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拉黑父母6年:有多少人被父母說的話毀掉一生?

拉黑父母6年:有多少人被父母說的話毀掉一生?

小雪姐姐

有多少人從小被父母的話氣到發抖,甚至毀壞一生?

北大畢業的王猛(化名)不僅拉黑了父母6年,還寫下一封「為將來而記下的過去」為題的萬字書信,發給很多同輩朋友,希望他們不要讓更多孩子遭受自己受過的傷害。

王猛是誰?一直以來,他都是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一地級市的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生物專業錄取,本科畢業後,又去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攻讀研究生。

與父母相處的二十多年裡,他的訴求一直沒被重視,受到打擊也被忽視。

在採訪中他說:「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王猛的父母不使用暴力,卻用愛深深傷害了他。

從小到大,他連按自己意願選擇衣服的權利都沒有,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

採訪中他說,自己的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弱,性格內向敏感,不善交際。北大畢業後,他曾進入一家生物工程研究機構上班,專業對口,他卻極不自信。因為動手能力很差,交流也不行,自卑的心理導致他很多事情都畏手畏腳。最後不得不離開,而之後的工作也很是不順利。

父親也說,過去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一律以大原則來要求兒子,要求他對任何人都該與人為善,卻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有人在新聞的評論區說,現代教育的誤區是,體罰教育減少了,語言暴力卻增加了。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那些脫口而出的話,可能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五六年級時,王猛參加完奧數考試,發現自己的文件夾被人塗抹、被人劃壞,滿腹委屈。但回到家後沒人給他安慰,母親反而說:現在你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了吧!

小時候,他因不會剝雞蛋遭到同學取笑,後來親戚知道了,自己又被嘲笑N次,父母的反應總是:這有啥大不了的。

但這些都成了王猛心裡過不去的坎兒。

在外求學過程中,王猛有段時間總會想起這些事,注意力難集中,於是他去心理諮詢。

第一次諮詢,他足足講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但父母一直不以為然。

▼「歷練子女」的借口

王猛高中調座位,向父母表示身邊環境變糟糕了影響了自己。卻遭到了父親的打罵:「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

後來王猛再向父母反應,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沒有支持,而是說「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想到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總是借口歷練自己的子女,而讓他們承受本不應該承受的折磨。卻不曾想,孩子變得堅硬的同時,也會把自己看的很低,常常因為缺少父母本來的關愛而變得孤立無援,毫無自信。

▼父母毫無節制的控制,導致孩子畸形人生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自己的自卑,而輕看自己的子女,在平時的教育中總是給孩子一副你就活該承受外來的羞辱與打擊的樣子。孩子受了委屈,跟他們傾訴,而換回來的回應總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能受點傷害嗎?或者是:為什麼只有你受委屈,為什麼別人只欺負你,你怎麼不想想你自己有什麼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就覺得自己受欺負是應該的,受到了屈辱也不敢說,越來越膽小怯弱,不相信自己的價值。

王猛的母親特別喜歡把他關在家裡,按照自己的喜好辦事。從小到大,王猛連自己選擇衣服的權利都沒有,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在購買。母親總是陶醉於將他打扮成女孩的模樣,給他看穿裙子的照片。

文藝演出,老師讓要求穿短褲,王猛的母親卻偏要給長褲他穿,提出帶上短褲備用,也不準。

五六年級的時候,王猛喜歡奧數,但母親不同意。有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發現攜帶的文件不見了,找回來後已經被人畫花,回到家後,母親不僅沒有安慰,還嘲諷道:「現在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父母的控制力是巨大而往往又是毫不自覺的。在沒有徹底具備獨立能力的子女面前,父母們總是會將自己的意願、想法以及想像中的完美聽話的小孩形象強加在孩子身上。一般都會成功,因為總是會來一句「我是為你好」嘛,如果不成功,他們也會強制性地利用父母的地位優勢與權威,去逼迫自己的孩子,還不成功的話,那就是孩子不孝不乖。

▼怨懟和指責中成長的孩子

有多少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做」時,會粗暴的來一句:因為我是你爸/媽?

