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如何選一本好書

讀書#如何選一本好書

在選書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想獲得什麼,是獲得休閑愜意,是打發時間,是純屬愛好,是修心養性,是提升技能,還是修鍊自己

選擇這個東西,要謹慎,但是絕對不會選一個準一個,實際上,選擇也跟設計一樣,需要重複練習才會準確,而且重要的是穩定性

首先,閱讀是一個好習慣,閱讀之外,你可以培養自己專註的能力

其次,好的讀物不是教會你什麼道理,而是幫助你思考,鍛煉大腦

一般來說,一本不錯的書,不是充滿了人生哲學和醒世恆言,而是用一種你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訴你你習慣之外的道理,既反常識,反認知!我知道我沒有表達清楚,展開來說,就是人云亦云無非是雙重肯定的認同感,並沒有太大意義。真正對你有幫助的,是那些闡述被你習慣性忽略或者本能性重複的東西,闡述的是那些違反了你的認知習慣和邏輯思維的東西。

和十分正確相比,知道為什麼犯錯,哪裡錯,怎麼錯的,更有價值和意義。經常思考自己的缺點比無時無刻想著自己的優點的人更容易成功。因為有點已經是你具備的了,而缺點形成的原因,和你如何克服,進而把缺點轉換成你的優點來的更有意義。

一個人對自己正確全面的認知很重要,但這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你要想著如何去改變和做的更好!

很多人不願意改變,習慣是一種本能,也是人性裡面的惰性。但你完全可以把某些壞習慣改變成一種好習慣,然後惰性它,不就扭轉過來了嗎?

我也喜歡另外一種不管是書,電影,還是訪談節目,那就是關於人的。有時候一本書就是這個人的一生,一部電影可能是一個時代,一段訪談可能是一個人的幾十年。人生總也離不開人性的東西,你要懂人,那就要研究人性到底是什麼。這類題材能帶給你的事一種代入感,如果你面對同樣的問題,你該怎麼做。而主人公這麼做,給你帶來哪些思考。最終,他的功過得失,成敗與否,你也可以宏觀的反思。

人性總是習慣性的喜歡自己有認同感的東西,以達到自己被認同的目的。於是所有的選擇都趨近於本我。

很多人都會有羨慕之情,羨慕別人的成功,羨慕別人的所有,什麼都羨慕。那麼,如何讓自己也把這種羨慕變成擁有呢?也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成功絕非一蹴而就,絕對沒有,都是在很多細小的局部逐漸的提升,積累到某一個程度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一下子就超越自己很多。

而每一個點上的提升,首先你要有所區分,再有所發現,再有所思考,再有所選擇,最後有所作為。

永遠也不要想著「終極答案」,每個答案都是有時限行的,它只要適合當下就好。而每個答案,無非是你生活的一個個腳印,勇敢的往前就,然後不停的回頭,也要不停的瞻仰,不停的掃視,定位好自己,不停的修正方向就好了!

有句話叫,明天的自己,就是為了推翻自己今天的錯誤,然後用更好的方法取代他。總是找到未來那個更好的。人就是這麼一步步進步的。

還有一個人說:最重要的,是那種在做的過程中得到的經驗,這也是最寶貴的。很多人都是習慣了看著,做個思想家而不是行動派,想著知道了十分正確又最好的時候,再去做。別傻了,那根本就不會是你的,永遠都不會。

然而,其實構成生活,哪怕這個世界上的元素,實際上也就是那麼多,在平凡世界裡,我們知道的也就那麼多(宏觀意義上的,不要說什麼暗物質和哲學緯度或者科學界的已知和未知)。每次的創新和進步哪怕成功,無非就是對已知的重構,絕非一種化學思維的顛覆。重構和新的排列組合已經有很大的威力了,不用奢求顛覆,不僅代價太大,要求很高,而且風險更大。

至少,讀書會讓你感覺: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一面/原來還有這種人/原來還有這種事/原來這個世界還發生了這些/原來這個世界根本不是我想的這樣………………

這是一個通道,讓你獲得更多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鍛煉你的神經,讓你能更好的感知這個世界。鍛煉你的思維和大腦,讓你真正擁有智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智慧本身,因為到底什麼智慧,好像誰也說不清楚。

我就是那種不太會給人面子,照顧情緒的人,我知道這樣會得罪和傷害很多人,但是如果你想清楚了之間的價值,那自然會做出選擇。我還是覺得,什麼事不要有太寬的模糊地帶,模糊的久了,自己也過得糊塗了,黑白分明,才會越來越通透。

是是非非,好壞分明,對錯公立,錯了可以改,但是不能混淆了原則。

原來我真的是一直玩厚黑學的,情商算是比較高的,但後來真的放棄了,還是做自我比較舒服一點。就像演員,入戲太深,無法自拔,時間久了,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所以,其實本來探討應該如何選擇一本適合你的書,卻說了很多「毫無相干」的話。實際上長篇大論,是在建議,先搞清楚自己,明白了自己,選擇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同時也不要害怕選擇,不要害怕犯錯,選錯了可以果斷的放棄然後重選,慢慢的你就真的會選了,做錯了就好好反思,然後改過來,慢慢的你犯錯的概率也就低了和程度也就淺了。很多人把面子和自尊混為一談,面子無非是一種虛榮和虛偽。於是,就有了「要臉」這個詞,你誤解了,就以為是面子,實際上應該是自尊。涉及到面子的東西,根本就沒什麼價值要,但是涉及到了自尊,要寸步不讓。

