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內有濕氣,補啥都白搭!

體內有濕氣,補啥都白搭!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很多人都有濕邪潛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有關。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

在身上,免疫力降低,疾病叢生。

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著名的中醫大師李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陽虛寒濕症十之八九,而陰虛火熱症百不見一二」。

濕寒的來源:

1.夏天吃冰西瓜、吃冰棍、喝冷飲;

2.經常熬夜;

3.夏天在室內吹空調或風扇;

4.喝啤酒、吃海鮮;

5.吃反季的蔬菜和水果;

6.有自慰史或者縱慾過度;

7.為了減肥,過食寒涼的中藥比如番瀉葉等;

8.久居潮濕陰冷的環境以及平時穿衣較少;

9.父母體質不好,或母親懷孕時過食寒涼的食物等先天因素。

以上這九條基本上就是導致身體濕寒的元兇,看看我們佔了幾條,如果我們有兩項符合,那基本上就是濕寒體質。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

1.大便粘;

2.吃寒涼易腹瀉;

3.臉部、頭髮油膩,耳蝸黏膩;

4.腋窩出汗、有味道;

5.手腳出汗或有腳氣;

6.月經肚子疼;

7.脫髮;

8.舌苔厚、舌頭有齒痕、經常口瘡牙齦發炎;

9.睡覺流口水;

10.肚子膝蓋怕涼;

11.怕冷

12.頸椎病、肩周炎;

13.身材胖,特別是肚子和腰圍;

14.手腳冰涼;

15.女性痛經或男性尿頻尿急;

16.月經有血塊、月經黑色;

17.下巴、唇周起痘;

18.有鼻炎、扁桃體炎;

19.女性婦科問題或男性前列腺問題;

20.易出汗;

21.濕疹、蕁麻疹。

以上這21條表現1-2個,需要引起注意,有3個及以上,應當立即開始調理濕寒。濕寒是一個隱形殺手,初期可能只是手腳冰涼覺得沒什麼,但就像苔蘚擴散很快,當濕寒從脾腎發展到肝經的時候,就是厥陰寒,就引發了中醫上的「三陰寒」症,寒則生瘤,就是西醫說的癌症,那個時候在調理就來不及了。有了濕氣怎麼辦? 可以去理療館做做火療或汗蒸,蒸蒸八卦健康儀就可以了。

另外,給大家推薦一些其他可以祛除身體內濕氣的方法:

1.喝薏米紅豆粥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2.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GIF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艾草

將艾草點燃後在關元穴烤即可。

4.平日飲食盡量清淡一些

平常飲食要盡量清淡一些,少放鹽。

5.適當午睡

有條件的話,盡量要午睡,而且最好是躺在床上,而不是趴在桌子上。

6.戒煙戒酒

祛除身體的濕氣一定要戒煙戒酒,煙酒本身對身體就不好。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濕氣最怕的幾種食物,每天吃點,濕氣排得一乾二淨
如何知道體內濕氣重,該如何預防呢?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