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到咸豐皇帝為止,愛新覺羅氏家族一共有113位皇子,在這些皇子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皇子的名字。了解清史的讀者大致都知道,康熙之前的眾皇子名字沒有規律,好像是隨便起的,而康熙之後,都有統一的順序和輩分。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名字的意思就是「野豬皮」,他的三弟舒爾哈齊名字為「小野豬」,四弟雅爾哈齊名字為「豹皮」。另外,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多爾袞名字的意思是「獾」,多鐸的名字是「胎兒」,阿濟格的名字是「小兒子」。這些以動物或是其他寓意命名的名字帶有鮮明的滿族特色。

康熙中期,隨著康熙皇帝對漢文化水平造詣的日益精深,他開始對自己的皇子和皇孫的名字進行了規範化的處理。在給皇子、皇孫、皇曾孫命名時,康熙首先採用了輩分,皇子皇孫均以兩個字為名,並且規定了第二個字的偏旁,這種命名方式後來成為了定製,為歷代皇帝所遵循。

康熙有35位皇子,排行序齒的有24位,這24位皇子名字中的第一個均為「胤」,第二個字均以「礻」為偏旁;他的101個皇孫中,除了雍正帝與年貴妃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外,其他98個孫子,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均為「弘」,第二個字絕大部分以「日」為偏旁。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乾隆時代,乾隆繼承了康熙的這種制度,他的17個皇子中,名字的第一個字均為「永」,第二字均以「玉」為偏旁。乾隆的皇六子永瑢曾精心繪製了一幅「歲朝圖」,進呈給了皇祖母,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孝聖太后,乾隆在上面提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為:「永綿奕載奉慈圖」,意思是讓老太后為兒孫繁衍和成長而高興,太后見後十分高興。

乾隆見太后喜歡這句詩,又發現永字正好是本朝皇子的輩號,於是就定下了「永、綿、奕、載」四個字作為皇室後代的輩分字。道光在位期間,因為乾隆所定的四個字已經不夠用,因而又定下了「溥、毓、恆、啟」四個字,而後咸豐又續了「燾、聞、增、祺」。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清代皇帝在為皇子、皇孫取名定字的同時,還效仿漢族慣例建立了避諱制度。凡是皇族宗室中有同名者,地位低、輩分小的一律要改名,重新起一個不犯忌諱的名字。皇帝一族的地位最尊貴,由皇帝欽定的命名用字及其偏旁,非皇帝子孫不得使用。

乾隆十一年(1746年),宗室中有一個人名叫「永琮」,與乾隆第七子的名字相同,於是乾隆下旨將此人的「永琮」改為了「永常」,並且規定,以後凡是皇室之外的人起名,不得使用「內廷擬定字樣」。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與此同時,為了將近支宗室與遠支宗室加以區別,皇帝又特地為近支宗室子孫命名的第二字指定了專用偏旁,以示優寵。如乾隆帝為自己曾孫輩擬定了輩分字「奕」字和偏旁「訁」字的同時,也為其曾侄輩的的第二字擬定了「糹」字偏旁。對此,遠支宗室不得使用,違反者均要受到嚴懲。

嘉慶時期,一位郡王就因此犯下了忌諱,被嘉慶帝革去了所有差事。嘉慶十一年(1806年),嘉慶從奏摺中得知,多羅茶郡王綿億私自為其長子、次子命名「奕銘」、「奕鑅」,且第二個字沒有使用乾隆所定的「糹」字偏旁,於是龍顏大怒,下旨查處此事。

為此,嘉慶十分生氣,在諭旨中指責綿億說:「私自取名是何居心?既然他自己主動與皇族疏遠,朕也就不拿他當親侄子看待了,著令他退出乾清門,並革去他領侍衛內大臣、管圍大臣等職務……」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之後,嘉慶帝又下旨,命綿億的兩個兒子改名。由此可見,從乾隆之後,清代皇族的命名已經非常系統化並形成了嚴格的制度,和漢人已經基本一致了,唯一的區別就是皇室始終不取三個字為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一女犯人被押赴刑場斬首,死後怪事連連,所牽涉的官員竟無一善終
一家族世代以屠宰為生,朱元璋御書一副對聯,寓意生動,入木三分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