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太陽系誕生就像鳳凰涅槃,人類也是宇宙所造,我們或肩負某種使命

太陽系誕生就像鳳凰涅槃,人類也是宇宙所造,我們或肩負某種使命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另外還有很多的矮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那麼我們的太陽系是怎麼來的呢?它是從哪裡形成的?像太陽,地球,月亮,這樣的星體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在問太陽系的起源,那麼太陽系的起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歷史上第一個科學地解釋太陽系起源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康德是德國人,拉普拉斯是法國人,這兩人認為太陽系起源於原始星雲中。這團原始星雲是由氣體和固體微粒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星雲體中的大部分物質聚集成質量很大的原始太陽。與此同時,環繞在原始太陽周圍的稀疏物質微粒旋轉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陽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漸增大,在物質微粒間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漸漸形成團快,大團快再吸引小團快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圍的物質按同樣的過程形成了衛星。這個學說也被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

那麼有的朋友可能又要問了,如果說太陽起源於原始星雲之中,那麼這團星雲又從哪裡來的呢?其實最有可能是先前一些巨型恆星爆炸形成的,這些恆星死亡之後,成了瀰漫在宇宙中的星雲,我們的太陽和地球等天體就形成於這些星雲之中。

乍一看這個說法,有人會覺得詫異,地球是一個行星,它的前身怎麼會是恆星呢?恆星是發光發熱的天體,而地球不是這樣啊,其實不光地球,包括太陽在內,所有太陽系的物質都來自於恆星的死亡,在太陽還沒誕生的時候,早就有宇宙誕生之後的第一代第二代恆星存在過,它們死亡之後拋出了大量的物質,這些物質包含前期恆星形成的各種元素,我們地球上使用的各種東西都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這些元素就來自於這些恆星的死亡,是恆星經歷過由氫元素開始的不同元素的核聚變形成的,但是核聚變只能進行到鐵元素,鐵以上的元素都是超新星爆發或者中子星碰撞中形成的,形成的時間只在那一瞬間。

或許會有朋友有這樣的疑問,那麼既然經歷過一兩代的恆星,並且通過氫元素開始核聚變,那理論上氫元素應該已經燒完了呀,為什麼還會有我們的太陽?太陽不正是正在進行氫核聚變嗎?其實恆星中的氫元素並不會被燒完,燃燒的只是中間的一部分,另外還會通過某些物理和化學作用下重新產生一些氫元素,天文物理學家們估計,目前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仍然是氫元素。

所以,說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於原始太陽星雲當中,目前來看在理論上是成立的,這片星雲中心的地方物質凝聚的最多最快,凝聚成一個天體後,達到了形成恆星的質量規模時就開始激發出了氫核聚變,這個天體開始放射出光芒,最初的太陽形成了。

其它地方的塵埃也慢慢開始凝聚,基本遵循著和太陽一樣的過程,它們漸漸都形成了一些星子,這些星子經過不斷的碰撞合併,變得越來越大,就形成了行星,矮行星和衛星等,由於太陽系的質量被太陽佔據了絕大部分(99.86%),其他部分的質量不足以形成恆星,所以我們的太陽系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其他較大的天體就是行星了,最初的時候,太陽系至少有一百顆行星,這些行星又經歷了彗星小行星的撞擊,這段時期我們稱為晚期重轟炸期,行星的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並且進行了不斷的合併,逐漸形成了今天八大行星的局面,有些沒有被合併的行星,則被較大質量的恆星捕獲,成了衛星,比如海衛一,月球、土衛六,木衛三等等,原先很可能都是行星。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一次由死到生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們的地球誕生10億年之後,才開始具備了形成生命的條件,地球的原始海洋出現,也代表著地球生命進入了進化時期,開始的幾億年,地球上只有單細胞生命,後來出現了多細胞生命,生命的傳承在基因中不斷進步,各種形形色色的生命物種不斷出現,近200萬年前,我們人類開始在地球上出現,時至今日,我們終於進入到了科技時代,並且開始窺探宇宙的奧秘。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發現了嗎朋友?其實我是想告訴您,我們人類本也是宇宙的一種創造。也許,我們肩負著宇宙賦予的某種使命!您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能科神 的精彩文章:

親友間常有心靈感應,這種感知能力咋回事?其實連科學家都在納悶
西部大開發離不開西部大調水,這個調水方案能再造半個中國

TAG:高能科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