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喝酒才最科學最安全?這「六個最佳」你一定要知道
酒,既是一種神奇的飲料,又是人類文化的結晶。飲酒有許多講究,喝錯了不僅起不到助興的作用還可能會傷人傷己,到底怎樣飲酒才算最科學?
這「六個最佳」你一定要知道!
最佳品種
酒有白酒、啤酒、果酒之分,從健康角度看,當以果酒之一的紅葡萄酒為優。據研究,紅葡萄酒中有一種植物色素成分,具有抗氧化與血小板抑制雙重功效,能保護血管彈性與降低血液黏度,使心臟不致缺血,常飲紅葡萄酒患心臟病的概率會降低一半。
最佳時間
每天下午兩點以後飲酒較安全。因為上午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低,因此上午飲酒容易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更高,對肝、腦等器官造成較大傷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也不宜飲酒,尤其不宜飲白酒,以免損傷心血管。
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
最佳飲量
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的酒精約為每公斤體重1克。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攝入的酒精量應限制在60克以下。低於60公斤體重者應相應減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換算成各種成品酒應為:60度白酒50毫升、啤酒1升、威士忌250毫升。紅葡萄酒雖有益健康,但也不可飲用過量,以每天2~3杯為佳。
最佳溫度
白酒燙熱喝,可以將酒中的甲醇等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揮發掉一部分。啤酒在夏季可略加冷藏後喝。啤酒是充了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在其溫度降至10℃左右時,酒中的二氧化碳不易損耗,此時飲用,效果最佳,口感良好,給人以爽快感。葡萄酒種類較多,一般夏季低溫飲用較佳,具體飲用溫度如下:甜紅葡萄酒12~14℃,甜白葡萄酒13~15℃,干紅葡萄酒16~18℃,干白葡萄酒10~11℃。香檳汽酒類9~10℃;甜黃酒、半甜黃酒及干黃酒飲用的最佳溫度20℃左右。
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
最佳下酒菜
空腹飲酒有損健康,選擇理想的下酒菜既可飽口福,又可減少酒精之害。從酒精的代謝規律看,最佳下酒菜當推高蛋白和含維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注意,切忌用鹹魚、香腸、臘肉下酒,因為此類熏臘食品含有大量色素與亞硝胺,易與酒精發生反應,不僅傷肝,而且損害口腔與食道黏膜,甚至誘發癌症。
最佳間隔時間
飲酒每次要適度,並且每次要間隔適當的時間才不影響身體健康。飲酒間隔多長時間才算適度呢?據專家研究指出,一般每次飲酒的間隔時間在3天以上最適宜。人飲酒後,脂肪容易堆積在肝上,酒精會刺激胃黏膜使之遭到損傷。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酒後機體恢復正常,一般需要3天左右。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以及最重要的,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大多數菜都能套用的萬能公式!
讓你分分鐘變大廚
炒素菜
加入順序:鹽蔥姜等
炒素菜應該先放鹽,這樣蔬菜熟得更快,因此能保留更多的營養。先把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這時可根據喜好放蔥姜等爆出香味),放入青菜煸炒幾下,下入鹽繼續翻炒,顏色變翠綠即熟。
訣竅:注意翻炒幾下就放鹽
可選調料:糖、醋
忌放:醬油
醬油味道濃郁,炒蔬菜時加入,不但影響了蔬菜清爽的色澤,濃郁的醬香味還會遮蓋蔬菜的清香。
炒肉菜
加入順序:糖醋鹽味精
訣竅:注意要快熟了才放鹽
可選調料:糖、醋
楊勇 攝
涼拌菜
加入順序:都最後放
訣竅:現拌現吃
做涼拌菜一般是把所有的調料混在一起調成味汁,再澆在菜里,拌勻。調料一定要在最後放,現拌現吃,否則菜長期泡在調味汁中,會使菜的味道過咸,營養也會損失。
忌放:味精
燉燒菜
加入順序:料酒醬油糖醋鹽
訣竅:無論何時先放料酒
燒菜往往要突出料酒的香味,並借用酒味來遮蓋腥膻,因此酒應該在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放。紅燒時放醬油主要是為了上色,因此醬油也要先加。另外要記得,糖必須在鹽之前加,否則燒出來的肉就發柴發老。
可選調料:醋
汆丸子
加入順序:料酒鹽
訣竅:注意先腌制食材
在做汆丸子、汆白肉等菜肴時,要先用調料腌制原料。如汆丸子先將肉切碎加入胡椒粉、料酒攪勻,加入蛋清再攪勻後,最後加鹽攪至上勁,然後汆入微開的水中,小火煮熟,湯中最後加入鹽。煮的調味方法也與此類似。


※餃子皮變身成千層蔥油餅 你想知道它的方法嗎?
※90後小伙不畏寒冬下水救人,結果卻遭網友吐槽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