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突厥問題曾經是唐朝最頭疼的事,經過數十年才最終解決

突厥問題曾經是唐朝最頭疼的事,經過數十年才最終解決

歷隋末喪亂,至李唐建國之初,東、西突厥再次強盛起來,甚至中原並起割據的群雄,乃至唐高祖李淵都向其稱臣。《通典·邊防典》載:「隋末離亂……(突厥)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俱北面稱臣,東自契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大唐起義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在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喪亂時期,各割據勢力為奪取最終的勝利,都必須且不得不求助於強大的突厥,向其稱臣。多年之後,唐太宗出兵覆滅突厥的捷報傳來,太宗欣喜之餘,念及高祖稱臣突厥一事,仍滿含遺恨,說:「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血乎?」

太宗既存「志滅匈奴」之志,然唐初草創,勢小力微,突厥強盛,遂多有侵擾。高祖武德五年(622),頡利可汗親率大軍15萬自雁門攻入并州,又分兵進擾汾、潞諸州,擄男女五千餘口而去。自此突厥無歲不至,頡利、突利二可汗或聯兵入寇,或分兵內侵。武德九年(626),經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新即帝位,頡利乘唐統治集團內部衝突,率兵十餘萬,一直進擾至京師長安附近的渭水北岸。唐統治者恐慌失措,甚至打算焚棄長安,遷都襄、鄧以避之,而太宗力排眾議,主張堅決抵抗,並輕裝簡從,親自至渭水邊與頡利對話,喻以利害,並震耀軍容,以示必戰之心,終使突厥軍與唐訂盟而去。

接連的邊患更堅定了太宗制服突厥的決心,他整肅內部,親引諸衛將軍習射於顯德殿庭,督令各軍訓練,做好出征的軍事準備,且唐經初期發展,國力漸強。恰在此時,突厥汗國內部矛盾重重,其附屬之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奚、契丹等部落民族相繼擺脫突厥統治而獨立,並先後親附唐王朝。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間的矛盾也加深激化,突利所轄諸部多叛歸唐,頡利怒其失眾,令其北征薛延陀,突利敗歸喪師,頡利怒而拘之,突利由是怨望欲叛。頡利任用大量西域胡商,引起族人不滿。再加上連年雪災,六畜多死,突厥國勢大衰。

貞觀三年(629),唐經充分準備,乘突厥衰弱之機,出兵討伐突厥。太宗命李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領大將柴紹、李道宗、薛萬徹等,從山西、陝西、甘肅分道進攻突厥,全軍由李靖節度統率。第二年春,突利可汗率部降唐。李靖率精騎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定襄城南),頡利不戰而撤軍北卻,李靖一舉攻克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縣)。李勣則軍出雲中(今山西大同),白道之戰,大敗突厥,頡利再向北退,李靖、李勣再選精騎追之,全殲其軍,斬殺突厥萬餘人,俘獲十餘萬口,牛羊雜畜十餘萬頭,生擒頡利,東突厥滅亡,原屬突厥故地部民奉唐太宗為「天可汗」。唐廷內部經過一番爭論辯難,最終接受中書令溫彥博建議,決定「全其部落,順其土俗」,根據北方形勢的變化,確定以「羈縻府州」的形式統治歸服的周邊民族,將突厥內附各部安置於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在頡利原統治區置六州,並設定襄、雲中兩都督府,分統六州,其人入居長安者幾近萬家。此後,「羈縻府州」成為唐朝統治周邊歸服民族的一種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到唐高宗年間,漠南的東突厥族人骨咄祿,自稱可汗,建庭郁督軍山,東突厥復國,也稱後突厥。骨咄祿弟默啜可汗時,後突厥強盛起來,復擾唐邊塞。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後突厥軍進河北,掠趙、定二州男女八九萬口而去。後又擾唐隴右,取唐牧馬數萬匹北歸,向西突厥擴展,攻破黠戛斯、突騎施二部落,奚、契丹等部落也被其控制,《通典·邊防典》稱此時東突厥「地東西萬餘里,控弦四十萬,自頡利以後,最為強盛」。玄宗年間,西突厥諸部落、鐵勒諸部相繼掙脫東突厥控制,默啜率兵北擊拔也古部,恃勝輕歸而不設防,被拔也古部人襲殺,骨咄祿子苾伽可汗立。苾伽可汗與唐修好關係,進行互市和貿易往來,唐每年以絹帛繒彩數十萬匹供應突厥,突厥把為數眾多的羊馬賣給唐朝。苾伽可汗後,東突厥汗位之爭頻繁,國勢衰微,最終回紇殺其可汗,苾伽可汗率突厥餘眾,投奔唐朝,東突厥汗國退出歷史舞台。

