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生子女說成長的孤獨時,二胎子女在經歷什麼?

獨生子女說成長的孤獨時,二胎子女在經歷什麼?

本文由豆瓣用戶@李攸右 授權發布

原文標題《獨生子女說成長的孤獨時,我在經歷的是什麼》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成長的孤獨和情感的忽視,孰輕孰重,我無法定奪。只是想談一談作為二胎女兒的一些經歷。

1

最近因為把安裝好的傢具退貨,損失了800塊。

上個月,父母家中裝修。為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我主張從網上給他們買了沙發組合,包括一套沙發、茶几和電視櫃,是一家木業傢具店銷量比較高的一組產品。顏色也是我媽選擇的咖啡色,還是那種絨布沙發,按理說也算是符合了她的要求。我把網上的圖片發給她看,詢問她的意見:

「這個可以啊,就這套吧。」

「確定了啊?那我就下單了。」

為了能趕在入住前裝好沙發,我沒管價格不關心活動,就直接買了單。

可是沙發到家後,一上來就說少了兩個靠背。我急忙聯繫客服,在仔細諮詢下才發現,是安裝師傅裝錯了位置。這可能就給他們帶來一種不好的印象,家中在打柜子的木工師傅說這沙發質量不好。然後又不知是哪位路人,多了一句嘴說:「這沙發顏色不好看。」

我仔細詢問家人的意見,希望能夠得到客觀的評價,畢竟我沒有看到沙發的實物。可是,得到的都是「可以啊,還不錯」之類的話。但我能分辨出來其中的好壞,儘管他們還想試圖隱瞞,不想辜負我的一片好心,我還是堅持著把沙發套裝退貨了。

可是,正在我還沉浸在委屈的情緒中時,我媽帶著哥哥嫂子去逛傢具市場,給自己花4000元左右買了所謂的「實木沙發和茶几」,還花了三千塊錢給我哥預定了一個「高檔」的茶几。我一聽有點懵,這看著不像沒錢啊,給兒子買東西倒是捨得。

我幾次想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說出來,但猶豫再三還是忍住了。後來打了電話,也只是大概問了問具體的情況,並沒有把心中的不滿說出來。這件事又把內心塵封很久的往事勾上了心頭,情緒低落了一段時間。

我和自己賭氣,以後盡量不管家裡的事情了,任由他們自己怎麼做吧。可是,前幾天回了趟家,各種狀況還是在衝擊著我的心理防線。

2

剛到家,客廳的沙發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棕紅色的沙發上先是鋪著一層厚厚的墊子,墊子上還有一層薄褥子,旁邊竟然還放了一個紫色的雙人沙發。我問我媽:

「媽,這是什麼路數?」

「厚墊子是沙發配套的,薄褥子是我自己加上的,髒了可以換洗的啊。」我媽一定覺得自己特別能幹。

「那這紫色沙發是怎麼回事?不太搭啊。」

「哎呀,紫色沙發本來是看它便宜買來打算放房間的,這邊正好空了一塊位置,先放這裡吧。」我媽總有她的理由。

我再四處去看看壁紙、燈、窗帘,這才讓我認清一個現實,不要給家裡買沙發,因為真的會很不搭。雖然家裡各種風格都有,但放在一起就會有一種很和諧的居家感,這是我等所力不能及的。

我很早以前就已經領會到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真諦,在青少年時期每次父母吵架,都會向我演繹一次這個道理。我聽著我媽聲淚俱下的哭訴,恨不得把我爸打一頓解氣;在我氣沖沖的找我爸算賬時,我爸慢條斯理的把那些事情再解析一遍,我會忽然領悟原來還有這般的苦衷。於是,往往就會夾在中間很難定奪。等到長大一些,才漸漸明白,事情本身就很難有極致的對與錯,不過是各執己見、各自委屈罷了。

