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artner首個超融合魔力象限和關鍵能力報告點評,華為是中國唯一入圍廠商,直接進入了挑戰者象限

Gartner首個超融合魔力象限和關鍵能力報告點評,華為是中國唯一入圍廠商,直接進入了挑戰者象限

前兩天的文章Gartner大數據分析平台魔力象限2018的中國力量:華為位置提升,阿里雲和南大通用入圍,星環出局(附報告),閱讀量都快上萬了,看來大家還是比較喜歡看Gartner的報告解讀的。因此,今天繼續奉上Gartner春節前發布的首個超融合的魔力象限和配套的關鍵能力評價兩份報告解讀。雖然魔力象限已經有很多廠商宣傳了,但關鍵能力,好像我看宣傳的不多。

我一般喜歡分享報告原文,只是在文章中做一些簡單的要點點評。

HCI的魔力象限原文網上比較好找,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這裡也提供一個鏈接: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4QMEPNX&ct=180207&st=sb。

好,先說回魔力象限這份報告。首先,大家閱讀這份報告之前,要了解兩個概念,HCI和HCIS。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指的是超融合基礎設施,這裡Gartner定位為純軟體的形態。因此,HCI的魔力象限和關鍵能力都只評價軟體能力,因為客戶採購的時候都是這麼評估的,選好軟體後再考慮硬體平台。

而hyperconverged integrated systems (HCIS) 指的是超融合集成系統,包括硬軟體,也就是我們市場常說的超融合一體機。一般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的統計,都是指的是HCIS,也就是包含硬體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一個伺服器廠商沒有自己的HCI軟體,是不能入圍HCI魔力象限的,比如聯想,但是,在HCIS的市場份額上,聯想通過和其他HCI廠商如Nutanix合作,其銷售收入會算成聯想的。

啰嗦這麼多,就是告訴大家,HCI和HCIS在Gartner的定義里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這個不搞清楚,你就看不懂這份報告。

這是首個超融合魔力象限的圖,我們來簡單點評一下。

領導者象限有Nutanix、Dell EMC、VMware、HPE四家。Nutanix是超融合的概念提出者,領導者地位無可置疑。VMware的市場影響力,進入領導者也是無可厚非。HPE收購了Simplivity,在領導者裡面也可以理解。但是,Dell EMC為啥也入圍了?不是說HCI指的是軟體嗎?Dell EMC的超融合不就是採用VMware的軟體嗎?應該都算做VMware啊?這個我剛開始也比較迷糊,但是,後來仔細看相關的說明,Dell EMC雖然嚴重依賴VMware,但是還是有自己的東西,如ScaleIO,還有容器編排和數據保護等其他軟體。而且,Dell EMC基於VMware做了很多聯合設計,有自己的軟體發布周期。研究報告裡面也指出Dell EMC的軟體發布常落後於VMware,使得用戶不能馬上使用VMware新頒布的新功能。

挑戰者象限裡面有Cisco、Huawei和Pivot3三家。Cisco收購了Springpath,得以入圍。Huawei的FusionCube支持的hypervisor--FusionSphere一直就是自研的(雖然其也支持VMware),而且其存儲底層也是自研的FusionStorage,因此入圍也是情理之中,只是Huawei很少直接入圍就進入挑戰者象限的,這個是比較意外一些。不過,考慮到Huawei的HCIS的市場業績,進入挑戰者也是名至實歸吧,只能說是Gartner的HCI魔力象限發布太晚了。

在報告裡面,對於華為的優勢寫了三點,也許可以看出華為為啥可以直接進入挑戰者象限:

FusionCube雖然新近被定位為HCI,但現在已經在亞洲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多個垂直領域應用並得到驗證。

華為建立了強大的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基礎,包括甲骨文,SAP,VMware,微軟,紅帽和SUSE,使公司能夠滲透新市場。

FusionCube雲用戶案例ROBO和VDI充分利用華為網路基礎架構的安裝基礎。

在遠見者象限,只有Microsoft和Stratoscale。Microsoft發布了windows server 2016,有了S2D(存儲虛擬化),因此進入了HCI的範疇。

在利基象限,有Scale Computing,DataCore和HTBase。

因此,我們看到HCIS的廠商很多,如果只看HCI,廠商並不是那麼多,這次入圍的也就是12家,而且基本上每個象限三家,分布比較均勻。

沒有入圍但是報告裡面提及的有:

FujitsuHitachi VantaraLenovo

New H3C GroupSangfor

Red HatStarWind Software

前三家都是伺服器廠商,由於缺乏自己的HCI軟體因此落選。而中間兩家我估計是國際市場份額太小,最後兩家,應該是銷售額不夠的原因吧。

看完魔力象限,我們來看看關鍵能力,這個對於技術選型來說可能更重要一些。

先看看5個場景下各個廠商的排名:

我們看到,TOP4都是領導者象限的廠商,他們的得分都超過了4分。

下面我們來看看5個場景對11個關鍵能力的權重要求。

最關鍵的一個表格來了,看各個廠商在不同能力的得分情況。

我把得分最高的都標註了一下,大家看起來就一目了然了。Huawei有三個能力超過了4分,也就是做得比較好的是Hardware、Hypervisor和Scaling。

上面兩個表格相乘,也就是各個場景下各廠商的得分了。比較奇怪的是,VMware有5項關鍵能力得分第一,但是在各個場景中其沒有一個得分第一的。反而是Dell EMC有兩個場景得分第一。

最後,分享一下報告裡面Gartner的預測:

到2021年,60%以上的超融合基礎設施(HCI)採用將偏向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和遠程辦公/分支機構(ROBO)工作負載。

到2021年,軟體定義網路(SDN)將在大多數HCI產品中可用; 然而,最終用戶採用率仍將低於10%。

也就是說,3年後,HCI的60%的應用場景都是VDI和ROBO,還有,SDN的滲透率不足10%。

這個說明什麼?也就是HCI廠商一定要把VDI和ROBO這兩個場景做到極致,這個兩個場景對能力的要求上面有,各家回家對比仔細找差距。還有就是SDN,看來還是不夠成熟,HCI廠商暫時做不了就放放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端存儲知識 的精彩文章:

智能運維實踐:硬碟失效預測技術
看HPE高端存儲如何打擊其他競爭對手的,包括華為

TAG:高端存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