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320飛機氣象雷達系統介紹(二)

A320飛機氣象雷達系統介紹(二)

A320系列常見的幾種氣象雷達

1、第一種型號:HONEYWELL RTA-4B

其控制面板如下圖所示

系統選擇

這個開關選擇控制一部雷達或兩部雷達工作。

增益選擇旋鈕(GAIN)

這個旋鈕用來調節雷達在氣象模式中(WX),或者在地面地圖模式中(MAP)的接收機靈敏度。雷達廠家推薦將旋鈕選擇在CAll位,它調節增壓至一個校準值。

模式選擇按鈕

WX(氣象模式):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在ND上用不同色彩代表所含雨水的密度(黑色代表強度低,隨著密度的逐漸增加,分別用綠色,琥珀色,紅色來表示)。

WX+T(氣象方式+紊流):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和紊流,在屏幕僅僅以洋紅色顯示(降雨範圍)中的紊流區域(40海里以內)。

TURB(紊流):屏幕僅僅顯示紊流區域。

MAP(地圖):雷達在地圖模式中工作(黑色代表水,綠色代表地面,琥珀色代表城市和山區)。

掃描傾斜角度選擇旋鈕(TILT)

用來調節雷達工作時雷達天線的俯仰角度,分別向上(UP)和向下(DN)。

預測性風切變系統(WINDSHEAR)

AUTO(自動):預測性風切變被激活,即使系統開關在OFF位,天線在無線電高度2300英尺以下仍然進行掃描以探測風切變區域,如果高度低於1500英尺,它還會顯示在ND上。

OFF(關斷):關閉預測風切變功能。

2、第二種型號:COLLINS公司WXR-701X

其控制面板如下圖所示

系統選擇(SYS)

這個開關選擇控制一部雷達或兩部雷達工作。(對於上述飛機都只裝有一部氣象雷達,SYS開關2不可用)

增益選擇按鈕(GAIN)

這個旋鈕用來調節雷達在氣象模式中(WX),或者在地面地圖模式(MAP)中的接收機的靈敏度。雷達廠家推薦將旋鈕選擇在CAL位,它調節增益至一個校準值。

模式選擇旋鈕(MODE)

WX(氣象模式):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在ND上用不同色彩代表所含雨水的密度(黑色代表強度最低,隨著密度的逐漸增加,分別用綠色,琥珀色,紅色來表示)。

WX+T(氣象方式+紊流):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和紊流,在屏幕僅僅以洋紅色顯示(降雨範圍)中的紊流區域(40海里以內)。

TRUB(紊流):屏幕僅僅顯示紊流區域。

MAP(地圖):雷達在地圖模式中工作,黑色代表水,綠色代表地面,琥珀色代表城市和山區。

掃描傾斜角選擇旋鈕(TILT)

用來調節雷達天線的俯仰角度,分別向上(UP)和向下(DN)。

地面雜波抑制開關(GND CLTR SPRS)

ON(開):抑制屏幕上的地面雜波。

OFF(關):關閉地面雜波抑制功能。

3、第三種型號:COLLINS公司WXR-701X

其控制面板如下圖所示

系統選擇(SYS)

這個開關選擇控制一部雷達或兩部雷達工作。(對於上述飛機都只裝有一部氣象雷達,SYS開關2不可用)

增益選擇旋鈕(GAIN)

這個旋鈕用來調節雷達在氣象模式中(WX),或者在地面地圖模式中(MAP)的接收機靈敏度。雷達廠家推薦將旋鈕選擇在CAL位,它調節增益至一個校準值。

模式選擇旋鈕(MODE)

WX(氣象模式):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在ND上用不同色彩代表所含降雨水的密度(黑色代表強度最低,隨著密度的逐漸增加,分別用綠色,琥珀色,紅色來表示)。

WX+T(氣象方式+紊流):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和紊流,在屏幕僅僅以洋紅色顯示(降雨範圍)中的紊流區域(40海里以內)。

TURB(紊流):屏幕僅僅顯示紊流區域。

MAP(地圖):雷達在地圖模式中工作,黑色代表水,綠色代表地面,琥珀色代表城市和山區。

掃描傾斜角度選擇旋鈕(TILT)

用來調節雷達工作時雷達天線的俯仰角度,分別向上(UP)和向下(DN)。

地面雜波抑制開關(GND CLTR SPRS)

ON(開):抑制屏幕上的地面雜波。

OFF(關):關閉地面雜波抑制功能。

預測風切變系統(WINDSHEAR)

AUTO(自動):預測性風切變被激活,即使系統開關在OFF位,天線在無線電高度2300英尺以下仍然進行掃描以探測風切變區域,如果高度地域1500英尺,它還會顯示在ND上。

OFF(關斷):關閉預測風切變功能

4、第四種型號:COLLINS公司WXR2100(MULTISCAN)

1、雙波束掃描並自動的調節俯仰角和增益,上面的波束掃描中距離的氣象目標,下面的波束掃描遠距離和近距離的氣象信息。

2、將掃描到的信息存到計算機中,根據機組選擇在ND上顯示範圍的不同,將氣象圖形進行處理或疊加,同時去除地面雜波,得到最優化的氣象信息。如圖4-4所示:

這種氣象雷達的控制面板如圖4-5所示:

系統選擇(SYS)

