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不缺異性朋友,怎麼還一直單著?

你不缺異性朋友,怎麼還一直單著?

現在,聊一聊「單身」這個話題。

事先聲明:我只負責解釋這回事,不負責解決。

可能你們的三姑六婆、七大娘八大姨或者主持人孟非,更能實際解決這個難題。

最近,錢鍾書成了我的下一任文字啟蒙老師。

讀著《圍城》,發現裡面有段話,饒有意思、值得玩味。

在大學同學的時候,她眼睛裡未必有方鴻漸這小子。那時候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里,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和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點自悵自悔。從前她一心要留學,嫌那幾個追求自己的人沒有前程,大不了是大學畢業生。而今她貴為女博士,反覺得崇高的孤獨,沒有人敢攀上來。

這說的分明就是——優質「剩女」的尷尬處境。

以前把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等到標準下來了,卻發現身邊空蕩蕩的,連個能湊合的人都沒有。

不止是「剩女」,其實很多看似優秀的人,經常單著。

這明顯有悖市場邏輯,可還偏偏,大家就這麼「剩」下來了。

這是怎麼個說法?

01

把愛情看得太名貴,年輕時不肯隨便施與

王傑的《誰明浪子心》那幾句歌詞,唱碎了多少人的心。

聽說太理想的戀愛終不可接觸

我卻那管千山走遍 亦要設法去捕捉

聽說太理想的一切都不可接觸

我再置身寂寞路途 在那裡會有幸福

可是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世界上兩個唯一最愛的人,相遇的機會是零。茫茫人海,你們在有限的生命裡面根本不可能遇見對方。

但人們往往迷戀小概率事件。

指不定哪天就中彩票了呢?誰知道我創業會不會剛好就成功了?說不準哪天就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女、蓋世英雄了呢?

我們熱戀時喜歡說對方是自己的最愛,但從概率上看,這是完全不靠譜的欺詐。

其實,我們平時吹捧的真正愛情,無非兩種:一見鍾情、日久生情。

「一見鍾情」,在男人那更多是見色起意,而女人則是更挑剔,這是千萬年來進化出的生物基因本能——在以前,雌性更多地負責挑選,那些在冒險打鬥中獲勝的強壯雄性。女生能不挑嗎?總不能要求別人和本能作對吧?女生哪有那麼容易一見鍾情。而且女性最依賴的男性特質是成熟、穩重、溫和等。

「日久生情」,背後卻是一個更赤裸的現實:愛是可以學會的。

好像成長,想告訴我們的只是:年輕時把愛情看得那麼名貴,直至適婚年齡,發現無路可退,才肯去相信「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個階段,單身的原因更多是: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

02

設置了過高的愛情閾值,過濾了所有合適的對象

條件一般的只能立即行動,遇到合適的趕緊抱住撲倒;而優秀的人則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可以好好挑、慢慢挑。

心裡想著:既然遇不上愛情,認了這命,那總得挑個門當戶對、條件好的,對吧?

其實這也很難。

假如你自詡不挑——找身高、長相、家庭、收入、性格等均在前1/3的異性。

看起來提的要求不過分,可從統計概率看,卻是另一個結論。

這樣的人只佔1/3的N次方,設置的條條框框越多,綜合構成的選擇過濾器,只能剩下寥寥無幾的萬分之一,甚至更低。這還沒算上,對方也在挑選你。

網上廣為流傳著這麼一個抖機靈的段子:

一哥們讓我給他介紹女朋友,要求1.60m以上,可愛的別太小心眼的,剛好有個符合條件的姑娘單著,我就問了。

結果女方的要求是:有房有車,月入一萬身高1.75以上,相貌耐看。我去問符合該條件的男神,他對女生的要求是身高1.68m以上,必須漂亮甜美的,很會做家務又很擅於賺錢的。

我又去找了符合該條件的女生,她的要求是男方要有別墅,有大奔,有公司,身高還得1.80m以上……

所以說優質的「剩男剩女」,並不是被別人挑剩下的,他們身邊也不缺異性,只是閾值太高,把合適的人都過濾掉了。

在設定標準的同時,就已然註定了自己單身的命運。

不是我們運氣差,這就是真實的概率世界。

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卻依舊單著,無非是:適合談的人不了解,了解的人不適合談,不認識的人彼此看不上。

03

對愛情本身的恐懼

我們常常喜歡說,單身久了,會失去喜歡一個人的能力。

還有一類人,在感情結束前歇斯底里地宣稱「自己不會愛上其他人了」。

我們對於愛情本身,有著一種擔憂和恐懼:害怕自己遇人不淑,擔心照料不好對方,不願經歷結束的痛苦揪心。

但是,我們真正喜歡過什麼嗎?自己是否曾經擁有過喜歡這種能力?