對於我哥,我已經失去了溝通對話的資格,再也不能當年上學時那樣一個電話打過去,就是一通責備。現在他有老婆有孩子,即使他再懶惰再混不吝,我也說不出一句責備的話,尤其是我也早已外嫁。在我還沒結婚的時候,偶爾還會問問他,怎麼不知道上進,為什麼不孝順父母?他會給我羅列很多事實,比如為父母做了哪些事,遭受了哪些待遇等等。我也才知道,各執己見、各自委屈並不局限在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亦是如此。

我爸媽對我哥的溺愛,導致我家已經成為一種父母拚命賺錢,我哥過得相對輕鬆的境遇。這次回家,爸媽輪番對我進行訴苦轟炸,無非就是哥嫂如何如何依賴他們,如何如何好吃懶做。可是,每當我反駁他們:「那就不要給啊,讓他自己做。」

「哎呀,他又沒錢,我們不幫忙,又能怎麼辦呢?」都是這樣的回答。

「你們這樣的溺愛方式,已經害了我哥,導致到現在還不能獨立。你們還要這樣下去......」我盡我所能的想讓父母認清問題所在,但其實他們比我清楚多了,只是沒有辦法卸下身上的重擔。

「但是老子給兒子買房裝修不是天經地義的么?我再把房子給他裝修好,我也就完成我應盡的義務了。看他以後還能怎麼指望我們老的。」

這句話在我哥成年之前是這樣的版本:「法律規定,我得撫養他成年。我就把他養到18歲,就再也不管了。」現在,我哥就要30歲了,孩子都要上小學了,還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的基本開支都是父母的。

我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有次和我哥聊天,我問他:

「我們家這麼窮,爸媽賺錢很辛苦,你為什麼不努力學習?」

我哥笑咧咧的對我說:

「你就傻吧,我們家正處於最有錢的時期,你還不知道吧。你自己算一下,我們爸媽手頭上的生意,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我算不出來,我哥就算給我聽,結果還真是嚇一跳,收入還是挺好的,但父母很辛苦也是真的。只是我看到的是父母的辛苦勞動,我哥看到的是由此帶來的經濟收益。

而我父母就是做不到狠心不管,把養兒這件事看成了自己終身的義務,為此負擔著很大的經濟壓力。我氣不過,但也無可奈何,我無法改變父母尤其是我媽那種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觀念。以至於我哥現在具有很嚴重的依賴心理,甚至認為父母有錢不給他花,卻讓他自己為難,這是父母的不對。

在家的第三天,我張羅著上街給父母買衣服,我爸推脫著說不要,我媽呢是想要的。帶他們在家裡的一些商店試來試去,最終臨近傍晚我媽才買到了一件心儀的大衣,而給我爸買的衣服不僅用時很短,還特別便宜。回家前還給小侄子買了一套新衣服,免得哥哥嫂子不高興。

在我剛工作的那幾年,很努力的攢錢,就是不想碰到那麼一天,父母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卻因為手術費不到位而擱置。也不想和我哥為了贍養老人的事情反目成仇,可是如今的形勢讓我內心感到焦慮。我結婚後有自己的家庭需要負擔,我明白自己不能傾其所有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我哥一旦被生活所迫,那種責難將會落到我的頭上。我有些畏懼,我試圖去改變父母的觀點,但我努力了很多年,無果。隨著父母的年齡增長,這種擔憂與日俱增,兩個五十多歲的老人,為了兒子的裝修啊門面房啊,拚命的賺錢,我看著覺得辛酸,又無能為力。

3

可在成長過程中,我所遭遇的更多的還是情感的忽視。

從小到大,我的成績都還算可以,但我卻一直認為自己很笨。為什麼呢?因為父母沒有誇過我聰明啊!我媽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哥雖然成績不好,但他聰明,一旦努力,成績肯定能上來。」可惜了,我哥一直沒能認真努力過。而我也只能把自己的成績單偷偷藏在身後,連炫耀的資格都沒有。