這個開關選擇控制一部雷達或兩部雷達工作。(我司飛機一般都只裝有一部氣象雷達,SYS開關2不可用)

增益選擇旋鈕(GAIN)

這個旋鈕用來調節雷達在氣象模式中(WX),或者在地面地圖模式中(MAP)的接收機靈敏度。雷達廠家推薦將旋鈕選擇在CAL位,它調節增益至一個校準值。

模式選擇旋鈕(MODE)

WX(氣象模式):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在ND上用不同色彩代表所含降雨水的密度(黑色代表強度最低,隨著密度的增加,分別用綠色,琥珀色,紅色來表示)。

WX+T(氣象方式+紊流):用來探測航路上的氣象信息和紊流,在屏幕僅僅以洋紅色顯示(降雨範圍)中的紊流區域(40海里以內)。

TRUB(紊流):屏幕僅僅顯示紊流區域。

MAP(地圖):雷達在地圖模式中工作,黑色代表水,綠色代表地面,琥珀色代表城市和山區。

掃描傾斜角度選擇旋鈕(TILT)

用來調節雷達工作時雷達天線的俯仰角度,分為向上(UP)和向下(DN)。注意:在自動模式下工作時,俯仰傾斜角度控制是不起作用的。在ND上顯示的傾斜角度值為上下波束傾斜角度的平均值。

多波束掃描(MULTISCAN)

MAN(人工):開關打到MAN位,人工方式進行多波束掃描,需要人工選擇增益和調節天線俯仰角。

AUTO(自動):開關打到AUTO位,氣象雷達以自動方式進行多波束掃描,不需要人工選擇增益和天線俯仰角。

地面雜波抑制開關(GCS)

ON(開):抑制屏幕上的地面雜波。

OFF(關):關閉地面雜波抑制功能。

預測性風切變系統(WINDSHEAR)

AUTO(自動):預測性風切變被激活,即使系統開關在OFF位,天線在無線電高度2300英尺以下仍然進行掃描以探測風切變區域,如果高度低於1500英尺,它還會顯示在ND上。

OFF(關斷):關閉預測性風切變功能。

氣象雷達機組操作建議:

對氣象雷達的理解和使用主要包括天線俯仰角、顯示範圍、增益和雷達工作模式幾個方面:

1、天線俯仰角

雷達圖像顯示在被波束掃到的目標而非飛機正前方的氣象,如圖5-1所示:

最佳的天線俯仰角應該使ND雷達圖像上緣顯示部分地面回波,可用GCS功能抑制雜波(COLLINS雷達),如圖5-2所示:

雷暴的底部反射強,頂部反射弱。經常調整天線角度以監視雷暴的發展並獲得最佳的雷暴單體回波,如圖5-3所示:

2、掃描距離圈

通常提前40海里決定避開的天氣目標,如圖5-4所示:

巡航時,PNF選擇160海里範圍(或以下),PF選擇80海里(或以下),圖5-5所示:

時常調節距離圈,避免「盲谷」效應。所謂「盲谷」是指氣象雷達是利用電磁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強弱來描述氣象信息的強弱。途中黑色區域(HONEYWELL/COLLINS)和黃線(僅COLLINS)是因為雷達波束無法穿透前面的氣象目標或穿透後波束衰減嚴重,無法準確地探測後面的氣象目標,如圖5-6所示:

3、增益調節

增益調節旋鈕的自動(AUTO)或校準(CAL)位是觀察氣象目標的最佳設定位。

人工增益調節用於深入分析氣象目標,分析結束後必須放回CAL(AUTO)位。

當需要判斷氣象目標強弱時,機組可以慢慢減小雷達增益並觀察ND上氣象目標的顏色變化,氣象目標的顏色變化會隨著雷達增益的減小由紅色變為黃色再變為綠色,最後ND上仍為紅色或最後變為黃色的氣象目標就算是能量最強的目標。(如圖5-7所示)

由於氣象雷達對湍流的探測不隨增益變化,通過減小增益能有助於判斷湍流,有助於區分多個氣象目標。

當飛機高高度飛行時,由於高空水汽凝結反射率小,機組可以適當增加增益來判斷氣象目標輪廓及面積。

六、總結

綜上所述,機組要想充分利用氣象雷達必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理解顯示目標特點,同時機組對雷達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經驗,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因此不同的機組對同樣的顯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斷。

附:機務部夏季雷達故障預防措施

1、加強雷雨集結前的檢查。在夏季來臨之前,機務部在飛機換季檢查工作單中都要納入所有飛機雷達罩濕度和雷達系統的普查內容。在雷達罩和機身之間有一密封膠帶,由於膠帶老化,容易發生破損,導致進水。另外在日常維護中加強檢查,提前更換新的封條或對破損處用膠修補來杜絕濕氣對雷達的影響,防患於未然。

2、顯示器超溫對雷達顯示有影響。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改進。其一:加強對顯示器和氣象雷達收發機通風口的檢查,避免由於顯示器和收發機散熱不好而超溫,從而導致圖像丟失。其二:採用發熱很低的顯示器——液晶顯示器。

3、加強部件裝配檢查。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加強檢查。在雷達系統中,波導管與天線驅動器之間以及天線驅動器和天線之間均有塑料薄膜,在安裝時一定要檢查其有無損壞,防止風塵、雜物進入其間而影響雷達功效。

THE END!THANK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客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V客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