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話逢其時,多說無益:金庸筆下那些著名的「一語成讖」

話逢其時,多說無益:金庸筆下那些著名的「一語成讖」

原標題:話逢其時,多說無益:金庸筆下那些著名的「一語成讖」


俗話說人生無常,往往人隨口說的一句話,後來居然能夠應驗,想起來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今天杯酒就為您盤點一下,金庸筆下那些著名的「一語成讖」。

一、忽必烈


《神鵰俠侶》中,郭靖為救大小武與楊過出襄陽城前往蒙古軍營,在和忽必烈對話中有這一個小插曲:



「...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導師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


二、郭靖


《射鵰英雄傳》第十三回,郭靖曾講過這麼一句話:


「范蠡固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


郭靖的結局直到後來在《倚天屠龍記》里才被提及——為國殉難,而這句話就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讖語。


三、郭襄


《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笑道:「你既羨慕我的本領,只須拜我為師,我便將這一身功夫,傾囊傳你。」


郭襄啐道:「呸!我學和尚的功夫有甚麼用?我又不想做尼姑。」


郭襄女俠一語成讖,尼姑庵里,孤獨終老。


四、莫聲谷


張三丰生性詼諧,師徒之間也常說笑話。


四弟子張松溪道:「你老人家至少活到二百歲,我們每十年干樁好事,加起來也不少啦。」七弟子莫聲谷笑道:「哈哈,就怕我們七個弟子沒這麼多歲數好活……」


武當七俠中,俞三雖壯年殘疾卻終愈,張五雖內疚自殺但無論如何也是濁世佳公子一個並且抱得美人歸生了一個處處開掛的主角兒子,其餘的四人均得享瑕齡,只有莫七,短命不說,而且是死在小人陳友諒和叛徒宋青書的手裡,實在可惜。


五、楊過


楊過勸說大武小武兄弟,不要為兒女之情傷兄弟之義: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不可續!』這首詩你們聽見過么?」



七天後,楊過被郭芙砍斷了手臂。


六、李莫愁


在程英很小的時候,李莫愁抓住她,觀其「膚色白嫩,容顏秀麗」,不禁感嘆:「你這等(美貌)模樣,他日長大了,不是讓別人傷心,便是自己傷心。」



後來這位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東邪關門弟子,曾經念過一首詞:「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


一見楊過誤終身。


七、張翠山


殷素素中毒,張翠山用「天心解毒丹」給她服用,殷素素白了他一眼,道:「就當我已經死了。」


張翠山心道:「在這當口,這姑娘還是如此橫蠻刁惡,將來不知是誰做她丈夫,這一生一世可有苦頭吃了。」



後來,張翠山因殷素素髮蚊須針打俞岱岩,情義難全自刎謝罪,殷素素殉情,張無忌幼失怙恃,小小年齡日夜忍受寒毒煎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杯酒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評價曾國藩、李鴻章與榮祿:一席話說的奕劻慚愧不已
誰是金庸筆下第一可憐之人:且看以下八人的遭遇

TAG:杯酒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