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義:三字經5 玉不琢

講義:三字經5 玉不琢

大朋友小朋友,晚上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字經的智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原話出自《禮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道理的道。

原文解釋為: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今天給小朋友講一個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是我國古代最名貴的玉石,後被雕刻成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價值連城,舉世無雙。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玉石匠人,有一天,他在山裡找到了一塊石頭,他認為這石頭裡含有貴重的玉石,於是他便把這石頭呈現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裡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的左腳砍了。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石頭獻給武王,可是,仍然和上次一樣被判定為普通的石頭,武王殘忍的砍了卞和的右腳。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裡面果然包含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和氏璧雖熱名貴,但不經過精雕細琢,它將永遠是一塊默默無聞的石頭。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何況是人呢?所以人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玉的原石打造成物件需要根據它的大小形狀打磨成合適的物品,只有經過打磨的玉石成品才更有價值。切磋,琢磨需要下功夫,意味著需要時間,不要急於求成,我們喝功夫茶有時需要2個小時才能品到茶之甘香。

馬兒出生10分鐘就要站立起來,人出生一年還不能說完整的話,因為等級越高的動物學習的時間越長,不要去追求神童,小孩子要打好根基,洒掃應對進退禮儀都要學好。不要去追求知識技能的過早開發。大人要學會對孩子放手放膽,在大人的看護範圍內盡量讓孩子自己多做事,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做決定。人一定通過做事,經過歷練才能成長。包括人際交往也是經歷事兒才能看出是不是真朋友。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今天的內容,是《三字經》的第一部分,主要談了教育的意義,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基本原則。《三字經》的第一部分都是在勸學,循循善誘,不過很多道理真的是做了家長才明白啊!

教育的目的是喚醒人性中積極的東西,糾正人性中陰暗的東西。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前要先學會做真正的人。二者相輔相成,齊頭並進,才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方法。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從頭開始,把《三字經》第一部分讀一遍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年之際,來一個2017流水賬記錄
旅行的青蛙:呱兒子,你快點回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