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地的新型安居房

各地的新型安居房

在租購併舉的大方向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正在構建。有保障性質的住房項目,不再局限於以往我們熟知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等。新型安居房,不一定需要百分之百的產權,不一定建在城市建設用地上,將來甚至不一定在住戶工作生活的城市;相同的是,它們都及時給了受益群眾一個溫暖的家。

春節已過,春節期間記者走訪各地的新型安居房,講述暖洋洋的安居故事。

北京

集體土地租賃房

新樓房裡度寒冬

本報記者 周楚軍 段金平

「以前在唐家嶺租的是農民的房子,冬天沒暖氣,只能自己燒爐子。」北京市海淀區唐家嶺T08小區的住戶閆紅艷說。她和記者站在小區的空地上聊著,可能是因為那天異常寒冷,記者問起新入住集體土地租賃房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閆紅艷不假思索地答道:「暖和,小區今年冬天的供暖太給力了。」

閆紅艷告訴記者,她做的是銷售工作,整天奔波在外。這裡離她的工作地點和經常要跑的中關村、上地都近;唐家嶺還是「蟻族」聚居地時,她就在此租房了,雖然租金便宜,但是農房條件差,村裡環境也不好。

「現在同樣是租房,住起來和其他城裡的住宅小區沒什麼差別,」閆紅艷笑著說,小區暖氣燒得足,公共衛生管理也到位,「院子里什麼時候都乾乾淨淨的」。住得暖和又舒心,她們一家人2018年春節就在北京過了。

溫暖集體土地租賃房小區住戶的,還有住房保障中心提供的租金補貼,小區兩居室租金每月只有2000多元。閆艷紅說,一居室本身租金就不貴,再加上有補貼,對她家來說不是負擔。

唐家嶺T08社區寬敞整潔的小區環境。

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唐家嶺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的區位優勢很明顯。項目離中心城區不遠,且臨近永豐產業基地、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中關村軟體園和航天城等產業園區。

規劃國土委的資料顯示,唐家嶺地區的試點項目是該市第一批集體土地租賃住房。2012年2月以來,北京市已先後啟動了海淀區唐家嶺、溫泉鎮太舟塢、朝陽區平房鄉平房村、海淀區西北旺鎮皇后店和昌平區北七家鎮海鶄落村等4批5個試點項目,共涉及集體建設用地38公頃,建設1.59萬套、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0億元。

具體到唐家嶺的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實際上包括唐家嶺村租賃住房(眾唐興業園)和土井村租賃住房(盛景創業園)兩個子項目,其中租賃住房佔地總面積約5.8 公頃,規劃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土地權屬清晰,城市規劃為集體產業用地,土地利用規劃為村鎮建設用地,符合海淀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小區嚴格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的通知》(京建發〔2010〕413 號)進行設計,由60 平方米、40 平方米、30 平方米三種戶型組成;預計建設投資資金可在租賃住房運營10 年後實現回籠。唐家嶺村和土井村各自的經濟合作社,已經按照市場價租金,將租賃住房整體躉租給海淀區住房保障中心,由住保中心統一納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計劃管理和運營。

T08小區的居民是去年夏天陸續入住的。這個春節是北京市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首批住戶的第一個新年。閆艷紅們這個暖意濃濃的春節只是開始,更多暖心的集體土地租賃房還在路上。

上海

共有產權房

成熟社區享安居

本報記者 盧為民 通 訊 員 張天風

「達不到廉租房申請資格,也買不起商品房,是共有產權保障房解決了我們的居住難。」上海松江區新凱家園的住戶吳阿姨說。

近日,記者一行人來到她家採訪,看到簡樸的客廳打掃得一塵不染,花瓶里幾枝梅花帶著春的訊息。「這就給家裡的幾個房間貼上福字,準備過春節了。」吳阿姨說。

這兩年,因為高房價地區存在「夾心層」群體住房難題,共有產權房開始被廣泛討論並被寄予厚望。特別是2017年北京新推出的共有產權房政策引發了廣泛關注。事實上,上海市試水共有產權住房已有8年歷史,年均增加2萬戶簽約家庭,「十三五」期間計劃再新增8萬套。

