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莎士比亞的童年時光與倫敦歲月

莎士比亞的童年時光與倫敦歲月

莎士比亞的劇作只要讀上幾行,人們就免不了對他資料極少的生平充滿莫名的好奇,以及他的創作天才從何而來。其實,莎士比亞的天才得益於兩個外來影響。一個是英格蘭美麗而浪漫的小村莊斯特拉福,另一個是世界政治活動的中心大都市倫敦。在斯特拉福,莎士比亞認識了自然環境中的人;而在倫敦,他認識了遠離自然環境的變化了的社會的人。

本文摘自《英國文學:中古到伊麗莎白時期》第六章第四節,威廉·約瑟夫·朗恩著,王小平譯,篇幅所限有刪節。

關於莎士比亞,通常有兩種說法,浪漫派總認為莎士比亞「一切從內而來」,也就是說,僅他的天才就足矣,他的偉大作品全是他超凡的天才造就的。而那些想像力差一點的、現實的人總肯定說莎士比亞「一切從外而來」,要理解莎士比亞,就要考查他的成長環境。他生在一個熱愛戲劇的時代,他細心揣摩過觀眾,給了觀眾想看到的東西,反映了他們的想法和情感。

其實,可能事情的真相就在這兩種極端之中。莎士比亞天賦過人是無疑的,但是也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莎士比亞就像他的同事們一樣,先做演員,然後才開始改編舊劇本,最後才成為獨立的劇作家。就像其他劇作家一樣,他揣摩並迎合公眾趣味,他的作品也經歷了從最初的粗糙試驗到精品的過程。因此,說到莎士比亞,他既是超凡的天才,也像正常人那樣,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

童年時光

說到莎士比亞的教育,我們所知甚少。只能根據他的朋友本·瓊生的說法,知道他可能在斯特拉福鎮的捐建的文法學校里讀過幾年書,學會了「一點拉丁語和不多的希臘文」。而他真正的老師,就是他身邊的男男女女和大自然。斯特拉福鎮位於美麗的華威郡,本來就是一個迷人的小村莊,附近有華威和肯尼沃思堡的古城堡群亞登森林,還有古羅馬的軍營和行軍道路遺迹,這一切都強烈地刺激著這個孩子的活躍的想像。

斯特拉福充滿戲劇色彩的鄉鎮景緻

之所以說莎士比亞受到了自然的教育,主要是自然不僅讓他的雙眼看到了世界的美,也讓他的心靈開放地接納了世界的美。他一說到馬,我們就會想到神駿的種種;他一說到公爵的獵犬,我們就彷彿聽到了獵犬追蹤狐狸時的吠叫,它們的聲音在結霜的空氣里清脆地震響;在徹頭徹尾的悲劇里,莎士比亞若留心一朵花、一顆星、一片月光下的淺灘、一個朝陽灑滿的小山包,立刻,我們就知道自己的心也感受到了這些美好的事物。

約在莎士比亞十四歲的時候,父親破產了,還欠了債。可能從那時候起,莎士比亞就輟學幫助家裡做工了。隨後的八年里他究竟干過什麼,我們只能猜測。有人從他的戲劇中找到了證據,信誓旦旦地稱他當過小學校長和律師的書記員,也就是《愛的徒勞》一劇中的人物荷羅孚尼的角色。他們認為有了書記員的經歷,莎士比亞才有可能那麼熟悉法律的專有名詞。可是如果我們信服這樣的證據,那麼,莎士比亞就還可能是一個植物學家,因為他對野生花草知根知底;也可能是一個朝臣,因為他對宮廷妙語、阿諛之詞和朝堂言語運用自如;或是一個小丑,因為他筆下的小丑確實乏味愚蠢;或是一個女子,因為他能抒發女子的真正心聲;更該是一個羅馬人,因為在《科里奧蘭納斯》和《裘力斯·愷撒》兩齣戲里,他表達的羅馬精神超越了羅馬作家自己。這樣就他的想像來說,他就是個全才。

