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不是康熙而是他!皇陵所在至今疑雲重重

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不是康熙而是他!皇陵所在至今疑雲重重

他身世傳奇,頭銜眾多,被毛澤東稱為「南下幹部第一人」。他是秦朝將軍,嶺南郡守,又是漢朝藩屬國國王,曾兩次叛國割據,先稱王而後又稱帝。在中國曆朝歷代400多個皇帝中,他以103歲的壽命,71年的在位時長拔得頭籌。他是歸服百越第一人,他是神秘消失的南越古國的統治者,他的陵墓被各朝官私盜墓者苦苦尋覓卻至今未能重見天日。他就是南越國開國皇帝——趙佗。

南越武帝趙佗

戰亂中崛起的南越國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是於秦朝末年由趙佗建立於嶺南的古老王國。

據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考古發現,嶺南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活動。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諸越等 。在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從《國語·楚語上》「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由此可見,先秦時期嶺南地區已達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並不是落後的原始社會。

百越分布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七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屠睢因為濫殺無辜,引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被當地人殺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秦始皇接著在嶺南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

秦軍南征示意圖

公元前209年,山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並因此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四面楚歌的秦王朝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此時的南海郡正是兵強馬的時候,郡尉為任囂,看到秦朝庭無力南顧,便起了割據的野心,對於秦朝庭的徵召,採取拖延觀望的態度;對於其它起義軍,則是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勢。

嶺南三郡

但不幸的是,任囂於公元前208年病逝,臨死前委任趙佗接替自己南海郡尉的職務。趙佗接任南海郡尉後,按照任囂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鎖了五嶺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控制橫浦、陽山、湟谿三座關隘以斷絕與嶺北地區的一切聯繫,同時把郡內那些忠於秦朝庭的軍政官員殺的殺,撤的撤,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處理好自己郡內的問題後,在得到秦朝滅亡的消息後,即於公元前206年舉兵西向,開始了為時數年的艱苦征戰,先後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公元前204年,趙佗正式公開建國稱王,自封為「南越武王」,這樣,一個南到越南中部及海南島、北達五嶺、東臨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處的南越國就誕生了,國都設於番禺(今廣州)。

南越國疆域

先降後反,與漢朝扳手腕

公元前202年,經過多年征戰,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並平定了中原包括項羽在內的其餘軍事勢力。由於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劉邦沒有足夠的實力一舉殲滅南越國,於是採取勸降的戰術。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向漢朝稱臣納貢。此後,南越國和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南越國與漢朝相安無事,互通共榮。

漢朝與南越國疆域圖

從此,中原地區的鐵器等生產資源及技術源源不斷引入南越國,啟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他重視傳入中原漢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並融合越地社會,使嶺南生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從任囂、趙佗開始,嶺南有了人類文明的標誌——城堡和文字,發展冶鐵業,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歷史上許多讚頌趙佗的詩篇,表明了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他還對任囂所建的番禺城作擴建,城周達十里,被稱為「佗城」,成為後代廣州的中心地區。他努力協調當地民眾之間的關係,積極吸取中原文化,從而促使廣東地區文化經濟在秦末漢初年間穩步發展。

南越國擁有發達的水利系統,此為水閘遺址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劉邦的妻子呂后掌控朝政,開始和趙佗交惡。呂后看不起南越,公然稱其為「蠻夷」。她發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區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他物品的禁令,甚至交換給南越的牛羊等家畜,只給公的不給母的,不允許南越國發展畜牧,漢朝與南越國的戰爭一觸即發。

廣州南越王衛隊表演

隨後呂后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趙佗,但由於中原的士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濕的氣候,紛紛得病,連南嶺都沒有越過。趙佗覺得呂后可能會通過長沙國來吞併他,於是趙佗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趙佗考慮到呂后可能會通過長沙國來吞併南越國,於是趙佗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並出兵攻打長沙國,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一年後,呂后死去,漢朝的軍隊停止了進攻。這時的趙佗憑藉著他的軍隊揚威於南越一帶,並通過財物結納的方式,使得閩越、西甌和駱越都紛紛歸屬南越,領地範圍擴張至頂峰。趙佗也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對立起來。

重修舊好,創帝王長壽記錄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位,為了解決南越國這一心腹大患,他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設置守墓人每年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接著漢文帝在丞相陳平的推薦下,任命漢高祖時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陸賈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陸賈到了南越後,向趙佗曉以利害關係。老謀深算的趙佗被再次說服,決定去除帝號歸復漢朝,仍稱「南越王」。一直到漢景帝時代,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像諸侯王一樣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兩次說服南越王趙佗的陸賈