吳阿姨一家居住的新凱家園是上海市第二批共有產權保障房。早年間,她居住在黃浦區一處舊里,一家五口擠在只有25平方米的老公房內。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屬於典型的「夾心層」:既無力購買高價格的商品房,也沒有申請廉租房的資格。幾年前,吳阿姨老兩口申請共有產權保障房成功,搬進了新凱家園二期這套兩居室。

以吳阿姨所在的新凱家園為例,該地塊作為上海松江重要的保障房基地之一,其二期的房屋全部為共有產權,規模近4000戶,樓層普遍較低,以不超過70平方米中小套型為主。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住在新凱家園二期的多為老人,此前大多住在中心城區的棚戶區和老公房裡。而今,這個共有產權房樓盤已經是一個生活便利的成熟社區。小區門口一路向西到地鐵9號線佘山站,道路兩側遍布超市、餐廳和各色商鋪,已經擁有了較為成熟的配套商業和公共服務設施。

新凱家園的住戶吳阿姨和老伴。

吳阿姨老兩口有這套50平方米住房70%的產權。早在2009年,上海市就首次明確提出了「有限產權」的概念;2011年,上海市推出了共有產權保障房,申請購買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困難家庭與政府分別承擔房屋的有限產權,其中購房家庭擁有70%的產權。

不同於市場化配置、價格高企的商品住房,上海市的共有產權房剛推出時是保障性房體系的一環,價格相對較低;先後5次放寬准入標準後,已經逐漸從經適房管理體系中獨立出來。2016年2月,上海總結試點經驗,出台了《上海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儘管《辦法》在建築標準、准入人群和市場投機空間等方面尚存繼續深化規範的空間,但上海多年的經驗無疑能夠為全國其他城市推廣共有產權房提供借鑒。

按照最新標準,上海市的共有產權房應為滬籍家庭全體成員共同申請,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15平方米,3人及以上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於7.2萬元、人均財產低於18萬元;2人及以下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財產標準按前述標準上浮20%。

上海市房價上漲的壓力一直較大,共有產權房在供應和管理上也一貫注重嚴格抑制投機炒作,確保住房回歸居住功能,符合「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共有產權房在誕生之初,就已明確購房五年內不可上市交易,以鎖住流動的方式抑制投機炒作;共有產權房購房滿五年後上市時,政府指定的機構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方可向他人轉讓。況且,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共有產權房業主普遍是中低收入家庭,他們出售房產的意願本身就很低。

記者也問了吳阿姨房價已經漲了很多,會不會有賣房的念頭。她連忙搖著頭說,「我們自己住的房子,怎麼會賣掉,賣掉就沒地方住了呀;而且住了幾年了,還沒見過鄰居有誰賣房子的。」

廣州

「異地」保障房

「我家一腳跨兩城」

本報記者 祝桂峰

近日,記者坐公交車,又轉乘地鐵,一個小時後終於摸到了在地理上位於廣州和佛山兩市之間的芳和花園二期。一進小區大門,記者就瞄上了拎著幾大袋年貨的梁師傅夫婦。幾經攀談,梁師傅打開了話匣子,「對,我家的房子『一腳踏兩城』,我們採辦年貨,到佛山或者到廣州距離差不多。」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加速相鄰城市之間的同城化進程,用異地安居的方式解決高房價城市的住房困難問題,是前不久2018年廣東省兩會上的熱門話題。如何支持異地安居?各方尚在討論之中。記者早有耳聞,廣州市轄區邊緣的保障房小區芳和花園,距離廣州市和佛山市各自市中心的距離幾乎相當。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異地保障房,小區居民們過的卻是實打實的廣佛同城化生活。

梁師傅老兩口年近70歲,退休前都是廣州市一家棉織廠的職工,幾十年住的都是廠子分配的,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隨著一對寶貝兒女逐漸長大和年邁體弱的老父親入住,「密密麻麻擠著五口人,家裡連個喘氣的地方都沒有。」

幾年前,老廠房和家屬生活區進行舊廠改造,通過公開搖號,梁師傅家終於獲得了芳和花園二期朝南的三房兩廳保障性住房。「雖然建築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但是房子空間設計合理,三代人也住得開。」