安妮·海瑟薇小屋

1582年,莎士比亞與肖特里的一個農家女子安妮·海瑟薇成婚。新娘比新郎大8歲。莎士比亞後來的劇本里有許多人物挖苦諷刺婚姻,而且婚後不久莎士比亞就離家去了倫敦,這讓好多人推測這樁婚姻過於匆忙,不是很幸福。不過,這樣的說法也沒有多大價值。不僅後來的戲劇,就是在當時的奇蹟劇中,描寫家庭生活不快的一面以取悅觀眾都成了風氣,也有可能莎士比亞只不過是依法炮製迎合觀眾的口味罷了。莎士比亞的戲劇里,愛情、家庭和平靜生活的喜悅的描寫不少,如果我們考慮到這一點,就會有相反的結論了,會認為莎士比亞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不管我們如何猜測,事實是莎士比亞在倫敦大獲成功以後,就回歸故里斯特拉福鎮,平靜地與妻子和兒女們一起度日了,這也似乎支持同樣的推論。

倫敦歲月

1587~1611年,莎士比亞在倫敦成就非凡。只是我們對這一時期的情形知之甚少。我們只能依據他的劇作推測,很明顯當時他已經完全融入這個英國大都會的生氣蓬勃的生活之中。史書上第一次提及他是在1592年他受到了同為戲劇作家格林的尖刻的攻擊,記載清楚地表明莎士比亞在五年時間內已經在戲劇界獲得了一席之地。隨後的材料是格林小冊子的出版商的致歉和他們對詩人高尚人格的讚美,還有偶爾冒出來的材料表明莎士比亞在夥伴中間享有「謙謙君子莎士比亞」之名。

莎士比亞到倫敦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只是在劇院打雜,什麼都干。但很快就成了一個演員。雖然我們沒有多少理由相信他已經躋身「明星」之列,但保留至今的劇院記錄表明隨後十年之間,他已經很有地位了。不到兩年工夫,他就已經接觸到戲劇了,他走的路和當時的劇作家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先是與別人合作,接著就改編舊劇本,獲得了實踐經驗後才開始自己創作。《亨利六世》(1590~1591)就是一個不斷修改的例子。在這部劇本中,他自己天生的才華表現得很突出。《亨利六世》的三個部分全來自英國編年史,聯繫鬆散,只有在最後一部分里才明確地統一起來。

很快,莎士比亞就結束了學徒期,寫出了一系列劇作,如《愛的徒勞》《錯誤的喜劇》《維洛那二紳士》《仲夏夜之夢》《羅密歐和朱麗葉》和一部分歷史劇。當然,如今的排序大多是猜測而來;可是劇本的不均衡和時常顯得粗糙,以及題材的寬泛都能表明這可能是莎士比亞初步嘗試階段的劇作。似乎作者在嘗試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在試探觀眾的嗜好。因為,我們應當始終記得莎士比亞完全與早期的其他戲劇家一樣,在創作精力最旺盛、最多產的時期,他把「讓觀眾快樂」一直放在第一位。

莎士比亞故居

莎士比亞最初的成功不是因為戲劇,而是因為詩。他的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甫一出版,即轟動倫敦。莎士比亞把該詩題獻給了南安普頓伯爵。據說,莎士比亞因此得到了一大筆賞金,這大概就是莎士比亞事業發達的基礎。顯然,莎士比亞用這筆錢做了一項精明的投資,很快他便成了兩家劇院的股東,自己的戲就在這兩家劇院里演出。他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當初,他默默無聞地來到倫敦。不到十年,他已經是英國最有名的演員和文學人士之一了。

初試身手後,莎士比亞就寫出了一系列傑作:《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哈姆雷特》《麥克白》等。這一時期所寫的悲劇表明作家一直情緒消沉,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可能就是這種抑鬱情緒使他思念起故土來,隨之就是對自己工作和職業的不滿,不過一般認為後者另有原因。在莎士比亞的時代,演員和劇作家通常都是不被信任和讓人瞧不起的。即便是事業如日中天的莎士比亞似乎也一直盼望著能夠回歸故鄉斯特拉福,去過農場主或鄉紳的生活。1611年,他終於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倫敦,回歸故鄉斯特拉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40年前,中國真正開啟了一場革命

TA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