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的《狂人日記》:或許每個人都是狂人

魯迅的《狂人日記》:或許每個人都是狂人

有幸看了梁文道(為什麼好多人都叫他道長)的節目: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很安靜、很市井、很文藝的節目,當然也很有深度。節目的取景都是在街頭巷尾,裡面的人物除了拿著一本書的道長,就是一個個普通的小市民。每期節目講一本書,一個人,一個思想,一段文字。

其中有期節目:魯迅的「狂人日記」(好累,終於講到主題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狂人日記是一篇短篇小說,文中的開頭是一段文言文,正文部分借狂人之手採用白話文,記述了十三篇日記:從狂人的發病到病癒。

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多探討的點。這篇文章雖然寫的是狂人,但我卻看到了自己。

這個主人公與其說是狂人,不如說是一個覺醒的人。他是發現這個社會有問題的人。這個社會在「仁義道德「的下面確都是」吃人「。社會上的人們一方面想吃人,同時又害怕被吃。為了掩蓋自己的殘忍,表面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

以為世界就他與眾不同,只有他發現這個社會是」吃人「的社會,但沒想到的是,他自己曾經就吃過人。更沒想到的是,好多人都已經發現這個社會有問題,但還是默不作聲,不肯拆穿。

文章的最後: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當狂人選擇融入社會,但還是希望下一代可以改變,不再吃人。

這是一篇偉大的文章。不僅僅是因為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更多的是對人性的審查。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狂人嗎?

世界並不美好,所謂的仁義道德,可能只是自欺欺人。構建現代的社會的制度,體制只是基於人們共同想像出來的虛構故事。

在人生的某個時刻,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以為自己看透了世界。為什麼人們可以這麼殘忍,自私,滿嘴的仁義道德,最後只剩下虛偽。

但當你靜下心來,抬頭看看月亮,自己回想自己的所作和所為,你會發現之前你深惡痛絕的人性,也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可能只是些小事,但善良和邪惡不分大小。以為自己有所不同,最終也只是凡人。善良和邪惡或許並沒有區別,只是來自於人們的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小魚兒 的精彩文章:

關於《黑暗森林法則》

TAG:江小魚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