哥哥可能確實是有些小聰明,但我肯定也不笨。但是在我媽一次次跟外人誇我時卻只會說:「我家丫頭雖然反應不快,但學習很用功刻苦,所以成績都還可以,經常拿獎學金。」我當時真的就以為所有的成績都來自我的死記硬背,我成績還不夠好一定是因為我不聰明,所以我需要加倍的努力。這樣的觀念導致我深陷在一種刻苦的假象中,我沒有選擇去尋找學歷的捷徑,用的也一直是很笨的學習方法。

為此我深受自卑的困擾。很多位老師在我的周記上、期末評語上告誡我要自信,要快樂一點。可是,我走不出自己的死胡同,我承受著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折磨。當我和我媽說這次沒考好的時候,她經常鼓勵我的一句話是: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深信不疑,我以為我只是暫時被積壓在煤塊中間,可是誰都沒有給我指出能夠嶄露頭角的辦法。再到後來,不知道我媽從哪裡聽來的一句話: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這次不行,可能是還缺少什麼吧。」我又一次的深信不疑,我選擇繼續按照原來的方法努力和等待,永遠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

印象里有一件事記得特別清楚,那是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當時正好是母親節,語文老師號召我們給家人做賀卡,寫上自己的祝福。放學回家後,我就把自己關到房間,用剪刀裁出一張長方形的卡片,再在上面貼上一個門,然後用畫筆畫上簾幕,打開那個門,我寫著「祝媽媽母親節快樂,身體健康!」想著從來也沒給爸爸做過賀卡,就給爸爸也做了一個。可當我興沖沖但又扭扭捏捏的把賀卡拿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只是草草的看了一眼,說了句「你就喜歡瞎搗鼓這些」就繼續忙著手頭的事情了。從那以後,我就喪失了做手工的樂趣,並且覺得一切玩耍都是旁門左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回報父母。

人們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要我說啊,懂事的孩子沒糖吃。每次爸媽買吃的東西回來,為了避免我和哥哥爭搶,都會事先給我們兩個分好。但在分的時候,就常常以我哥比較瘦,需要多吃些的理由多給了他一些。我哥向來不懂得細水長流的道理,總是很快的把零食吃完,然後就來找我要。我不給,他就去找爸媽,而爸媽每次都會來向我說情,讓我再分一些給哥哥。就這樣,每次吃零食,我吃的總要比哥哥少一些。可反倒是這樣,我還是長的比較健康,我哥卻偶爾會生一場病。這讓我媽更加疼愛她的兒子了,生怕我哥會出什麼事。

我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件事是她剛和我爸結婚的時候,第一年沒有生育,應該是遭到了我奶奶的抱怨。等到懷上了我哥,因為家庭條件很差,我媽特別瘦,她說自己懷孕了我奶奶還不信。等到把我哥生下來,才算是為我媽揚了眉吐了氣,所以我媽才格外疼愛我哥。可是她好像忘了我也有我的故事。我家從爺爺那輩就都是男孩,到了我爸這裡好不容易有了個女孩,還在餓死人的年代裡生病身亡了。所以爺爺奶奶和爸爸就很盼望著能有一個女孩,等到懷上我的時候,還說如果是男孩就打算送人了。我也是被期待著出生的,也滿足了大家的渴望,為何就不能一直被關注下去呢?

而我的優秀只有在我媽逢人炫耀的時候最有用。不論是逛街、洗澡、走親戚,我媽只要帶著我,就喜歡把我的優秀事迹講一遍。我只有站在一旁不說話,默默的由她去說。曾經,也以此為榮過,以為我媽也會以我為驕傲,就逼迫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以便讓我媽在外人面前更加有面子。在我大學以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我想成為他們的榮耀,想以此蓋住我哥帶給他們的失落。讓他們知道至少還有我,是努力的,爭氣的。

