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最後的武狀元,舞動百八十斤大刀不費勁,卻在22歲英年早逝

滿清最後的武狀元,舞動百八十斤大刀不費勁,卻在22歲英年早逝

從小學歷史的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統治者更是以文治天下的,以武做輔助鞏固皇權,一柔一硬,恰得互補。隋文帝開創文科舉後,文科舉被不斷的發展,繁榮延續,自武則天創辦了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後,也就是後來清朝所講的武科,卻一直不怎麼被重視,各朝代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一直斷斷續續,但也算伴隨著文科舉的起落。

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人一般都會知道,劉春霖是中國的最後一個文狀元,可要是問起誰是武狀元,恐怕只有少數人才知道了。清光緒丙子年,在一村子裡,家境清貧但時常習武的一位父親喜獲一個兒子,他就是後來被封為武狀元的張榮甲,又名張三甲。

因其父親經常在張榮甲面前練武,久而久之,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小小的張榮甲在父親那學到不少招數,而且武藝日漸精湛,無論是空手耍拳還是持刀握劍,似乎任何兵器都能很好的駕馭。自小他也和弟弟,還有他的家族兄長一起練武,他的武術精湛到讓親人們驚嘆,不得不佩服萬分,而他也是最喜歡舞弄大刀,大刀在手,武起來遊刃有餘,而且他還舞得十分的有江湖豪氣,都說是武術界中的神童

兒子喜歡武術,更難得的是還耍得一手好刀,各類兵器也是耍的各有心得,父親見他長的也是厚厚實實的,送去拜師練武或許也能練就一身好本領。於是就送兒子到附近的一位武術老師家,學習洪拳。那時候做武術學徒,本就是一件辛苦又沒錢的事,地位也要比其他行業的學徒低,這位老師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一開始老師並不怎麼教他練拳,但是張榮甲一心為了學武,不但沒有半句怨言,還耐心伺候這位老師。後來可能是被張榮甲的態度和誠信打動了,他開始教他打拳,並把畢生打拳的心得傳授給他。

人總會老,在這位老師知道自己已經再沒什麼可以教給張榮甲了,就寫了一封推薦信,讓他去找在江湖中武術有名的楊國昌。楊國昌此人名聲在外,武藝精湛,很多習武之人都願意拜他為師,所以他門下的弟子眾多,而在眾多的弟子中,張榮甲也是他的得意弟子之一。

憑藉著武藝的天賦,加之後天努力,張榮甲深得楊國昌喜愛,於是經過楊國昌的潛心指導,張榮甲的武藝更是往上增,不論是拳術還是兵器,技術都大大的提高。有武有德的楊國昌也是逃不過歲月的魔抓,很快就離開人世,在他知道自己命不多矣時,他告訴張榮甲去拜師清廷藍領侍衛杜回春,而他也在早些時日就已經向杜回春推薦過張榮甲了。

不用說,這位新拜的師傅地位更高,而且是在朝廷當官的。拜過兩位師傅的張榮甲,經過兩位師傅的悉心調教,武藝和名氣都在開州一帶遠近聞名。即使是這樣,在拜第三位師傅為師的時候,他依然用弟子之禮,虛心向杜回春學習武術。由於拜了多位老師,而且學的都是不同的東西,張榮甲更是吸收了百家之長,武術更進一步。

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去大名府參加鄉試,雖沒有得冠,但是也成為武舉,第二年被要求去參加會試,但是張榮甲的口袋是「一清二白」,幸得他岳父有些資金,助他順利參加了會試,張榮甲還依照規矩,拜了朝中又名望的恭親王為師。

在會試的時候,不僅張榮甲的拳法了得,各種的兵器也是耍的十分精熟,技藝高超而名列首榜。在他殿試的時候,他因為忘記把之前比試弓箭時候的扳指拿下來,而差點造成後面比試的失誤,但是幸虧他急中生智,用巧妙的辦法把危機化解,從而引得眾人拍掌直呼舞的妙。即使是上百斤的大刀,只要在他手中,就像鴻毛一般輕盈,猶如水中的蛟龍,猶如展翅飛翔的鯤鵬,深受光緒帝的喜愛,即可欽點他為武狀元。

後來張三甲成為御前頭等侍衛,各官員前來慶賀,但他心念家中親人,於是返鄉省親,也是為了光宗耀祖。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大名府,張三甲在回家的路上路過大名府的時候,大名府的知府在張三甲還沒到的時候就派人騎快馬去迎接,並以大禮招待張三甲,一時在當地引起轟動了。

幾日的舟車勞累,終於回到了家鄉,而前來送禮慶賀的人也越來越多,勞累的張三甲忙於招呼各種前來拜訪的人,其中包括大名府送皇帝賜的金匾和開州知府送的金匾等等。可能是因為疲勞過度,這位體型健壯的大漢居然病倒了,而且越病越嚴重,卧床不起,很快就去世了,而他去世的那年,也正是他光宗耀祖的那一年。

再到後來,清朝政府看到洋人用洋槍,還有洋炮,起威力和破壞力遠遠大於赤手空拳和刀劍弓石,於是覺得練武的不如有真槍實炮來的好用,就廢除了武科舉。而張三甲,也就成了最後一位中國科舉史上的武狀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此次在中國軍演死剩11名士兵,但卻為日俄戰爭勝利打下基礎
德川家康想出這奇葩辦法防止諸侯造反,搞得諸侯一直都沒好日子過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