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汽車我們把目標瞄向了天空

未來汽車我們把目標瞄向了天空

一直以來,汽車完美地代表了美國一切美好和邪惡的極端兩面。一方面:它給了人自由,獨立,權勢以及酣暢淋漓的速度激情。一部車就可以馳騁於數百萬英里的荒野,游弋於一望無垠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工業核心就在——匹茲堡的鋼鐵、阿克倫的橡膠以及底特律的汽車工廠。

但另一方面:SUV 汽車驚人的耗油量,大量汽車導致交通阻塞、城市擴張以及公共交通使用率下降。工業逐漸衰落,還記得 2008 年美國汽車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瀕臨破產,隨後美國製造業逐漸走向崩潰的邊緣,藍領開始漫長的失業期。

現在,在經過四十年的低迷期後,美國汽車製造商們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式扭轉了現在的局勢。然而未來汽車行業的轉變任然無法同過去極端的汽車市場相協調;相反,個人自由與集體社區、權勢與公平之間的衝突會以新的方式繼續存在。那麼,下面來看一看汽車行業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的吧:

自動駕駛初級階段

1997 年豐田第一代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上市時,Google、特斯拉和 Uber這幾家公司還沒成立。但現在,他們已經成了現下汽車行業的主要玩家。

Google 和特斯拉的目標都是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說,汽車將實行智能自動化駕駛而無需司機的存在。近日Uber也在匹茲堡成立了R&D研發中心,準備在未來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闖一片天地。

無人駕駛汽車預計會比人工駕駛汽車更安全。但就算再過個幾年,即使等到第一台機器人駕駛汽車上路了,絕大多數人也不會放棄自駕的念頭,而且這一現象還將持續十五到二十年。與此同時,傳統汽車將逐漸接受無人駕駛汽車的存在。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汽車製造商就已經開始給汽車添加半自動化的功能——比如自適應巡航控制功能,就是利用感應器感應汽車前方的路況自動調節行駛速度;還有自動平行泊車,如果在遇到險情時司機未能及時踩下剎車,部分汽車可以做到自動停車——或者降速行駛,從而避免災難。

2017 款賓士E級車型就推出了「自動變道輔助」功能,司機只需打開轉向燈超過兩秒汽車就能實現自動變換車道功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汽車還有可能做到進行自我判斷會否發生交通意外並立即對駕駛艙作出調節——比如移動座位、關閉車窗或是收回方向盤。

(圖為賓士E級轎車)

其實 ,比起在意外出現後做各種應對策略,更好的辦法是阻止意外的發生。一些汽車會通過攝像頭或是感應器進行監測,當他們檢測到司機處於睏乏狀態時就會發出警報。未來,汽車甚至可能接替疲倦的司機直接掌控駕駛任務,或是自動將車開至路邊然後熄火。

生物統計學在這一監測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這個監測過程中可以用到生物統計學的知識。如果一輛汽車的感測器,可以測量司機的呼吸和心跳,那麼就可以在司機突發心臟病或意外去世時,自動接管駕駛工作。

汽車發展的大躍進

當傳統製造商正按部就班地慢慢往汽車裡添加半自動化功能時,特斯拉邁的步子顯然要激進得多。去年,特定型號的 Model S 更新了汽車軟體系統,加入了全新的「自動駕駛」功能。

在大多數時間裡汽車可以實現自動駕駛,但有時司機也可以操控駕駛,如當汽車在未經引導的情況下試圖離開高速路上(去年有新聞報道了類似情況的發生)。每一次司機介入後,特斯拉都會在系統軟體里修正錯誤,然後更新系統。這也意味著假以時日,汽車的自動駕駛模式將越來越成熟。

(圖為特斯拉 Model S 阿爾法系跑車)

因為汽車系統的更新並不需要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批准,所以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其實處在政府監管的灰色地帶——不過等到監管部門規則制定速度跟上科技發展時,特斯拉就不會那麼好過了。

福特和通用公司從未將未通過測試的汽車系統推向市場,但是特斯拉這幫由科技驅動的消費者們看起來似乎並不介意冒險,儘管他們的同伴還是期盼他們不這麼熱衷這類「新科技測試」吧。