之前一位讀者留言,她家境不好,父母靠擺地攤買小物件掙錢養家。從小,她都特別聽話,爸媽說什麼,她就做什麼,沒有一點異議。每當她有些許的叛逆時,她爸媽都會在飯桌上說:「我們這麼起早貪黑做點小生意是為了啥?還不都是為了你,為了你,我們哪都不敢去,為了供你讀書,我們拿命在掙錢。」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她都很內疚,只能乖乖聽話。二十年來,她的父母幾乎每天都要在飯桌上給她這樣洗腦。讓她明白父母的艱辛與痛苦都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她除了放棄一切奇思妙想和異想天開的興趣外,還一直活在不夠優秀、不夠有能力的愧疚中。

怨懟和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對別人愧疚、抱歉,自己卻沒有主見。

▼孩子承擔父母的失敗

父母想,我都為你付出全部了,你還要怎樣?

而孩子則想,我按照你們的要求做了這麼多,你為什麼還不滿意?我儘力了,我可能真的不行。

這樣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為取悅別人而活。

▼推卸責任,把一切矛盾歸在子女身上

一個家庭,如果教養除了一個很不聽話,很失敗的子女,那父母的反應一般都是,我們儘力了,實在不懂他/她想要什麼,這是他/她自己的問題。更多的反應是:直接暴打,暴打至死!

比如著名的豫章書院,就是無數孩子用皮肉之苦為父母承擔他們的失敗。

王猛12年春節未回家,和父母斷絕關係6年後,父母首先產生的疑問是:明明「正常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

王猛出國後,父母介紹了一個熟人照應他。王猛和這位父親的老朋友相處不來,並指出了此人的很多問題。父母依然堅持。王猛覺得這是父母控制的延續,而父母覺得這是王猛處事的不成熟。

王猛的母親始終不認同自己對兒子掌控,她的邏輯是:一個34歲的成年人,17歲以後就遠離了父母,人生的一般都在外邊,怎麼掌控?如果前半段是掌控,可是王猛的問題出在人生的後半段。

原生家庭給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的養成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可能被這位母親忽略了。

▼讓孩子聽話的父母最失敗

與王猛父母溫和地推責不同,我們身邊的父母,推卸自己教育失敗的唯一方式就是,對孩子一頓暴打!

一個四歲的孩子,因為吃不下飯,被父親打死。鄰居稱,孩子幾乎天天挨打,每次至少持續一小時。

陝西一父親打死自己9歲的兒子,因為「不聽話」。

江蘇泰興,一9歲小男孩因為在雪地里玩雪,把手機弄丟了。被媽媽活活打死,她用膠帶封住孩子嘴巴,揮著木棍,從晚上6點一直打到晚上11點,導致孩子受到外力嚴重打擊休克而亡。

▼自以為是的父母

因為父母在教育上的無知,只曉得打,所以孩子成了他們無知的犧牲品。

父母們,別再那麼自以為是了,收斂一點,審視一下自己吧。畢竟去培養一個人,真的需要充分的智慧、關愛與能力的。希望你的子女,最後不會與你們越走越遠。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

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

第一句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籤?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

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

翹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懼怕不等於信服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學會與孩子商量

聽聽孩子的建議

第三句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停止空洞的說教

尊重是最好的辦法

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

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第四句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利

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學會與孩子說話

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

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第五句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

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

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

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

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

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

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

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第七句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哎呀,你怎麼又……」

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

允許孩子犯錯

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

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 一看你就沒多大的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

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

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第九句 都是小孩子,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

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

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第十句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

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

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遊戲

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不是我嘮叨,是你沒明白!

你還像個男孩兒/女孩兒嗎?

聽見了,別再叫我啦!

……

給爸爸媽媽的5句忠告

1、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干,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很小的孩子看著煮雞蛋發獃,我說「你不愛吃嗎?」「愛吃!」「那你怎麼不吃呢?」「這雞蛋跟我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你們家雞蛋長什麼樣?」「我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所以別老預設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輸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3、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4、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5、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 整理 : 小學閱讀課堂

▍ 標籤 : 學習方法,家庭教育

▍ 圖片&文章: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 小學閱讀課堂 -----

您覺得文中的父母做的對嗎?

歡迎在文章的最後留言。

每天誦讀三分鐘,打好語文基本功

答題闖關就能學詩詞!

掃碼立即報名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閱讀課堂 的精彩文章:

看圖猜成語第5期

TAG:小學閱讀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