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15對父子名垂青史,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這15對父子名垂青史,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1、錢俶、錢惟演父子,錢俶為吳越國王,宋朝建立後稱臣,併入朝為官。錢惟演為錢俶第14子,一直活到仁宗時,官至樞密使,兒子娶了仁宗郭皇后的妹妹。最有名的是詩詞文章寫得漂亮,還參與了《冊府元龜》的編修。史書稱「惟演出於勛貴,文辭清麗,名與楊億、劉筠相上下。於書無所不讀,家儲文籍侔秘府」。

《宋詞三百首》中選了他的一篇《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曾說「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於黃紙上押字爾。」黃紙上押字,即於敕黃上籤押,為中書門下宰相所為。意為除了不曾做宰相,再沒其他不滿足的了。

另外,吳越錢家整個北宋時期都是名門,基本都以文辭見長,出過N個待制以上官員,還出了個駙馬。錢俶、錢惟演、錢易、錢彥遠、錢明逸、錢藻、錢景諶、錢勰、錢即,《宋史》都有傳。

2、李璟、李煜父子

這兩位雖然是皇帝,不過卻是以文辭為後人所記住。「國家不幸詩人幸」,公認李煜成就更高。

3、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等

河南呂氏(又稱東平呂氏,或者東萊呂氏)家族之中,難說誰更有名。呂蒙正相太宗、真宗,呂夷簡相真宗、仁宗,呂公著相神宗、哲宗。整體來說,從太宗時呂氏家族開始崛起,一直到北宋滅亡,每代都有把持朝政者,而且非孤零零的一個人居高位。呂蒙正一輩有蒙休、蒙巽、蒙周、蒙亨等;呂夷簡一代有從簡、知簡、惟簡、承簡、行簡、易簡、務簡、居簡、師簡、宗簡等。

呂公著一代有公綽、公弼、公孺等;公著子有希哲、希純等——整個家族的官位在穩步地上升,並形成了家庭勢力,直到南宋仍然綿延不絕。希哲子好問,建炎初為尚書右丞;好問子本中高宗朝累遷至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本中從孫呂祖謙為著名理學家,與朱熹、張栻並稱「東南三賢」。《宋元學案中》中稱:「宋乾淳(乾道、淳熙,孝宗年號)以後,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即分別指的朱熹、呂祖謙、陸九淵。

與河南呂氏差不多的還有相州韓氏、真定韓氏,南宋時的四明史氏等,都是自貧寒起家,穩步上升,最終成為士家大族。PS,范仲淹進入仕途之後,范氏也呈現出整體上升的趨勢,但不及這幾個家族,世代顯宦,僅仲淹及子輩純粹、純仁,官至宰執。

2、陳省華和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父子。父子四人均為進士。陳省華為太宗端拱三年(989)進士甲科;長子陳堯叟是端拱二年狀元;次子堯佐,端拱二年進士;三子堯咨,咸平三年(1000)狀元。陳堯叟是澶淵之盟之前,建議真宗遷都遷到金陵的那位;陳堯咨是賣油翁的故事中「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的那們。

5、晏殊、晏幾道父子。

大晏在當時肯定是名氣更大,以神童入試,一路做到了宰相,一生順遂。而且無論在中央還是地方做官,都喜獎掖後進。范仲淹、韓琦、歐陽修都出於他門下,富弼是他女婿,後來馮京又是富弼的女婿。哲宗時,晏家已經落魄了,蘇軾想通過黃庭堅一見晏幾道,晏幾道不肯見,說:「現在政事堂(宰相機構)裡邊一半是我們家的舊客,我都沒有功夫見。」由此可見晏殊在世時的影響。

小晏是晏殊第七子,二人做詞風格相近,後世評價也相近,不過大晏的多富貴清平氣象,而小晏則以情深見長。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評價小晏:「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6、宋綬、宋敏求父子。

宋綬於真宗大中祥符初年賜予進士出身,最終位居參知政事,參與了《真宗實錄》、《三朝國史》的修訂。其子宋敏求雖仕途不及乃父,但一生著述頗豐。父子二人編纂了《唐大詔令集》、《宋大詔令集》等。

宋家有名的藏書豐富,陸遊稱「本朝藏書之家,獨稱李邯鄲公(李若谷),宋常山公(宋綬),所蓄皆不減三萬卷,而宋書校讎尤為精詳。」仁宗時,宋敏求家住開封春明坊,當時的士大夫都喜歡在他家附近住,便於討論學問和借書,春明坊的宅子價格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倍。(《曲洧舊聞》)

7、蘇紳、蘇頌父子。

現在的歷史書中,提到蘇頌,總要划到科技史,因為他組織了《開寶本草》、《備急千金要方》和《本草圖經》的增補校訂編撰,主持製造了水運儀象台,甚至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都概莫能外。其實在當時,技術又非經術濟民之大道,他還是以仕宦為主,在中央和地方歷任多職,官至宰相。蘇頌生於「七世仕本朝」的望族。父親蘇紳仕途不及他,但也是知制誥、翰林學士等清要之官,追贈少師,封魏國公。

8、高瓊、宣仁高後。

高瓊自南唐時便已從軍,太祖、太宗時期均有戰功;景德元年契丹入寇,高瓊和寇準連哄帶騙加各種恐嚇保證,哄著真宗過了黃河到了北岸,這才有了後面的軍心大振,以及澶淵之盟的簽訂。

