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想孩子的生活過於平庸,就讓他的生活擁有一些儀式感吧!

不想孩子的生活過於平庸,就讓他的生活擁有一些儀式感吧!

不想孩子的生活過於平庸,就讓他的生活擁有一些儀式感吧!

今天,很多學校的中小學都開學了。而早在上周三,正月初七,大人們返工上班的日子,仔仔的學校就返校了,先報到領書,初八正式開學。

慵懶了一個假期,我內心是很擔心他能不能調整及時回狀態的。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仔仔幾乎沒任何難度的就適應了回歸學校。初八那天,他還比平時早到校半小時,因為他有表演。因為換衣服不方便,他是把演出服穿在裡面,外面再套上厚厚的校服。

我告訴他說這樣穿會不舒服,他也完全不在意,興奮地背著書包,扛著一大袋演出的工具就出門了。

那天放學回到家,仔仔特別興奮地給我介紹了開學第一天的各種見聞。他介紹的重點主要還是學校精彩紛呈的開學典禮,從歌舞表演、繪本劇到自己所在管樂隊的演出,他說自己最喜歡的節目還是他們的校寵大胖機器人上台,這次機器人給大家介紹了他是怎麼過年的。

我問他喜歡回學校嗎?他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喜歡。看著他興奮的表情,我不由得感到一陣欣慰。

後面幾天,他迅速放下了假期的頹廢,沒有任何困難地就進入到學習狀態。

仔仔對學校的熱情能夠迅速的恢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那個充滿濃濃儀式感的開學典禮,讓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對學校的熱情重新被點燃,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大集體中。

仔仔的學校,是非常注重儀式感的學校。從仔仔上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開學都有特別正式的開學典禮,學期結束,又有隆重的結業儀式。

這個開學典禮和結業儀式,與我們從小到大經歷的那些開學典禮不一樣。不是那種一群學生一本正經地站在操場上,升旗唱國歌,然後聽領導們輪流上台做指示。而是在舒適的禮堂里由孩子們進行舞龍舞獅、健美操、管樂、鼓號、民樂、舞蹈等各種精彩紛呈的表演。台上的同學投入地表演,台下的觀眾們都是席地而坐,投入地觀看。

全程都是孩子們的精彩互動,沒有領導致辭。偶爾有老師出場,但老師們出場不是講話,而大多是頒獎或表演節目,讓孩子們看到老師另外的一面。

這樣的儀式讓孩子們知道從這一天開始,新的學期生活就開始了,從這一天開始,日子過得要和假期不一樣。隆重的儀式就像心靈上對孩子們的喚醒,而這種洋溢著歡樂氣氛的典禮更是會讓孩子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樣一來,他們自然會願意開始新的學習。

別說孩子了,這樣的儀式連我們大人也會忍不住感動。

仔仔一年級入學的那個開學典禮,我們所有的新生家長也一同被邀請參觀。本來孩子進小學我們身為家長完全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適應,不了解學校究竟會怎麼對待孩子和家長,心裡就很緊張,接到學校通知讓家長也參與開學典禮的時候,我跟仔爸更是忍不住心裡直嘀咕:難道是讓我們家長跟著一起去接受再教育?讓我們坐在下面聽校長介紹家長要如何配合學校?

直到到了禮堂,坐下來,欣賞到隆重的新生歡迎儀式,看到一台由孩子們進行的精彩紛呈的演出,我才訝異又欣慰:原來這個學校這麼隆重啊,原來學校的生活這麼豐富多彩啊!因為這個隆重的入學儀式,家長原本所有的擔心和焦慮都放了下來。而孩子們在參加完儀式後,也發現原來小學生活這麼有趣啊,對所有新環境的陌生和擔心都放下了。

正如《小王子》里所說的「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嫌儀式太繁瑣太累,為了尋求簡單方便,我們開始逐漸把各種儀式精簡,剛開始覺得丟掉這麼繁瑣的儀式挺好的,但當那些儀式都被丟掉之後,日子就過得每天都一樣了,這樣的生活也讓人感到另一種「無味」。

