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38年武漢會戰之後,日本為何迫切想要跟中國停戰?

1938年武漢會戰之後,日本為何迫切想要跟中國停戰?

日軍侵華事件,是中國近代歷史當中令人刻骨銘心的一場戰役。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對中國進行全面入侵。日軍憑藉強大的戰鬥力,將我國的部隊打的潰不成軍。雖然我國在敵人的攻勢下很難抵抗,但是我國軍民始終不投降。日軍憑藉飛機、坦克等武器,一直進攻的中國的南方地區,當時的日本佔據的戰爭主動權,可是在武漢戰爭之後,日本一直想要跟中國進行談判。日本為何會一反常態的想要跟中國講和呢?

一,日本的資源。眾所周知,日本的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這就使得日本的資源是非常匱乏的,尤其是在戰爭期間。日本當時為能夠進行戰爭,國家財政大部分都投入到軍工生產只在當中,這才使得日本爆發強大的戰鬥力。不過雖然入侵戰爭進行的越久,日本的國民經濟根本扛不住戰爭的消耗。這就使得日本在武漢會戰之後,基本沒有太大的能力繼續組織大規模的作戰,國內的經濟也快慢慢被戰爭拖垮,於是日本便想要跟中國進行講和,從中國戰場的泥潭當中解脫出來。

二,日本的底蘊。日本的強大,是在明治維新之後,這就是得日本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僅有幾十年的積累、可是日本在侵華戰爭時,根本無法做到速戰速決,這就使得日軍龐大的後勤仍需要日本進行負責,畢竟有些武器彈藥是佔領區根本無法生產的。日本在中國戰場當中,消耗大量的兵力,隨著戰爭的發展兵源問題,成為困擾日本軍方的一大難題、這就使得日本在中國戰場當中進展緩慢,中國軍隊依託我國的戰略縱深,一直跟日軍進行游擊作戰,這就使得日本陷入到中國戰場中,根本無法輕易脫身。

三,國際局勢。當時日本的在亞洲所向披靡的姿態,成功的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美國為能夠保持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優勢,於是便通過外交等多種方式對日本進行壓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切斷對日本資源的供應。沒有來自海外的石油,日本的很多軍工企業都成為擺設,根本無法發揮太大的實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便急切的想要跟中國進行談判,可是中國就是不給日本談判的機會,這才使得日本不得不開啟太平洋戰爭,最終成功的將美國拉下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銷煙往事 的精彩文章:

林彪的得力幹將,黑山阻擊戰一戰從成名,55年備受開國中將!
1969年蘇聯支持蔣介石的反攻大陸作戰,蔣介石:我不當吳三桂

TAG:銷煙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