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章(2)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章(2)

每天學習一句《道德經》之第五十章(2)

第五十章(2)

原文:

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釋義:

「攝生」,養生。「陵」,丘陵,山地。「被」,施及。「容」,即「用」。

翻譯:

聽說善於養生的人,在丘陵上行走不用著意避開犀牛猛虎,在戰爭中不會被兵器所傷。犀牛用不上它的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這是為何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範圍。

舊註:

王弼: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

札記:

1. 「善攝生者」其實就是按「道」的原則來看待生死的人,他不像那些「生生」的人,因為沒有過度的慾望,所以也不會過分地奉養生命。因為懂得順其自然,所以才能「無死地」,也就是俗話說的「命不該絕」。

2. 兕虎、兵刃喻指人之一生索要遭遇的各種挫折、磨難及人情險詐,在艱難險阻面前,沒有貪念,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是最能化險為夷的人;有了貪念,行動就會有阻礙,化解困難風險的難度係數就會增大,遇事做決策就難以迅速、果斷,因此錯過排除障礙的最佳時機,反而被困難束縛。

老子在講軍事、戰爭甚至養生時,也不會忘了和「道」、「德」緊密聯繫起來,要不怎麼就叫《道德經》呢?他並不是說修道之人見了犀牛、猛虎依然可以大搖大擺,只是打個比方,勸告世人減少不必要的貪慾,按「道」的原則做事,對方方面面都是有幫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