就拿過年來說,今年我、仔爸以及仔仔都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今年過年沒回老家,缺乏了過年的儀式感。

我跟仔爸結婚十年,除了懷孕那年我們沒有回我老家,其他每年春節,都是在我家過的。之所以不出去旅遊,而選擇大包小包帶著娃擠春運,回老家過年,就是因為老家過年有「年味」,這份「年味」就是過年專有的「儀式感」

我母親還在世的時候,每年過年,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年貨,殺年豬、熏臘肉、灌香腸、打糍粑、採辦年貨。年關將近,開始大掃除,貼對聯,炸酥肉圓子、燙豆皮等。

到了臘月二十九,就要把大年三十的菜準備起來,該燉的燉、該蒸的蒸,其他的菜也要準備切好洗好準備好。通常年三十的菜都要一桌十幾二十個,把整個桌子鋪滿為止。

大年三十那天,我父母通常是凌晨三四點起床,開始生火做飯,五六點天沒亮,我們所有人都被叫起來,洗漱完就開始幫忙,擺桌子、擺碗筷,年三十用的桌子不是普通日子的飯桌,而是專業的大圓檯面,碗筷也是平常不用的一套齊全而精緻的碗筷,等我母親把菜做到一半時,我們所有人就會在我父親的帶領下,先祭祖敬祖先,等飯菜全弄好,會再特別在桌子上進行簡單的祭祀,祭祀後就是正式開始吃團年飯。

所以從小到大,我家的團年飯都是三十一大早吃的。而且要專門挑天沒亮的時間開始吃,從外面漆黑一片吃到天亮,寓意日子越來越好。

吃完飯,要再去祖宗的墳上祭祀。祭祖完畢回到家,一個個輪流洗頭洗澡,並把所有換洗的衣服洗掉。這所有的事情做完,就開始正式的度假,所有人包括孩子都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大人完全不會責怪。

父母離開後,很多細節沒有他們在世時那麼講究,但是大多數的儀式都保留下來。就是這份儀式感,讓我們感到過年了。身心全然地放鬆,全然地享受春節的各種鬧騰與走親訪友的熱情。

而我們今年因為仔仔初七要上學,擔心遇到返程高峰,就沒有回去。失去了清早起床的忙碌,雖然還是燒了十幾個豐盛的菜肴,但因為沒有了儀式感,就失去了過年的感覺。當這份儀式感丟失後,春節專屬的喜悅感就失去了一大半,春節也只不過是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一個平常日子。

我們現在的生活,物質豐富,所有想吃的想買的想用的,都是簡單動動手指,就能有人送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希望生活有所改變,如果想要對生活充滿期待,就需要用一些儀式感,讓我們知道,這個日子與其他的日子不一樣。

就拿端午節來說,去年一個朋友的女兒說,她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原來,那個端午節,她爸爸帶她去參加了賽龍舟,看著盛大的儀式,不同代表隊賣力地比賽,賽後,再吃粽子,她才深切地感到端午節原來這麼好玩。

要知道在以前,她一直認為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然後她一直沒想明白,粽子天天可以吃到,為什麼要特別放一天假去吃粽子呢?

讓平凡的日子充滿光彩,讓我們對某一個特別的日子充滿期待,這才是儀式感存在的意義。

對於孩子來說,讓他們的生活有點儀式感,他們才會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實。

這些儀式感就像一個個燈塔,可以標定我們的生活,讓某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具有不一樣的精神內涵。同樣,也可以讓我們對未來的某些日子充滿期待,這樣,我們的存在就不簡單地是為了生存,而是可以更好地生活。

那些充斥於生活的不同儀式,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復仇,讓我們原本沒有意義的人生變得有那麼一點點意義。

不想孩子回憶起童年只有各種平庸,就給他的生活增加一些儀式感吧!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註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發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