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害怕手術,給您麻醉;害怕麻醉,給您科普!

害怕手術,給您麻醉;害怕麻醉,給您科普!

春節後第一天上班,不太忙,有時間好好地和預約無痛內鏡的患者們聊聊天!

有一個中年女患者,很緊張的樣子來約胃鏡檢查,她老公疼愛地說:「約無痛的吧。」

我看過心電圖後也對她說:「不用緊張,麻醉後睡著了才給您檢查,不用害怕。」

她緊張的快要哭了:「我害怕麻醉,讓我老公進去陪在我身邊吧!」

我耐心地解釋並說「家屬不能進,我陪您,保護您安全!」

預約處的美女護士告訴我有一些人非常害怕麻醉,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好的、體弱的、老人、小孩等等。

我曾對無痛內鏡的患者做過問卷調查,做過多次無痛內鏡檢查的人排除(因為他們常笑嘻嘻地說沒什麼害怕的,做過好幾次了),其他頭一次做無痛內鏡檢查的人中,有65%的人會害怕「麻醉」。怕什麼呢?

究其原因,如下:害怕麻醉不安全、害怕影響心臟、擔心什麼時候醒來、全身麻醉是否影響智力、麻醉後什麼時候能吃飯、什麼時候能開車、哺乳期麻醉後多久能餵奶、……

有的患者會特別「叮囑」我:麻醉醫生,我身體不好,少給我點兒葯……

針對這些困惑、擔心、甚至害怕麻醉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看看我的科普文章!

答:首先,麻醉醫生會對您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您也應該把您的疾病史、手術史和藥物史等特殊的情況告訴醫生,參照預約處的「麻醉前身體評估單」的細則,使麻醉醫生短時間內對您的身體有充分的了解。排除了麻醉的禁忌症,有資質和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會嚴格按照質控要求去工作的。據統計,每年麻醉意外死亡的患者,沒有因過度勞累而死亡的麻醉醫生多!

答:「理解源於了解」,麻醉誘導如同飛機起飛,麻醉蘇醒如同降落,麻醉醫生全程根據呼吸和循環系統的情況調節麻醉藥物種類和劑量,直到患者安全醒來並返回。絕對不是「打一針,就走」那麼簡單。有人說術中「手術醫生管病,麻醉醫生管命」就是這個道理。術中手術醫生與麻醉醫生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分工不同,各有側重。

答:愚笨和聰明均與腦細胞活動有關,其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氧氣和糖元等營養元素,其中氧氣是主要決定性的因素。如果有呼吸、循環障礙就會造成腦細胞缺氧,腦細胞停止供氧5~8分鐘,就會嚴重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影響腦功能,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因此,如果術中在麻醉醫生的精心管理下沒有大腦缺血和缺氧的發生,就不可能對智力產生影響。

答:門診診療的靜脈全麻用藥常選用短效的藥物,通常不給予長效麻醉藥如咪達唑侖等,所以做完診療後的5~30分鐘內會醒來(與診療過程的時間長短有關),極少數敏感的人會頭暈、噁心嘔吐。短效藥物徹底完全消除需要2~4個小時左右,所以做完麻醉後就算感覺很清醒也最好別開車,藥物的殘餘作用會引起嗜睡而影響判斷力。有文獻報道靜脈麻醉後4小時乳汁藥物含量可以忽略不計,不影響哺乳。

答:麻醉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麻醉藥物要給到不多不少恰到好處,是需要學習和經驗的積累。藥物劑量常需要按公斤體重計算,並且結合患者的年齡、重要臟器的功能和手術刺激的深淺等因素綜合考慮用藥量。對於有心臟病史、嚴重氣管炎、哮喘、肝硬化、肥胖、鼾症、低血糖、低血壓、酗酒、高齡等患者是要個體化給葯的,就是說沒有統一固定的劑量那麼簡單,要滴定法,邊給葯邊觀察,這也正說明了術前評估身體狀況對麻醉用藥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

麻醉醫生是舒適醫療的主力軍,麻醉醫生更有必要通過語言或文字來消除患者對「麻醉」的過度擔心而造成的不舒適!

祝您: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有疑問請關注後留言!

科普醫學為公眾,

修為人文做良醫。

作者 席宏 副主任醫師 《中華麻醉學雜誌》科普工作組成員

繪畫 席靜 作品名稱《拯救小兔》

文章和圖畫均為原創,轉載請徵得同意,並在文章首頁標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帥爸帥媽 的精彩文章:

TAG:帥爸帥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