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軍「三光政策」發明人岡村寧次,為何能順利逃過東京大審判?

日軍「三光政策」發明人岡村寧次,為何能順利逃過東京大審判?

文|逆北


誰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在侵華戰爭期間,此人歷任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等職,指揮近百萬的日偽軍同中國軍隊作戰。為了對付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岡村的謀划下,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等政策應運而生,中國的抵抗力量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岡村顯然罪責難逃。

(日寇在遭焚燒的村舍前行進)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劊子手,在抗戰勝利後,竟被國民政府判處無罪予以釋放。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疑惑,為何岡村能夠輕易逃脫審判、平安返回日本呢?

其實,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根據日本學者野島剛等人的研究,岡村之所以能夠無罪獲釋,與蔣介石的干預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的投降詔書由東京擴散而出,很快便傳遍了中國的淪陷區與大後方。當時正在華北駐屯軍司令官任上的岡村,也得知了這一消息。原本打算拚命抵抗盟軍的岡村,頓時沒了主意。就在岡村接到投降的消息不久後,在重慶的蔣介石政權向他打來了電報,電報中的內容頗為出乎岡村的意料。

(步行出會場的岡村寧次)

因為在電報中,蔣等不僅刻意迴避了追究岡村戰爭罪責的問題,還對其好言安撫,要求岡村「維持好地方秩序」(等候國民黨軍隊的開到),並特意告知其不要向中共領導的武裝繳槍。無疑,此時此刻,在蔣眼中,同「反共大業」相比,岡村的罪責似乎變得無足輕重,雖然此時還無法斷定岡村會逃脫懲罰,但這卻為事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看到電報後,岡村顯得有些受寵若驚。他連忙向部下傳令,要求各部「堅守崗位」,並對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加以防範。但侵華日軍此時早已大勢已去,雖然一些日軍部隊同八路軍等發生了接觸,可這些日軍多無心戀戰。而就在此時,蔣在大西南地區的50多萬兵將也紛紛運抵華北等地區,政局變得愈發的複雜起來了。

國民黨軍的部分主力在北平等城市迅速站穩了腳跟,而對於投降的日軍,國民政府表面上雖宣布將其全部遣返回國,但仍有一部分日軍的「精銳」被加以「挽留」。例如後來解放軍在解放太原的戰役中,便俘獲了1000餘名日軍的官兵。而在河北等地區的戰鬥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國民政府同日軍的關係,在戰後突然變得微妙起來,而這樣一種大氣候,似乎也在預示著什麼。

(太原被解放後,留守的國民黨軍政要員們被一網打盡)

不錯,作為侵華日軍的主要「當家人」,岡村由於積極配合國民政府的戰後接收工作,而得到了蔣介石等人的讚許與賞識,這些對於其個人的處境無疑是大大有利的。

也就在此時,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在東京全面展開,岡村寧次由於在戰爭中身居要職,也收到了法庭的傳票。但盟軍法庭的要求很快便被蔣巧妙的加以駁回,原因無非是岡村還要繼續配合國民政府的接收云云。

(「東京大審判」之會場)


這種理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可是由於蔣的庇護,盟軍法庭也只得將此事作壁上觀。岡村得知這些事情後,除感到慶幸外,也對蔣倍加感激,而這種感激很快便化作了一大摞軍事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是圍繞如何對付中共與加強蔣的力量展開的。蔣等如獲至寶,也愈發的器重這個「中國通」,而岡村與蔣方面的特殊關係,在國民黨上層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只是不明說)。

在這一段時間裡,岡村在南京得到了蔣等極大的關照,甚至當他肺炎複發時,何應欽等大員都親自前往探望,看來,這哪是戰犯,簡直是異國的貴客了。

(何應欽在之前的受降儀式上,一直在扮演著主角的角色)


不過,蔣與岡村這樣一種微妙的關係並未持續多久,時光進入到了1949年初,在1948與1949年之交,中共的部隊在東北等地區發動了多場主力大決戰,兩百萬左右的國民黨軍隊被加以消滅。解放軍殺到了長江邊上,南京的國民政府,也處於風雨飄搖當中。

(經過三大戰役後,解放軍的力量大大加強了,圖為解放軍的炮兵陣地)


蔣深知戰爭的失敗對自己意味著什麼,為了躲避內部反對勢力的鋒芒,蔣一面宣布下野,將總統一職交給了李宗仁,一面又叮囑部下對「新政府」的動向加以留意。很快,消息便傳來,李宗仁等希求同人民政府進行和談,而人民政府提出的要求中,交出岡村寧次等日本戰犯的文字赫然在目。這一消息傳到蔣的耳朵里,讓蔣頗為憂慮。左思右想,蔣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岡村寧次放回日本。

1949年1月末,岡村寧次被匆忙轉至國民政府在上海特設的法庭進行審判,審判的結果自然在意料之中——岡村無罪釋放。在此起彼伏的抗議聲當中,岡村等離開了會場,並迅速潛回了日本,當岡村回到日本之後,歷時數年之久的東京大審判早已結束,就這樣,岡村回到了家中,並就此隱姓埋名起來。

(岡村寧次在出庭)


這時有人會提出一個疑問,難道駐日美軍會輕易放過岡村嗎?值得玩味的一點是,岡村為潛回日本所乘坐的,正是美國人的軍艦,岡村回到日本會平安無事,也就不奇怪了。野島剛曾將此解釋為是岡村、蔣與美國政府在「反共」方面有共識,所以美國人才沒有再追究岡村的責任。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這種過於泛泛的「精神共識」外,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岡村未與美國人發生過直接的衝突。岡村擔任過許多要職不假,可是與美國人的直接作戰機會卻微乎其微,所以這也是岡村能逃脫美國人注意的一大重要因素(看看美國人的戰犯通緝名單中,大部分都是同其直接作戰的日本軍官)。不過,如果再細加忖度,連曾代表「中國意志」的蔣大總統都不願追究岡村的罪責,美國人自然也懶於「多管閑事」了。

(駐日美軍第一任司令官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圖中戴墨鏡者)


讓人頗感戲劇的是,岡村回到日本後,並未忘記蔣的「救命之恩」。在蔣高呼「反攻大陸」的歲月里,岡村繼續扮演了蔣之政治與軍事顧問的雙重角色,為蔣改革軍制等出謀劃策。也許,蔣對岡村生命之保全,固然有維護其個人政治利益的考慮,可是其自身徹頭徹尾的失敗,又豈是保全一兩個戰犯便可挽回的呢?

悲夫。蔣不是民族的罪人,又能是什麼呢?

參考文獻:

(日)野島剛著 蘆荻譯《最後的大隊——蔣介石與日本軍人》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0月

(美)克羅澤《蔣介石傳》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翁有為,趙文遠著《蔣介石與日本的恩恩怨怨》 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日) 福井紳一著,王小燕、傅穎譯《重讀日本戰後史》 三聯書店2016年8月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 重慶出版社2015年8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清朝的皇帝贏在哪裡?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