直到我讀大學的期間,發現自己一下子陷入了迷茫。雖然我依然按照以前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考試也能考出好成績。每當取得獎學金或者榮譽時,總會打電話給爸媽報喜。那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我身在外地,覺得是與父母關係最融洽的時間。但大學的生活畢竟不是很緊張的節奏,有很多的閑暇時間,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有時候會人云亦云的跟著大家一起去逛街、追劇,但我的心總處於失空的狀態,找不到方向。

我為此苦惱了很久,包括在考研期間,也是為了父母在努力,所以壓力很大。每天花費很多的時間用在自習教室里,以為這樣就能換來一個好結果。我為了看更多的書,往往就不求甚解,內心焦慮不堪。因為高考時壓力過大,在考數學時候發揮失常,頭腦一度陷入混亂,結果進了現在的大學。我想通過考研洗刷那次的潰敗。卻怎麼也想不到,由於無法放鬆的學習,沿用的還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笨拙的學習方法,我又一次的栽在了數學上。

但在考研期間,比較獨立的思考卻給我帶來了不同的收穫。我逐漸確信了自己對於文字的興趣,對於追名逐利的厭倦,所以在知道考研失敗後,沒多久我就恢復了。臨近畢業,我用家裡的一個數碼相機拍下了很多的照片,還有和同學的合影。這些為我以後興趣愛好的發掘奠定了基礎。當時我只想多出去走走看看,用照片作為記錄,而隨意的一份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即可。

4

在我遭遇考研失敗,戀愛告吹,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哥哥卻要結婚了。哥哥在結婚這件事情上也是任性的,明明只是認識了兩三個月的姑娘,就直接帶到家裡來了。我爸媽看那姑娘長的還行,加上我哥自己的堅持,沒有過問太多就開始張羅著翻新房子和結婚的事情了。那時候爸媽依然無暇顧及我,所有那些我步入社會初期所經歷的滑鐵盧事件,以及受傷心理的修復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完成的。

當時找工作沒有方向,所學專業與興趣八竿子打不著,往往都是大家幹嘛我幹嘛,跟著同學去參加招聘會,投簡歷,參加考試。可能正是因為我已經無欲無求了,對結果也毫不在意,所以找工作也還算順利,參加的幾場考試結果都還不錯。我只需要去決定選擇哪份工作就好了。

我依然還記得一個午後,我走在老家護城河邊,漫無目的的感覺自己像是被世界遺棄了一般。父母忙著裝修和準備婚禮的細節,並不能為我提供任何參考。我好像成為了一個孤兒,獨自停留在不屬於自己的時空里。我越想越委屈,竟然哭了出來。路邊有幾個算命的攤位,我甚至很想坐下和他們聊聊,告訴他們我是如何找工作的,我的內心還停留的困惑,我的父母究竟愛不愛我。但我也只是擦擦眼淚,又走回家了。

沒過多久,嫂子懷孕了。我媽給她買了很多孕婦的用品,還花了500多塊錢買了一套睡衣。我心想,我媽可是真大方啊!當時我還沒決定好是留在家裡工作還是回到上學的城市,只是突然的一天,一個念頭擊中了我:

「如果我想出去旅遊,還是從城市中出發更加方便吧,不用和父母打招呼,交通也更加便利。」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念頭,堅定了我到外地工作的內心。這可能是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第一步,我開始為自己的想法做決定了,而不是為了照顧父母選擇留在家鄉。

後來侄子出生,父母又是全身心的投入去照顧新生兒。初入職場的我,沒有任何指導和建議,都是現做現學的。雖然沒有經歷很多的摸爬滾打,但也在一個人自我探索中成長。只是找房子、搬家、置辦生活用品,都是我自己完成的。在那裡工作的近三年里,我搬過三次家,父母沒有來看過我一次。雖然我很多次邀請全家一起來玩,我承擔各種費用,但爸媽總以家裡太忙為理由沒有過來。