宣仁高後是高瓊的曾孫女,當然高瓊的子孫輩也是軍將,但都不能和高瓊比。高後小字滔滔,是仁宗曹皇后的外甥女,自小在宮中長大;後來嫁給了趙宗實,宗實也是自幼被養在宮中。二人大婚之時極為轟動,民間稱為「天子娶婦,皇后嫁女」。宗實即為後來的英宗,高後的長子為神宗,神宗是北宋惟一一位由明媒正娶身份貴重的皇后所生的嫡長子登大位的皇帝。神宗去世後,哲宗年幼,朝政由高太皇太后掌控,她廢除了熙寧新法,召回了司馬光、范純仁等一干老臣;執政期間政治清明,民生稍得紓緩,被契丹人稱為「女中堯舜」。

9、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兄弟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可是老蘇是「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大蘇20、小蘇18都已經中進士高科了。而且大蘇日後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小蘇做到尚書右丞。更為難得的是,熙寧變法攪得人心變動,多少父子兄弟因政見不同而反目,二蘇偏偏「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和王安石、安國、安禮兄弟,曾鞏、曾布兄弟、蔡京、蔡卞兄弟相比,真令人感慨。

10、陸佃、陸遊。

陸遊就不用說了。陸佃是陸遊祖父,王安石的門生,但是熙寧變法期間,王黨盈天下,陸佃不諱言其非;元佑更化,舊黨執政,陸佃參與修《神宗實錄》,處處為安石回護;出知江寧府,又公開祭拜安石。熙寧變法之後,尤其是新黨人士,因政治風向而改變者,比比皆是,如陸佃者少。

11、劉延慶、劉光世父子。

劉光世與岳飛、韓世忠、張俊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宋。劉家世為軍將,劉光世之父劉延慶積至鄜延路總管,靖康之變時被殺。

12、張浚、張栻父子。

張浚歷徽宗、欽宗、高宗、孝宗四朝,官至樞密使,尚書右僕射。建炎三年(1129)苗劉兵變中,與張俊韓世忠等進逼杭州,使高宗複位,此後直至紹興七年(1137)淮西之變,高宗「事無巨細,必以咨浚。賜諸將詔,往往命浚草之」,而張浚「總中外之政,幾事叢委,以一身任之」。秦檜專權時,張浚退出朝堂;孝宗有意恢復,又因主戰再度起用。有戰之心,卻幾次失利,一生大起大落,譽有之,謗亦有之。而張浚之子張栻卻距離政治頗遠。張栻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是理學家,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

13、洪皓與洪适、洪遵、洪邁父子。

洪邁為《容齋隨筆》《夷堅志》的作者,父子四人之中最為有名。父親洪皓於高宗建炎三年出使金國,遭到扣留,15年後紹興十三年才歸還。《宋史》稱「皓雖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為金人所敬,所著詩文,爭鈔誦求鋟梓。既歸,後使者至,必問皓為何官、居何地。性急義,當艱危中不少變。懿節後之戚趙伯璘隸悟室戲下,貧甚,皓賙之。范鎮之孫祖平為佣奴,皓言於金人而釋之。劉光世庶女為人豢豕,贖而嫁之。他貴族流落賤微者,皆力拔以出。惟為檜所嫉,不死於敵國,乃死於讒慝。」

紹興十二年(1142年)二月,長子洪适與次子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名,洪适第二。洪适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洪遵至同知樞密院事;紹興十五年,洪邁亦中博學宏詞科;幾個月後,父親自金國歸來。洪适兄弟三人均以文章知名,登貴顯之位。洪适官位最高,而洪邁文章最為博洽,尤為孝宗所知。

14、史浩、史彌遠、史嵩之。史彌遠是理宗時的權相都知道。其實南宋四明史家,一向號稱相門,不只出過這一個宰相。史彌遠的父親史浩在孝宗時兩度任相,極近寵遇之榮;侄子史嵩之也是理宗時宰相。

15、最後來個不那麼嚴肅的,徐邦憲和徐謂禮父子。

徐邦憲為紹熙四年(1193)進士,官至工部侍郎。雖然在當時也算高官,但從後世來看,也沒有特別之處。關鍵在於他的兒子徐謂禮。

徐謂禮以父蔭入仕,一生平平,死後卻出了名。2005年,徐謂禮在浙江省武義縣的墓被盜了,除了通常的器物之外,還帶出來了一卷蠟封的文書。盜墓賊欲脫手,可是文書的真實性卻遭到了質疑——南方潮濕,通常認為南宋的文書不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可是他們也有苦說不出啊,難道要說,這就是我親手從墓里挖出來的?事情來回地折騰,最終文書照片被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鄭嘉勵看到了,他根據內容判斷這肯定是真的,報了警,最終警方把盜賊抓捕歸案,文書也追索了回來,經人大的包偉民老師和鄭嘉勵研究員整理出版了,即為中華書局2012年所出《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

結語:讀過史書就能發現,沒有哪個人是孤立的,都是作為家族的一個階梯而存在,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個台階,但這15對父子能夠名垂青史,被後人銘記,真可謂是虎父無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天下資訊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幕僚趙烈文預測大清壽命不超50年,當時卻沒人相信
僅需一發就擊毀坦克的反坦克導彈,能夠攻擊移動的步兵嗎?

TAG:軍事天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