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丹道經典《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丹法淺述

丹道經典《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丹法淺述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三卷,題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著、純陽真人呂岩洞賓傳,乃道教鍾呂金丹派的重要經典。此經書之年代,當出於唐末五代,如其卷上《道要》說:「花殘葉落深秋,楊妃懶上危樓」,「楊妃」意似指唐玄宗之寵妃楊玉環,如果是這樣,則此書當成書於唐玄宗之後;又《靈寶畢法·序》云:「仆志慕前賢,心懷大道。不意運起刀兵,時危世亂,始以逃生,寄跡江湖岩谷,退而識性留心,唯在清凈希夷。」所謂「運起刀兵」、「時危世亂」,意味其所處之世,當為兵革之時。通過對經文本身所載內容之考察,將此書的年代推斷為唐末、五代時期,大致是可以的。

按《靈寶畢法·序》,此書內容有上、中、下三部。上部金誥書,稱為元始所著;中部玉錄,為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為太上所傳《靈寶畢法·序》說此書「三十卷」、「數千言」,現《道藏》所收共三卷,卷數與《序》說不符,然篇章之字數大抵與《序》說同,故此書可能較多地保持了其原貌。在本書正文中,除有《序》中所稱之《金誥》、《玉書》、《真原》外,尚有《比喻》、《真訣》、《道要》及《解》等,故此書可能還雜有後人的解說。經書前原題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著,純陽真人呂岩洞賓傳,我們大膽推測一下,將鍾呂看作為此書的共同作者,其中,鍾離權傳經、呂洞賓解說此經;《序》所說《金誥書》、《玉錄》、《真源義》或為經之正文,為鍾離權所傳,而《比喻》、《真訣》、《道要》及《解》等有可能為呂洞賓對正文之經所作的解義,亦未可知。

因《靈寶畢法》所載道教內丹丹法原理和內容,非常經典也非常系統,對後世內丹丹道理論有重要影響,故本文擬對其內丹丹法內容作一簡單介紹,以饗廣大讀者。

、《靈寶畢法》「小乘安樂延年法之內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上主要介紹「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其四法包括「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

(一)匹配陰陽

關於「匹配陰陽」,此節之《比喻》認為,道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天地為萬物之大,人之理與天地之理相似,故可以人之心比天,以人之腎比地,肝左為陽之位,肺右為陰之位,人身之氣喻為陽性,而人身之液則喻為陰性;一日之子、午時,有如一年之夏至、冬至之節,一日之卯、酉時,有如一年之春分、秋分之節。人身一日陰陽氣液升降之理,可與自然界一年陰陽之氣升降之理相合。如古人一般於酉時日落之時則休息,休息至夜半子時,身體之生命能量開始恢復,此時腎中陽氣生起,以一年節氣中的「冬至」喻之;積此腎中陽氣至於卯時,則陽氣旺盛,因地支在卯時則為清晨五點至七點,於方位為東,於五行之性則為木,對應五臟則屬肝,故《靈寶畢法》稱人在卯時,其陽氣運行至於肝。卯時之陽氣,有如一年節氣之春分,春分乃晝夜平分之時,以季節之「春分」喻陽氣消陰至於陰陽平衡之時。此後,肝陽之氣旺而升,陽氣不斷升、長,午時陽氣到心,積氣生液,液為陰,這時,陽氣極而走向自己的反面,開始產生一陰。此理有如一年之夏至,此節氣中,陽氣升到天,返而一陰生起。

午時心中液生,陰氣增長,至於酉時,其液至於肺,因酉時為下午五點至七點,五行屬金,對應人體臟器為肺。此時,陰氣增長,至於陰陽相平,有如一年節氣秋分之晝夜平分。秋分過後,陰漸長而陽漸消,至於子時,液之陰到腎,積液生陽氣。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人之陰陽雖消長循環,但只要後天無損無虧,自可延年益壽