芳和花園裡張燈結綵,年味兒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芳和花園是廣州市首個運用節能減排技術的保障性住房,該小區首次採用太陽能(熱泵)制熱、製冷集中供應系統,通過太陽能集中供應整個住宅小區住戶的熱水。「我們入住後沒買熱水器,擰開水龍頭就有熱水。」梁師傅的妻子麥師傅特地向記者強調說。

「現在90多歲的老父親住上電梯樓房後,身體越來越好。」梁師傅說,當年他把老父親接到寬暢明亮、通風采光都好的新房後,老人家直說好日子沒過夠,「住這麼好的房子,父親說他能活到100歲」。

據了解,芳和花園二期位於廣佛兩市之間的城鄉接合部,雖然離廣州市中心區域稍遠,然而因為鄰近佛山市,去兩地的市中心都有地鐵可達,且周邊配套完善,生活成本明顯低於中心城區。

談起小區便利的區位條件,兩位老人點頭稱讚。他們說,小區離廣州地鐵一號線坑口站約100米,是不打折扣的地鐵房,「地鐵還接駁佛山地鐵一號線」。麥師傅說,他們一幫知青建了一個微信群,廣佛兩地哪裡有物價廉美的生活用品,他們便用兩市通用的老人免費乘車卡一起去掃貨。麥師傅向記者展示手中的幾兜「戰利品」,笑著說:「這些是剛從佛山採購回來的,好些東西都比廣州便宜呢!」

合肥

純貨幣化安置項目

自主選房正合意

首席記者 洪曙光 通訊員 徐振國

「謝謝貨幣化安置政策,讓我們不用花好幾年時間等回遷,這麼快就選了心儀的好房子。」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安徽省合肥市合裕路小區3幢204室採訪,戶主周書友這樣對記者說。

周書友是是合肥市首個全部採取貨幣化安置的舊城改造項目「銅南小高爐舊城改造項目」的安置對象。他今年52歲,和妻子同是安徽針織廠的職工,一家三口一直住在瑤海區銅陵路街道一間只有20多米的平房內。房子年久失修,在改造前已成危房。周書友帶著記者來到他和工友們的老居住地,在還沒有拆完的幾間房子前感慨地說:「過去一下雨,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周圍垃圾亂堆亂放,環境苦不堪言;如果沒搬走,今年冬天這兩場大雪夠受的。」

瑤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銅南小高爐舊城改造項目佔地約12畝,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涉及住宅212戶;房屋多為上世紀50年代或60年代的老建築。

銅陵路街道辦事處建設辦負責人周業俊介紹說,2017年瑤海區將這一改造工程列入該區「九個一」民生工程中,採用完全貨幣化安置的方式,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2017年9 月2 日,瑤海區還為該項目舉辦了一個貨幣化安置補償款發放儀式,第一批59戶安置對象現場拿到了補償款存摺。隨後幾天里,該項目所有安置戶都順利地從街道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存摺。

周書友正在布置客廳。

周書友告訴記者,沒想過自家的「破房子」經過貨幣化安置政策核算,竟然拿到了114萬多元的補償款,而且不需要等回遷房,拿到屬於自己的那本補償款存摺,想買哪裡的房子都可以。不到一個月,他就花了96萬多元,購得現在這套近7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住宅,因為是二手房,裝修費都沒花,很快搬了進來。

瑤海區國土資源分局局長丁燕介紹,針對這樣的搬遷安置項目,分局指定專人負責,開展「兩提供」服務:為政府制定拆遷補償政策提供協助,完成前期證照認證手續,盡量節約安置周期和成本,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同時為群眾提供政策諮詢,協助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據了解,作為合肥市舊城改造項目大區,瑤海區2017年共實施了15 箇舊城改造項目,實施貨幣化安置政策的項目越來越多,居民們也越來越青睞這一安置方式。根據合肥市貨幣化安置新政規定,採取貨幣化安置的被徵收人,除按政策享受臨時過渡費、提前搬家獎、搬家費、附屬物補償等補償外,貨幣補償金額也比以往有較大幅度提高,補償款發放流程加快,居民在辦理手續幾天內就可拿到補償款購買新房,或者用於投資置業。

本期編輯:趙志坤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土資源報 的精彩文章:

準備買年貨的注意了,乾果挑選要注意這些!
貼國土資源特色春聯,送狗年新春祝福心語 總有一條適合您

TAG:中國國土資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