西突厥汗國在處羅可汗時降隋,射匱可汗繼立後,開拓疆域,東自金山,西至西海,自玉門關以西鐵勒、龜茲及西域諸胡國,皆役屬之。與東突厥為敵,建庭於龜茲北三彌山。統葉護可汗繼立,遂稱霸西域、中亞諸國,北並鐵勒,西拒波斯,控弦數十萬。唐高祖年間遣使入貢,唐欲厚結之以并力對抗東突厥,許與之婚,但因頡利連歲入寇,道路梗阻,未能實行。統葉護為其伯父所殺,自立為大可汗,國人不附,由是內亂不斷,各部俱遣使來朝,各請婚於唐。太宗因其國戰爭不息,君臣未定,竟不許,並令其各保所部,無相征伐。西域諸國及鐵勒先役屬於西突厥者,至是皆叛,國內虛耗。後西突厥分為十個部落,謂之十姓。貞觀年間,遣兵寇伊州,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之。後處月、處密部落圍攻唐軍據點天山縣,郭孝恪又擊走之。可汗阿史那賀魯時復強,總有西域諸國,統攝咄陸、弩矢畢十姓,數侵擾西蕃諸部,又進寇庭州。高宗時,先後任命梁建方、契苾何力、程知節、蘇定方等率唐軍、回紇兵征伐西突厥,大敗突厥軍,阿史那賀魯輕騎奔竄,又敗於碎葉水,奔至石國。石國城主詐備酒食出迎,賀魯信其言入城,遂被拘執,獻之於唐,俘至京師。唐於其地置昆陵、濛池二都護府,實行羈縻統治,其所役屬諸國,皆分置州府,西盡波斯,盡隸於安西都護府。

玄宗開元年間,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突騎施部落強盛,一度稱雄西域。其別種有蘇祿者,招歸十姓部落,遣使朝唐,唐冊立之謂忠順可汗。後分兵寇四鎮,貯積人畜並為其所掠,安西僅全。不久,蘇祿引退,復朝貢。其使至京師,玄宗御丹鳳樓設宴,突厥使亦來預宴,於是蘇祿使與突厥使大爭位次。唐廷只得召中書門下及百僚論議,最終採取折中之策,令其於東西幕下兩處分坐,突厥使在東,突騎施使在西,這才勉強解決。突騎施內部黃姓、黑姓兩大氏族相互猜阻,自相屠殺,內亂頻發,勢力大削,唐為安撫絕域,都加以策命。肅宗、德宗以後,突騎施部日益衰微,而葛邏祿三姓部落卻日漸強大,最終徙居西突厥十姓可汗故地。統一強盛的西突厥汗國雖然衰亡,但其部落在以後的歷史發展中仍有很大影響,如處月部落,後改稱沙陀部落,入居大同塞上,其後人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在晚唐五代的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薛延陀繼西突厥汗國衰亡以後,迅速強盛起來。薛延陀原是鐵勒諸部的一支,早期臣服於突厥。貞觀年間,其部漸強,擺脫突厥統治,唐為聯合它共擊東突厥,封其首領夷男為真珠可汗。及唐平東突厥,漠南空虛,薛延陀等遂據東突厥故地,其地東至室韋,西至金山,南接漠南,北臨瀚海,勢力強大,一度雄踞漠北。唐恐其過盛,遂分其勢,冊封夷男諸子為小可汗,且於漠南另立突厥阿史那思摩為可汗。夷男率軍向突厥進攻,迫使已渡河北上的突厥族人退回套內。唐遂派薛萬徹等擊之,數年後,薛延陀繼立可汗勢窮歸唐,盛極一時的薛延陀汗國衰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聆聽珺琤 的精彩文章:

為了權力私慾謀殺子女陷害皇后,武則天為了權利寶座可謂不擇手段!
七歲能詩善文的「神童」解縉遇事不驚,從容應對出口成章

TAG:聆聽珺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