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養浩然之氣?

如何養浩然之氣?

曾見過一篇文章批判孟子的浩然之氣,說,你講什麼浩然之氣?一見到美女,還有什麼浩然之氣?

見到過很多批駁大思想家的文章,有的人把孔子說成心理疾病患者,並舉例說,孔子曾罵子路不得好死,說明這人品德有問題。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在於,中國哲學是從各自的角度來闡發同樣的道理,西方哲學則從各自的角度闡發各自的道理。中國哲學講究「萬變不離其宗」,「東方西方,此心同,此理同」。西方哲學則更注重表達各自的觀點。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國哲學是知行合一的,講究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而西方哲學僅僅流於理論,表達了觀點就完成了,並不一定要實踐。從理論上說,人生有無限可能性。但從實踐上來說,你只可能走出一條路,不可能所有路都走一遍。

孟子的浩然之氣就是實踐的結果,並不是流於紙面的觀點。所以如果一個人沒有實踐這一理論,他就會覺得孟子在吹牛。

浩然之氣的修養方法是集義。集義,簡單說,就是指時刻反思,知錯必改。這裡的知錯必改,主要是內心的改變。做錯了一件事,反思自己做錯的原因,糾正內心的錯誤,那麼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就不會再犯錯。孔子說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就是因為他做到了集義,這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孟子說,修鍊浩然之氣不是「義襲而取之」。集義是要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上都要反思,而不是僅僅在一兩件事上反思。所以這一方法實踐起來絕不容易。

《西遊記》的九九八十一難象徵了八十一件事。唐僧師徒四人一路走來,將八十一次磨難一件件都解決掉,就是在集義,就是在養浩然之氣。小時候看《西遊記》時有個疑問,他們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為什麼說到達西天就能修成正果?事實上,西天取經的故事重點不在於最終得到的經書,而在於取經的過程。也就是說,到了西天,即使佛祖不給他們經書,他們也已經修成正果。

九九八十一難,象徵著人世間無窮的磨難。而只有將每一個磨難都解決掉,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安寧。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

《西遊記》中的唐僧在整部書中有個明顯的變化。他最初偏袒相信的是豬八戒,但到了取經的後半段,他越來越相信孫悟空,討厭豬八戒。取經的前半段,孫悟空從不敢打豬八戒,最多不過是嚇唬恐嚇他,但到了後半段,孫悟空一旦見豬八戒做錯事,立即拳打腳踢,將其打成豬頭。而這時候,唐僧竟然也沒有覺得不妥。甚至很多時候,唐僧也開始像孫悟空一樣罵豬八戒。這表示唐僧從相信豬八戒所代表的物質慾望轉為相信孫悟空所代表的本心和真理。這也是唐僧修鍊浩然之氣的過程。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有無數磨難。而很多人往往在第一個磨難就被困住,停滯不前。就像某些人,十幾年前的煩惱是某件事,十幾年後的煩惱還是某件事。這說明這個人十幾年都沒有解決這個磨難。如果把他的人生寫成《西遊記》,那麼只能寫到八十一難的第一難,後面的全沒有。就如周星馳,《大話西遊》中的周星馳被感情問題困擾,而二十多年後的周星馳導演了《西遊降魔篇》,還是在糾結同樣的問題。真實的人生中,解決一兩個磨難都極為困難,又如何談得上八十一難?

小時候看《西遊記》,覺得唐僧這個人實在是窩囊無能,打心底瞧不起他。但如果將《西遊記》與現實生活相對照,會發現,唐僧這個人已經是百年難遇的人傑了。

首先,雖然他整天哭哭啼啼,一副膽小懦弱的樣子,但他堅持西天取經的信念從未動搖。這一點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即西天取經,並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現實中很多人往往生活在迷茫中,連正確的人生道路都找不到,又怎麼談得上堅定不移?

其次,唐僧明明知道西天之路有無數妖魔鬼怪,他竟然沒有被嚇倒,也沒有要求唐太宗給他一兩萬人馬護送,而是單槍匹馬衝鋒陷陣。就這一點,已經稱得上孟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從上路的那一刻起,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世上有人會為你掉眼淚嗎?請好好珍惜疼你的人/電影《捉妖記2》觀後感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在哪你知道嗎?這裡雄踞600年抗倭英雄城堡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