過程更重要還是結果更重要?都重要,也都不重要,要看條件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單純論成敗,就都不重要。有時候,過程更是一種文化,衍生成一種儀式感,哪怕是你思考的過程,慢慢的形成了你讀到的人格魅力。比如茶道,每道工序需要嚴格的一步步做下去。這是種文化,而不是泡茶的過程還有喝茶的結果。

如果自律性比較差的人,試著公布自己要做的事,既目標,暴漏在公眾下,這樣不想丟人的羞恥心也會讓自己比本來做的更多更好。比如我,工作很忙的情況下,2017年讀了31本書,今年我的目標是50本,我知道很難,但是我願意公布並努力達成。還有我甚至敢公布說我要成為行業最牛的人沒有之一,長腦子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我也知道,如此高的標準,至少會比「差不多得了」的人好太多。一方面是對抗自己的惰性和自律,另一方面,是勉勵自己做的跟多更好!不妨試一試!

選擇,真的很重要,比如查理芒格說的,如果一生中只有20次投機機會,那估計你每一次都會做很謹慎的選擇,就是因為以為選擇無處不在,所以越來越不加思考,結果也可想而知。人家投資是計算的結果,你的投資只是聽天由命,那麼誰更接近成功呢?可能,誰更能成功不一定那麼絕對,但是誰因為什麼失敗,這麼失敗的,如何重獲成功更顯而易見。

2塊錢的博彩可能幾十注幾百注人們並不是太在意,因為和資產相比只不過是零錢,但如果賭身家性命,你還會這麼隨意嗎?

同樣的道理,你把生活看成哪個?把人生看成哪個?把時間看成哪個呢?越是細微的東西越容易被忽略,但往往細節是致命的。

其實進步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你覺得什麼好而自己不具備,學過來不就可以了嘛,但重要的是,你要先知道。智者當借力而行。如果你在生活涉獵的方方面面都學到了最好的,那你一定也不會差。

有句話叫: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談利弊

很多人覺得我很奇怪,是個神經病,愛好是那麼的不入流,我想說,關你屁事!只不過這是我選的生活方式,和你不同而已。用理解和發展的眼光看待還不了解的事物是聰明的表現。觀察一種行為,你甚至會搞懂一個群體。這樣就擴充了你的認知。

我在剛剛畢業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張白紙……」這樣的說辭,沒錯,一個人就是一張白紙,選擇在於,你要在這張紙上做什麼,一個逆向思維在於,就算你畫滿了,不是找新的空間,或者利用空餘,而是擦掉重新來就是了!而「擦掉」這個動作,就是推倒重來,重做一次,這就是優化的過程,一件事越來越好,而不是已成定局。

當然,重新再來需要勇氣,也需要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危機感是個很不錯的東西,這讓你保持警覺,保持緊張。而對應的就是麻木。當你感知世界的末梢神經一個個麻木了,那就是行屍走肉。

以上,似乎誰都覺得似曾相識,甚至是司空見慣了,沒錯啊,這些東西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也誰都知道,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也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和裝逼的東西,不只是公眾號,還有每一篇文章,實際上都是寫給自己的,都是和自己內心的一次對話,也是檢驗我自己的一個過程。這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不分好壞和對錯,只是當下的一種選擇而已。

今天還跟一個新朋友聊,「我寫的關於工作的東西,真的很希望有一天,有一個人或者很多人,拿著我的文章跟我說,寫的都是些什麼垃圾,我來告訴你到底是什麼,……」。讓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裝》,有什麼不能說或者怕說的?有些人是事不關己,有些人是麻木,有些人是害怕,有些人是自己津津樂道就夠了,你會發現,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那個孩子」始終都是那麼寥寥無幾。

這個「皇帝」誰都不願意當,但可能你根本逃不掉,如果你不希望成為《皇帝的新裝》裡面的皇帝,那不如先做那個「孩子」。

一個人永遠不會因為自己做了什麼而後悔,但是總會因為自己當時沒做什麼而後悔。

如果你希望這個世界或者某件事應該是這樣那樣的,莫不如先從自己開始做,而不是天天苦思冥想,念叨千百萬遍卻只是一種期待或者夙願。

如果一件事,你不能接受,也不想接受,那就努力改變它,如果你什麼都不想做,那就閉上你的嘴!

大家都覺得的事,並不一定適合你,因為你雖然屬於大家這個群體,但你卻不是這個大家。做你所選,選你所做。給別人又什麼關係,人群有千百總理由集結到一起,你可能趨之若鶩的跟上來,人群一鬨而散,你就是那隻傻鴨子。

那麼,該怎麼選擇圖書呢?一種方法,朋友推薦,也是好朋友,推薦就越是靠譜;第二種,從書中找書,經常可以在一本書中發現好幾本你想要繼續閱讀的書,我通常用這樣的方法。第三種就是去門戶網站找,找你喜歡的類型,這也是最常規的方法。

同時,最重要的,還要記筆記,不管是手寫筆記或者電子筆記,筆記是你讀書的痕迹,記憶不僅要靠人腦,還要靠筆記來輔助記憶和鞏固記憶。記得多了,你會感受到受益匪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ackery 的精彩文章:

讀書筆記#文學回憶錄—下冊

TAG:Zack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