由於身處外地,下班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我打發,而且也碰上了幾個好同事,在其中一位同事的影響下,我開始看書。最早的一本是從同事那裡借的《百年孤獨》,很費勁的讀到了一半的時候,書被要回去了。我就開始自己買書和看電子書,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雖然沒有獲取很多的成就,但在很多個自我困惑的時刻,書中的世界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安慰。

工作幾個月後我用接近兩個月的工資買了第一個微單,在工作之餘我背著相機去了將要拆遷的老小區,還路過了一個種著高大楓樹住著很多貓咪的巷口。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才感覺到自己真正的在活著,我察覺到內在的一些生命力在復甦。也就是在這幾年,我不斷的自我解剖,想找到自卑的根源。是外在么,那我減肥;是內在么,那我讀書;我開始避免和大家都一樣,我試圖探索自己的內心。有一段時間,我找到了對自信的一種定義:

「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無所不能,而是相信自己經過努力能夠實現。」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自卑癥狀。我還把這句話分享給一位同樣處於自卑中的朋友,她也在家中排行最小,但也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和自我的加壓。但沒有多久,這個道理就不適用了,我才漸漸放下對於問題的執念。反倒是不去想著如何變得自信,在找尋自己人生樂趣的路上,反倒逐漸喜歡起自己來。

5

和認識了很多年的好朋友談戀愛,我媽因為他個子高,特別喜歡。逢人就誇,說我找的對象身高多少多少之類的,看到別人露出驚訝的目光,我也只是笑笑。後來,男朋友研究生畢業想回到家鄉工作,我也打算跟他一起去。這就意味著我需要重新找工作。可是我媽卻在我還沒找好工作的情況下,催我們訂婚。可能是想早點了結我的這樁事情吧,在她的催促下,匆匆忙忙的訂了婚。後來,男方家希望我們先領證,我以工作沒有找好為理由拒絕了幾次。我本以為我媽會站在我這邊,可後來卻逐漸開始勸我,領證也挺好的。可能是覺得我再也找不到這麼高的男生了吧。在我的堅持下,還是等到我工作確定了之後才領的證。

準備結婚階段,我家沒有要多少禮金,那些禮金也是被用來買了陪嫁的東西。我媽和我哥只是給了一些壓箱底的錢,其他的習俗全都是按照我媽提的要求來辦的。當時張羅著要給我們買台電腦作為嫁妝,我以不好運送為由拒絕了。在房子裝修階段,男方家經濟緊張,我就自己掏錢配了一些傢具,還對男方父母宣稱是我爸媽給的錢。

我家老房子拆遷,分到的房子沒有我的名字。我不在意,我自給自足,並不奢望多從父母那裡獲得什麼。家裡買車,我配錢湊了首付,本來應當我哥來還車貸,可還沒還一兩個月,就又是我爸媽在還。我也視而不見。新房子分到手後,樓下有一排門面房,我爸媽想買,但是手頭現錢不足,他們甚至想用房產證作為抵押去向銀行貸款,也要給兒子置辦更多的財產。我哥更過分,想讓爸媽買兩小套,還承諾說另外一套他們自己還貸款。我一聽就立即希望爸媽拒絕,車子的貸款還是父母償還,再加上門面房的,我真的覺得他們會不堪重負。

該說的,能說的,早已經說完了。具體怎麼做,還是父母自己衡量。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我已釋然了。

6

我越來越清楚的感到,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過往的烙印。我媽兄弟姐妹八個,可在外婆生病住院期間,就是她格外疼愛的二兒子堅持說「別救了,沒用的。」

反倒是我媽,一個個的打電話責罵她的兄弟姐妹,還把外婆接到我家照顧。到了後期住院治療的時候,每天跑很多趟醫院,給外婆做各種好吃的。那時候外婆神志已經有些不清楚了,剛說想吃手擀麵,等我媽匆忙回到家做好後帶過去,她就已經忘記自己要吃手擀麵這回事了。

