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件好汝瓷,一場盛宴

一件好汝瓷,一場盛宴

汝瓷,是活躍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神話。

曹昭:「薄甚亦難得」

葉寘:「汝窯為魁」

周輝:「近尤難得」

高士奇:「天青雨過時」

乾隆皇帝:「物以少珍有如此」

歷代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談及汝瓷時從不吝嗇讚美之詞,而方文山一句「天青色等煙雨」更將我們的目光聚焦在汝瓷身上。所以,「天青色」是大家對汝瓷最直觀的認知。

天青色,是一種極度主觀的顏色,它是介乎於藍綠之間的一個色彩範圍。汝瓷的天青,並不特質某種顏色,更多的是斂芒淡雅氣質的美學語言,用理性的藍調疊加在充滿生命感的綠調之上,透露的是高貴氣質下的現貨生命力。

然而,汝瓷之名,絕非僅僅是由它的天青釉色而成就的,明代高濂在其《遵生八箋》中明確記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若隱蟹爪,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以官窯較之,質制滋潤。」所以,古人對於汝瓷的觀察,在視覺的基礎上,更加入了觸覺感受。民間有汝瓷「似玉非玉而勝玉」的讚頌,把汝瓷和玉做對比,是將其溫潤觸感直觀傳達的方式。觸手生溫的含蓄,才是汝瓷氣質的精髓。

曹昭在其《新增格古要論》中對汝瓷有「汝窯,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潤,薄甚亦難得」的描述。在溫潤觸感的基礎上,更對汝瓷開片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有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此出的紋指的是汝瓷釉面的細小開片。開片,原為陶瓷的釉病,但其不受人為控制的自然走勢,極度符合文人對於天地自然的美學追求。這樣的「裝飾手法」是中國東方美學的典範之作。而無紋者實在難得,目前存世的北宋汝窯器中,有收藏在台北故宮的無紋水仙盆,千百年來,僅此一件。

由於釉面的開片,叩擊傳世汝瓷時發出的聲響,不似白瓷般「聲如磬」,而是有陶器的沙啞聲音,而這種聲響,是時間積累在開片上的另一種體現。至此,在觸覺之外,一件好汝瓷,也是一場時間的聽覺盛宴。

汝瓷,精髓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的恰到好處。呼之欲出而不露的含蓄,在我們的文脈中流淌千年,無話為汝瓷而成就人類青瓷的巔峰之作。它是高貴寡言的一位貴族,初見時淡雅,而內在的典雅,才是流傳千年不衰的汝瓷氣韻。

觀其色,觸其質,叩其聲,審其韻。凡汝者,得色易,取質難;取質易,發聲難;發聲易,傳韻難。色如天青而非天藍,質如青玉而非琉璃,聲如瓦缶而非鐘磬,韻如貴族而非豪門。一層層提升,一件件難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青汝窯 的精彩文章:

TAG:冬青汝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