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割捨不了的是那份牽掛(1)

媽媽割捨不了的是那份牽掛(1)

編者按

一份責任,也是義務,媽媽精心呵護陪伴父親26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而母親失去的是與自己兄弟姊妹的團聚,為了卻媽媽一直不願說的心愿,今年春節,我和姐姐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兒子和侄兒河邊背影

這個春節,祖孫三代回到故鄉

媽媽割捨不了的是那份牽掛

(1)

春節前兩天,我跟姐姐商量,準備利用春節假期我們一家人陪媽媽回一趟老家,去見見媽媽多年未見的兄弟姊妹,給他們拜年。

由於爸爸生病20多年,一直是媽媽精心呵護左右,直到父親去世前的那一刻,媽媽一直沒有離開過爸爸半步,烏黑的頭髮在最後三年也熬成了銀白髮。

媽媽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到故鄉,去見見她的兄弟姊妹了。

一聽說要回老家,媽媽開始是反對的,說她要守在家裡,哪裡也不想去。

我們明白媽媽不願回老家去的原因,一是擔心花錢,二是春節要離開這個熟悉的家(主要是思念爸爸),媽媽一直是一個非常節儉很會持家的女人,也很樂於助人。

最後在我和姐姐的軟硬兼施的說服下才勉強同意了,想著姨媽、舅舅他們也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

特別是二姨媽已經八十一,身體狀況極不好,早些年就聽說背已經駝了,在艱難的行走中還要把自己種的蔬菜擔到縣城去賣,幾次出現出去買完菜後由於記憶力嚴重衰退而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姨夫的身體更糟,動不動就要送進醫院搶救,過去硬朗的漢子也經受不了歲月的滄桑。

大年三十吃完年飯,媽媽開始準備去老家要帶的禮品,我和姐姐知道媽媽的內心是很想回到老家去的,只是擔心花我們的錢而不願去而已,媽媽一生節儉慣了。

小舅舅家的房子

大年初一

兒時出行拜早年的風俗現在已不再流行,媽媽依舊起的很早,開始準備我們一家人的早餐,誘人的暖床經不住媽媽的一再催促,只好起來。

一直拖到9點半才出發,一車四人(我、兒子、姐姐和媽媽)。

第一站是小舅舅家,春節高速路免費,下午一點多才到達華容新洲鄉,過去這裡是洞庭湖區域最大的產棉地,由於近幾年棉花市場的疲軟,大多棉農將棉田改成了水田和種其他經濟作物,由於鄉鎮的合併,現在也已經合併為注滋口鎮,注滋口鎮一直有華容的「小武漢」之稱。

藕池河邊挖野菜

過了午飯時間,但小舅舅、舅媽還是跟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午餐。

午餐後舅舅帶我們去洞庭湖邊的藕池河挖野菜,準備晚上享用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媽媽在清理野菜

偌大的田野在夕陽的籠罩下更顯綠油油,這裡與童年時的記憶有些變化,但不是很大,當然這些美景都已收進我們的手機裝進了腦海。

表弟、表妹也都帶著家眷從岳陽趕了回來與我們相聚。

油菜地里的夕陽

太陽漸漸變成了落日夕陽,大地開始被黑夜籠罩,夜晚的氣溫下降的很快,大家圍著爐火拉起了家常,小孩子們由於日間的打鬧現在一個個都已睡熟,而媽媽與小舅舅和舅媽卻有著聊不完的話語,一直到很晚、很晚。

不知何時,我已然進入了夢鄉——

(未完待續。。。)

圖文 小武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動帶來改變 的精彩文章:

TAG:行動帶來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