也許,喜歡和愛是本能,而非能力。這是與生俱來的感知,所謂的喜歡或愛,只是管理這種本能的練習。

至於通過宣告過累覺不愛的人,往往都有被治癒的可能性。

準確來講,我們喜歡的是某一類人,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絕大多數的兩性感情里,彼此是允許被置換的。我們說的累覺不愛,只是不會再掏心掏肺,那麼用力而小心地,再喜歡一次了。

04

對沒有愛情的恐懼

優秀到一定程度的人往往是雌雄同體,極敏感還理性,既熱烈又冷靜。

不過,真的優秀到某種層面,就像調侃的那樣:單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就是單身,別人卻以為你不是單身。

有點像前面提到的蘇小姐,貴為女博士,反覺得崇高的孤獨,沒有人敢攀上來。

類似蘇小姐的女性越來越多。尤其是城市化和全球化,讓每一個人都越來越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

可能就只是喜歡單身。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經濟能力一旦獨立,在婚姻里,他們更多追求的是,靈魂層面的契合。

不過,婚姻到底是怎麼來的?

婚姻的出現更像是私有制的產物,不是感情契約,也不是性契約,更多的是財產契約。

要不然那麼講究門當戶對?

在一份分配財產的合同里,去尋求感情的盟約,有點捨本逐末的意思。

大多人,不願意將就,就是期盼著能娶到真愛或嫁給愛情。

這是一種恐懼——害怕婚姻里沒有愛情。

這裡矛頭更多指向了婚姻。

害怕自己和別人談了幾年戀愛,彼此耽誤,卻愛情未滿,無法邁入婚姻殿堂。

談婚論嫁是如此的天經地義,以至於我們從沒去懷疑過它的必要性。

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中,台灣學者孫隆基論述說,

在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都不能構成存在的基本社會單元,沒成過家的單身漢與大齡剩女,就和瘋子等邊緣人一樣,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缺乏話語權,物質利益上也會被忽視。你必須結婚生子,構成了一個完整家庭,然後這個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認可的社會單元,而存在於社會與家族體系中。

在中國社會的觀念認知架構里,婚姻太必須了,合理到不該考慮。

可是,對於經濟獨立的現代人而言,對愛情態度越來越慎重,對婚姻里沒有愛情難以容忍。

越優秀,越不願將就婚姻牢籠;越優秀,也越對感情持審視態度。

羅斯福在經濟危機中,曾說道:

打敗我們的是恐懼本身。

對於愛情,有時打敗我們的,是對愛情本身、對不能進入愛情的雙重恐懼。

這是一次愛情和婚姻的長久拉鋸戰,也是觀念對衝下兩代人的彼此綁架折磨。

暫時看不到消停的那天。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單身與否,不是關鍵。

有沒有男女朋友,其實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微乎其微。

偶爾羨慕情侶,偶爾慶幸自由。

人類為什麼能從猴子突然變得那麼聰慧?

這是進化論上的一個永遠的謎題。有一派的解釋是這樣的:

人類把握住了自然界中最珍貴的財富——獲得多樣性。人類其實是多樣性的產物。

我們可以不要伴侶,但不能選擇不要多樣性。

一個人的精神富足,有時是體現在他的複雜上。

這樣的人,過得不會差到哪去。

無關單身。

我思,故我單身。

哪有我這樣我

捧得舒服了嗎?可以關注了吧?

我們分享不了同樣的姓氏、同樣的星座,卻分享相同的話題。

We could not share the same last name, the same constellation, but share the same topic.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種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風花雪月 蒼山洱海旁
《科洛弗道10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