今年年初,特斯拉再次更新其汽車軟體,添加了遙控汽車「召喚」功能。汽車可以自行開啟,打開車庫大門,汽車就會駛上車道接你,就像一個自動汽車管家。但目前為止,這一功能僅限於在私人住宅區使用。

但特斯拉承諾他們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將老電影《霹靂遊俠》里的場景搬到現實:當你旅行結束時,你的汽車會自行前往機場接你;或者汽車日曆同步你的行程,當在你在市中心的會議剛結束,你的座駕就已經在樓外等待著你了。

(圖為《霹靂遊俠》劇照)

彼此聯繫的汽車

如行車軟體Waze就已經能幫助司機將堵車或交通事故的路況通知給其他車主了。用不了多久,所有行駛在路上的汽車就可以通過車對車的通訊系統自動創建一個交通和路況的共享網路。

除了可以提供更好的交通信息,這些系統內的各車輛會實時共享它們的位置、速度以及其他有用數據,讓行駛變得更為安全。如果有司機急剎或是突然轉彎,這輛車會立刻向周圍的車輛發出警報,以防交通事故。

國家公路交通管理局希望車對車系統可以顯著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很快一部分汽車將會安裝內置互聯繫統——如凱迪拉克2017款和賓士汽車,配套系統儀錶盤也會很同時上線,操作類似於原始的 GPS 裝置。

(圖為Waze)

移動的汽車會議室

一旦無人汽車開始普及,它們就會和上世紀的汽車形式有很大的差別。賓士 F015 概念車就是概念設計之一,它將汽車變成了移動的「數字生活空間」。在汽車內,座椅可以自由旋轉令前後排乘客彼此面對面,也配備了一系列的顯示屏,讓乘客工作之餘又能盡情娛樂。換句話說,汽車可以作為移動會議室存在——老闆們也開始要求提高交通工具的工作效力。

(圖為賓士F015)

賓士F015外形設計時尚美觀——就像一顆銀色子彈——但同未來的車輛相比這一設計風格就顯得過時了。讓無人駕駛汽車像艦隊一樣集體工作效率要高於單兵作戰,因為即使車主不在汽車裡面,汽車自己依然可以自我運作。

而科技公司更希望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提供社會服務,而並非單純作為商品被出售。未來,私家車這種傳統意識也許會成為歷史。

(圖為賓士F015內部)

這也代表著私人汽車帶來的自豪感的終結。更不用說同私家車生活在一起了。可能現在郊區住戶擁有的車庫也會變成歷史遺迹。同樣的停車場也會被漸漸弱化,空出寶貴的土地為城市綠化服務,同時,人與人之間也會變得更加親近。在那個時候的孩子眼裡,無人駕駛汽車就同現在地鐵一樣普遍。

就像田園牧歌般,人們不再有貸款買車的壓力,不用再親自駕駛,也不用為停車位煩惱。但這並不代表著就沒有絲毫缺點。一旦無人駕駛汽車變得到處都是,那就會對同樣使用馬路的行人、自行車、司機們遭遇更多的危險。

像交通信號燈或是特殊交叉路口之類的交通規則都將成為擺設,交通最後將會變成一條機械化的網,人類將不再有能力掌控。

飛行汽車在哪裡呢?

早在1926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 )搭載早期的個人飛機後,就曾嘗試打造「空中的福特T型車」。飛行汽車幾乎成了我們科幻夢想的一部分。九十年後,當時被丟棄的原型不是被遺棄在垃圾場就是進了收藏夾的車庫,但卻再沒有可行的面向市場的飛行汽車出現過。

當然,未來瞬息萬變,最新參與到汽車載人飛行這個領域的公司有製作飛行汽車原型的 Skycar 以及在今年拉斯維加斯消費者電子展上推出載人飛行器的億航184。在 2013 年,一家名叫 Terrafugia 的公司計劃打造全自動飛行汽車;該公司當時預計2018 年將能上線真正的飛行汽車原型,而將原型商業化則需要至少額外五年時間。

GIF

(圖為億航184)

當某家公司真的造出飛行汽車時,一台飛行汽車估計至少得花費幾十萬美元。所以,他們很可能會取代蘭博基尼和賓利成為炫富新寵。但是即使飛行汽車真的在現實中出現,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這仍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談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