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建讀史記 之十六

阿建讀史記 之十六

最近,筆者隨意找出以前買的一套《史記》,覺得每讀完其中一篇文章有話要說,但又不能長篇累牘般說,姑且留下一點感想。且讀且思,但願於你有所啟發。——題記

說主父偃

早知主父偃大名,卻一直沒做深究,今讀《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才知,他不過是西漢王朝又一枚著名的棋子、棄子,不免為之扼腕。

主父偃是齊國人,青年時期的他是典型的寒門學子,才華卓越卻不被待見;在齊國無立足之地後,主父偃遊走多國,但依然無法安身立命,最後他不得不奔走長安,投身到大將軍衛青門下;衛青雖然多次力薦他,但也未得到皇帝的接見。無奈之下,主父偃只好直接上書皇帝;一天之內,漢武帝劉徹就接見了他,並對他有相見恨晚之感;而後,劉徹對主父偃寵愛有加,可謂對其言聽計從,並在一年時間內四次提升了他的官職。風雲激蕩的時代,正當其時走上政治前台的主父偃可謂風光無限;他首倡推恩令(推恩令是削籓政策的軟著陸),為徹底解決困擾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諸侯王國問題,找到了一把萬能鑰匙。推恩令既能將王國問題消融於無形,又能為皇帝贏得極佳聲譽,更能避免戰爭禍端,可謂關乎劉氏江山穩固的千古奇計。主父偃的遠見卓識可見一斑。

然而,主父偃卻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推行這一國策之時,他首先揭發了燕王的罪行,燕王被處死;而後又向皇上檢舉了齊王的淫邪之舉,他因此被派往齊國任丞相。齊王心虛,擔心與其姐姐的亂倫引發燕王一樣的結局,乾脆自盡了事。此時,趙王因為擔憂主父偃揭發他,就先發制人,在主父偃赴齊國上任之時,向皇上舉報主父偃接受諸侯賄賂的事實,主父偃因之下獄。本不想殺主父偃的劉徹,在與主父偃有不同政見的御史大夫公孫弘的慫恿下(主父偃力曾主設置朔方郡,認為這樣做既能擴大版圖,又能消滅匈奴;公孫弘反對設置,但劉徹採納了主父偃的意見),居然殘忍地將主父偃滅族了。劉徹此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撫慰諸侯情緒,因為吳王齊王的死總得要有人付出代價。拿公孫弘的話說:不殺主父偃,無以謝天下。主父偃一語成讖: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是的,悲劇發生了,但主父偃的悲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這正如賈誼、晁錯的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樣。

為解決諸侯王國威脅中央集權的問題,漢代第一才子賈誼為漢文帝上書《治安策》,其忠心日月可鑒,他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政治觀點,可謂橫空出世;如此忠心耿耿之士卻被漢文帝貶謫、被嚴重邊緣化,最終英年早逝。其後,晁錯為了鞏固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向漢景帝上書《削藩策》,就在其政治理想即將實現之時,卻被腰斬於長安東市。而後,在漢武帝推行推恩令的初期,首倡者的主父偃卻被讒言擊倒。

賈誼、晁錯、主父偃,皆人中之龍、不世出的飽學之士,可謂一片丹心向帝王,最終卻都被其人主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成了一枚枚可悲可憐的棋子、棄子,令人徹骨般寒心。但願一切有識之士都能從漢代三傑身上讀出有益的啟發,則幸甚至哉!至於司馬遷先生在該文中的慨嘆(主父偃身居要職,諸位朝中高官都稱讚他,待到他名聲敗壞,自身被殺,士人都爭著講他的壞處,真是可悲呀),則是司空見慣的,大可不必悲嘆。

主父這個姓很少見。一百度,才知姓主父的都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武靈王的後裔。憶起這位雄主最終餓死在沙丘宮,不禁又感慨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J劍走偏鋒 的精彩文章:

阿建讀史:誰對岳飛之死負責

TAG:AJ劍走偏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