外婆臨終前趴在我媽耳朵上說的話是:她還有多少私房錢,讓她取出來分給幾個兒子用。我媽沒有聽外婆的話,把錢取出來和幾個參與照料的姐妹平分了。

以前聽我媽說過,她本來成績挺好,還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加上自身性格活潑,在學校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可是當我大舅家的孩子出生時,外婆卻讓我媽下了學去幫大舅帶孩子。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媽,自己就是個孩子,但還是把大舅家的孩子帶到了上小學。剛下學那會我媽特別難過,經常抱著她的小侄子站在馬路邊看著其他的小夥伴背著書包去上學。我媽的其他幾個姐妹情況也是類似,基本上淪為了哥哥或者弟弟的犧牲品。

小時候在外婆家走親戚的時候,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她在分發食物時,順序是這樣的:

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

所以每次發到我手中的蘋果都是最小的,分給我的餅乾總是最小塊的。我起初不懂,還以為是我去的太遲了,可是在下次發吃的時候即使我很快的跑到外婆面前,她還是按照老規矩最後才發給我。我和我媽說過這件事,她也只是勸我別瞎想。本以為經歷過這些的我媽會吸取教訓,不再把這種觀念延續下去,可是她自我的意識還是抵不過半生的經歷,她和我的幾個姨娘都是如此,為了自己的兒子掏心掏肺。

在我懷孕初期,我發覺自己也有些希望是兒子時,我感到有些可恥。我實在不想再走上她們的老路。既然我上了很多年的學,我想有自己的思想,想把骨子裡的那種落後思想徹底清楚。我一遍遍質問自己的內心,才發現也不過是迎合了世俗的眼光。我試著背其道而行,我告訴自己希望是個女兒,才意外的發現,女兒真是好處多多。但如今,走進了孕晚期,才發現,胎兒的性別我已經不在意了。只是,我還是只想生一胎,想給Ta我全部的愛。

7

一次飯後散步,和孔老師聊起了二胎的事情,他希望我們也能有兩個孩子。理由無非是一個孩子很孤單,而且容易發展成為比較自私的性格。當時想到自己經歷的種種,一時情緒特別激動,對著他是大吼大叫的:

「為什麼一胎是兒子之後,才特別希望二胎是女兒?

為什麼一胎是女兒就說不要緊,再生二胎嘛!

為什麼就要給兒子買房子,我就給女兒買不可以么?

兩個孩子中,一個很懂事,一個不那麼懂事,這對於懂事的孩子是不是一種負擔?

想生二胎,你問過二胎的感受了么?二胎想作為二胎被生么?

現在一胎的小孩,有幾個願意接受弟弟妹妹和他共享玩具的啊?

......」

等到我的情緒穩定一些後,才把自己所經歷的這些種種說給他聽,他才明白,在中國式父母的影響下,可能很多二胎或者多胎的孩子並不能享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我問他:

「你能確信自己對兒子、女兒一視同仁么?或者能保證給每個孩子相似的愛,也讓他們感受不到差異么?」

孔老師很無奈的搖搖頭說:「我不會很理所當然的就決定生二胎的事情了。」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先天性因素和後天環境的影響,每個孩子的性格、經歷都會有所不同。我沒有辦法確認一定能夠給出最正確的引導方式,我也不能確定我會做到絕對的公正毫無私心。就是因為這些不確定,所以我暫時不考慮二胎的問題。

所有的90後都已經成年,80後也已經步入了中年,我們的時代面臨著二胎政策的改革,是響應政策還是計劃生育,仍需三思。北大學子王猛萬字長文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中國式父母」情感教育的缺失,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確實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不利的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孤單和任性,是否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進行彌補;而我們究竟能夠克服多少「中國式父母」的固定思維帶來的弊端,也是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改進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到底需要多少個屁,才能燒開一壺水?
說說《旅行青蛙》被兒子種草的那些高性價比的平價美妝!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