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乙太網的5G蛻變:FlexE Tunnel

乙太網的5G蛻變:FlexE Tunnel

面對5G時代萬物互聯的多場景、差異化需求,5G的承載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承載網路和技術的顛覆性變革也將勢在必行。

對於5G承載網路,除了大帶寬技術,同時要考慮業務端到端、流量物理隔離、低時延、網路保護等電信網路需求。針對5G網路的承載需求,中興通訊創新性地提出了Flexhaul解決方案。Flexhaul是全新一代面向5G承載的端到端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基於SDN的從L3到L0的完整技術體系,架構如下圖1所示。Flexhaul方案在L3支持L2/L3VPN業務,在L2支持SR/MPLS技術,L1支持FlexE技術,並在標準的FlexE技術上進行了創新和擴展,實現了L1層的端到端隧道FlexE Tunnel,提供L1的交換、OAM和保護; 在L0支持DWDM技術,提供了網路的良好擴展性,確保了後續的平滑演進。

圖1. 中興通訊5G Flexhaul承載方案架構

Flexhaul支持扁平化的網路架構,基於FlexE 技術實現多波長、多鏈路的帶寬綁定,可靈活的擴展組網容量,極大地增強了帶寬的擴展性。為了滿足5G uRLLC低時延業務,中興通訊創新的FlexE Tunnel技術將FlexE從介面級擴展到網路級技術,並提供基於FlexE Tunnel的網路分片,滿足低時延高可靠性的需求。如下圖2所示,Flexhaul可基於FlexE Tunnel將網路資源(包括帶寬、時延處理功能、CPU、VPN等)切分出多個虛擬的端到端網路,每個網路切片在轉發麵、控制面、管理面上實現邏輯隔離,適配各種類型服務並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同時,基於FlexE tunnel技術的保護倒換能做到1ms以內,把電信級保護提升到了工業控制級。針對uRLLC業務, 採用FlexE tunnel技術,解決了波長穿通方案業務顆粒度過大、承載效率偏低的問題,軟切片技術時延偏大、無法物理隔離的問題。

圖2. 基於FlexE Tunnel的網路切片

下面我們來重點解析5G Flexhaul承載解決方案的創新技術-FlexE Tunnel。

一、FlexE起源--業務速率和物理埠的解耦

2011年1月,OIF(Optical Interconnection Forum)成立靈活乙太網研究小組,2015年7月發布草案,2016年3月發布靈活乙太網(FlexE)的1.0標準內容(OIF-FLEXE-01.0),目前正在起草2.0標準內容。FlexE 技術在乙太網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業務速率和物理通道速率的解耦,物理介面速率不必再等於客戶業務速率,可以是靈活的其他速率(比如客戶業務速率是400GE,但物理通道PHY 的速率是100GE 或其他速率)。客戶業務不一定在一個物理通道上傳遞,而是由多個物理通道捆綁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邏輯通道來傳遞。業務速率和物理通道速率解耦後,客戶業務速度可以是多樣的,物理通道的速率也是多種速率,相互獨立,這樣大帶寬的客戶業務可以用標準的25GE/100GE速率介面,通過埠捆綁和時隙交叉技術輕鬆實現業務帶寬25G->50G->100G->200G->400G->xT的逐步演進,解決了高速物理通道性價比不高的問題。

圖3. FlexE技術實現靈活速率

二、FlexE Tunnel技術--FlexE的端到端網路級擴展

FlexE技術起初只是為了解決大帶寬傳輸問題,在標準制定時重點考慮點到點的應用場景,所以目前的標準FlexE 技術是一種物理介面的技術,在組網應用、端到端承載、業務保護上缺少考慮。中興通訊在現有FlexE技術標準的基礎之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擴展和完善工作,除了提供大帶寬擴展技術之外,業界首家基於FlexE提出系列革命性技術-FLexE Tunnel。FlexE tunnel 是一條超低時延、物理隔離、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管道,根據客戶帶寬需求在FlexE 通道層建立,可以根據客戶帶寬的動態需求靈活調整。通過FlexE時隙交換、OAM擴展、超快保護倒換技術,將FlexE從點對點介面技術拓展為端到端組網技術FlexE Tunnel,為5G承載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採用中興通訊擴展的端到端FlexE Tunnel解決方案能夠為運營商提供以下優勢:

設備級超低時延轉發技術

FlexE技術通過時隙交叉技術實現基於物理層的用戶業務流轉發,用戶報文在網路中間節點無須解析,業務流轉發過程近乎實時完成,實現單跳設備轉發時延小於0.5?s,為承載超低時延業務奠定了基礎。

乙太網的5G蛻變:FlexE Tunnel

圖4. FlexE交換實現超低時延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國內手機產業國產化趨勢分析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