優勝劣汰。

當然,要做到能夠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首先是我們的主管部門要很清楚學術研究和政治宣傳的不同,要允許不同意見的發表和討論,要避免先入為主地對有新意的研究成果發議論、做判斷。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術討論的氛圍,要想深化黨史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

任何學術問題,不討論是不能進步的。只有允許我們的研究者去大膽地探索,黨史研究才有可能進步,我們也才有可能真正去深入研究那些無疑是會比較敏感的所謂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幅相冊讀遍民國文人!104個作家真容,你認得幾個?
視覺 |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美到讓人心痛!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