然而,人受形於父母之後,因形中生形,陰陽之氣耗散,去道愈來愈遠。一般人自胎完氣足之後,因六欲、七情發作而耗散元陽、走失真氣。雖如《比喻》所說,其身體中自然之氣液自能相生、相長,但已不能與天地升降之理相契;呼吸之間,一呼元氣出,一吸元氣入,接天地之氣,卻不能留之,天地之氣又隨呼而復出,身體本有之元氣反而為天地所奪,如此則難能延年。因其氣散不能生液,而液少又不能生氣,氣液日見枯萎,故而人不得盡其天年。如何解決此問題,《靈寶畢法》提出,當人體氣旺之時,於一日之時則為卯,人應法天地之道,於先天元陽之氣,令之多入少出,強留元陽之氣於腹,使之積氣增多,其氣自能自下而上升;通過以法使身中元氣不出,人身元氣與天地之氣兩氣相合,積而生五臟之液,滋潤五臟、六腑。通過養氣還元,積日累功,就能見驗生效。故此節之《道要》認為,身中元陽積累,其修養方法之要點在於「多入少出」,多積累元陽之氣,減少七情、六欲,以防元陽走失,如此則可以積氣生液,積液生氣;通過匹配氣、液,使之相生、相長,如此行持不過一年,或者以百日為期,甚至旬日也即十日即可有效驗生起。至於其修行之效驗,主要表現在:修行之人飲食大增,原有之疾病消除,頭目清利,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時聞風雷之聲另還有各種余驗,則因人而異,不能一一盡述

(二)聚散水火

關於「聚散水火」,此節之《比喻》以《周易·說卦》之後天八卦方位來論內丹修鍊之理。後天八卦中,艮卦居東北,成始成終,代表一年的立春之節;乾卦居西北,代表一年的立冬之節。冬至陽生而上升,至於立春;此時,微陽升於盛陰位中,陽難勝於陰,以艮卦來表示,則一陽而二陰。夏至陰生而下降,至於立冬;此時,陰得位而陽絕,以乾卦表示。乾本純陽之卦,何以表示陽絕之時?此處意在以後天八卦乾位西北陰盛之方位言,故言陽絕《靈災畢法》認為,天地陰陽之氣消長如此,人身陰陽之消長亦如之。一年中之立春,以《周易》艮卦之象來代表,艮一陽而二陰,表陽氣難能勝陰,於人身言,則腎陽之氣下傳膀胱,在陰液中微弱難升;一年中之立冬,以《周易》之乾卦來代表,乾卦處西北陰盛之地,表心液下入腎,將欲還元,心液入腎,乃陰盛陽絕之時。人之致病,皆因自身陰陽不和,陽微而陰多,故疾病增多。此節之《真訣》認為,人當艮卦陽氣微弱之時,不知養氣之端;於乾卦氣散之時,不知聚氣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陽,使真氣不旺;而真氣走失,又使真液不生,所以,不能得如天地之長久,原因即在於此。

聚散水火

「聚散水火」之法,具體說來,當早晨日出之時,人身以艮卦之理養生,養自身之元氣,勿以利名動其心,勿以好惡介其意;通過披衣靜坐,以養其氣;並絕念忘情,微作導引,導引主要是活動手、腳,手、腳各伸縮三五下,使四體之氣齊生,內保元氣上升,使之朝於心府。在這個過程中,或咽津一兩口,搓摩頭、面三二十次,呵出終夜壅聚於身內的惡濁之氣。久而行之,可以達到色澤充美,肌膚光潤的效驗。到了夜晚,以乾卦之理養生,以聚元氣。此時,要入室靜坐,咽氣、搐外腎。咽氣是為了納心火於下,搐外腎是為了收膀胱之氣於內通過聚集元氣,使之上下相合,心火之氣、膀胱之氣、腎氣之火,三火聚而為一,可以補暖人之下丹田。其中,無液則聚氣生液,有液則煉液生氣,這在丹功中有一名,稱之為「聚火」,又稱之為「太一含真氣」。而早晨,咽津摩面,手足遞互伸縮,則稱為「散火」,又稱「小鍊形」。其功亦有效驗,如修行人容顏光澤而肌膚充悅,下田溫暖,小便減省,四體輕健而精神清爽,痼疾宿病盡皆消除