趙佗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漢武帝活了70歲,在位54年;康熙活了69歲,在位61年;乾隆活了89歲,在位60年,這三位已經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但與趙佗相比卻顯得小巫見大巫了。據司馬遷《史記·南越列傳》記載,趙佗死於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至建元四年卒),由此可推算「南越武帝」趙佗活了103歲,在位71年,不僅僅是中國古代帝王的一個奇蹟,推及現代,也是非常罕見的壽數。由於趙佗實在太長壽,以至於他的兒子沒有一個活過他,只得傳位給自己的孫子趙胡。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共存在了93年。

皇陵所在疑雲重重

南越國共傳5主93年,第一代王趙佗在位長達71年之久。第二代王趙胡是趙佗之孫,其墓便是今天的南越王墓博物館所在地。第三代王趙嬰齊是趙胡之子,其墓於1983年在廣州西村被發現。第四代王嬰齊之子趙興與第五代亡國之主趙建德前後僅三年多,應沒有豪華的墓葬。這南越國最重要的趙佗墓,如今卻成了千古之謎。

趙佗之孫趙胡墓已建成南越王博物館

趙佗能從一個副將成為雄踞一方的帝王,確有非凡之處。當時漢朝越來越強大,他預計到自己死後,南越國或將滅亡,擔心自己死後被盜墓而拋屍荒野,所以他在生前對自己的墓葬做了周密的安排。

這個狡猾的老頭,對自己的後事布下了重重煙幕。據史料記載,安葬趙佗遺體時,多置疑冢,發葬的靈車從番禺都城(即今廣州越秀區一帶)四個城門同時而出,四具棺柩一模一樣,下葬時又棺棚無定處。除丞相呂嘉和趙胡等少數幾人,其他人全然不知南越王趙佗棺柩的下葬之處,趙佗的真正葬所遂成為千古之謎。送別趙佗亡靈之後,呂嘉向著趙佗長眠的城外山崗悄然跪下,撫胸頓足大呼道:「天邪!聖王一去,從此南越國將不復存在矣!」

趙佗確有先見之明,因為據說趙佗以及他之後的幾代南越王的墓葬里都金銀珠寶無數,所以後世不少人想要尋找和挖掘趙佗墓。比如,在三國時期,番禹是吳國的領土,當時的孫權聽說趙佗墓有寶藏後,就派人帶著幾千士兵,千里迢迢來到廣州,大張旗鼓地尋找趙佗墓。他們可謂挖地三尺,附近可以埋人的山崗幾乎都被他們翻了個遍,可還是只挖到了第三代南越王的陵墓。

南越王趙胡墓出土的絲縷玉衣

關於趙佗墓有大量的文獻記載:「佗死,營墓數處,及葬喪車從四門出,故不知墓之所在。惟葛蒲漳側,古馬知上有云:『山掩何年墓,川流幾代人』。遠同金騾裹,近似石麒麟。時莫解之,但疑其墓不遠。蔡如松云:『舊說即悟性寺也"。今蒲澗之南,枯家數千,人猶謂越王疑家。」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也有記載:「南越王趙佗,相傳葬廣州禺山,自雞籠崗北至天井,連山接嶺,皆稱佗墓。」如今人們認為有四處可能埋有趙佗陵墓:越秀山、白雲山、雞籠崗、西得勝崗。

趙佗墓中埋藏有大量南越國的奇珍異寶,其中還包括南越國國寶陽燧珠。根絕《傳奇》記載,唐朝在南海工作的官員崔煒曾無意間進入過趙佗墓。在墓中他見到了數間「垂金泥紫,飾以珠翠」的「錦繡幃帳」,極其奢華。隨後他遇見了四位身著古裝的侍女,告訴他這是「皇帝玄宮」,並給了他一顆寶珠,讓他離去。崔煒出洞穴後根據侍女的指點,到波斯商人處悄悄賣這顆寶珠。有一位「老胡人」,問他:「郎君得入南越王趙佗墓中來?不然者,不合得斯寶。」老胡人告訴崔煒,這是波斯國寶陽燧珠,西漢南越國年間流入嶺南,後被趙佗殉葬。他給了崔煒一筆巨款買下寶珠,泛舟離去。而所謂的陽燧珠,就是一顆凸透鏡,相傳由西域傳入南越國,由於可以點火,南越國將其視作珍寶,作為南越國國寶,後來隨趙佗一起下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光武帝為什麼要廢郭皇后而立陰貴妃為皇后?
中國皇后十一:善女工,通經史,聰明賢惠,與姑姑一同選入掖庭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