《靈寶畢法》此節還以《周易參同契》「朔旦屯值事,至暮蒙當受」來解釋聚散水火之理,認為古人朝《屯》暮《蒙》,用此二卦之理以養生,乃得長生在世。其理在於:朝《屯》即取一陽為屈而未伸之義,於此時,我養自身元陽之氣而伸之,勿以耗散;暮《蒙》即取「童蒙求我」之義,就明棄暗,乃陰求陽之義,修行人修養自己之心性,昧而明之,勿以走失。故《周易》之《屯》、《蒙》兩卦實涵道教內丹性命雙修之旨。

(三)交媾龍虎

關於「交媾龍虎」,此節之《比喻》亦采《周易·說卦》後天八卦方位之說,認為天地夜半子時,以《周易》之坎卦來代表,於人身之子時,表示此時腎中一陽之氣生起。午時,以《周易》之離卦來代表,表示陽氣至於心之位。腎氣與心氣相合,成一太極,而生一陰之液。離卦之心氣生液之陰,之所以生液,因其氣自腎中來,氣中帶有腎之真水,其水無形,接離卦之心氣,則陰陽混融成太極而生液。同理,離卦心中之液生,至於坎卦,則液到腎,心液與腎水相合而混融成太極,復生腎氣。有如此節《真訣》所說:「腎中生氣,氣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氣。真水、真氣乃真龍、真虎也。」陽中藏水,此為「真水」,亦曰「真虎」;陰中藏氣,此為「真氣」,亦曰「真龍」。人因六欲、七情,感物喪志而耗散元陽,走失真氣,故當修性養命,其法如下:當離卦腎氣到心,神識內定,鼻息少入遲出,綿綿若存,至津液滿口,要勿吐、勿咽,自然腎氣與心氣相合,太極生液。以此液與真水相合,真氣戀液,真水戀氣。本來兩者不相合,但因液中有真氣,氣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戀而下,稱之為「交媾龍虎」。如果這個過程火候無差,抽添合宜,三百日就可以養就真胎而成大葯。此時最要緊者,惟恐泄漏元氣而走失真水於身外。因為氣散難生液,液少而無真氣。氣、水不交,不能成就大葯。此法對那些「晚年奉道」、「根源不固」,「虛損而氣不足」者,尤為有效。此法可稱為「水火既濟」,行之可以延年益壽,成就「人仙」。其功驗,如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慾不動,百骸無病,神光如電,自見於雙目。

(四)燒煉丹藥

關於「燒煉丹藥」,此處不指外丹,而是以外丹術語來論內丹之理。此節之《比喻》認為,「真陽」指心液中所產之「真氣」,「真陰」指腎氣中所產之「真水」,「真水」不得「真氣」不生,「真氣」不得「真水」不成。其中,離卦代表「真水」、「真氣」和合於心上、肺下,有如子母之相戀,夫婦之相愛,此之謂「採藥」。至於乾卦,此之謂「進火」。乾卦之時,氣、液處於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腎之前、臍之後、肝之左、肺之右、小腸之右、大腸之左,而將欲還元。當此之時,脾氣旺而肺氣盛,心氣絕而肝氣弱,此時要「采合」,「采合」之法在於神識內守,鼻息綿綿,以肚、腹微協於臍、腎,如果覺得丹田熱甚,則修行人將意念微微放輕,勒腹臍。如果丹田未熱,則意念要緊一些,丹田漸熱後,即守常,任意放志,使氣液滿於乾坤,此即內丹所謂勒陽關」、「煉丹藥要使真氣不上行而合於真水,氣、液經脾宮,隨呼吸而搬運於中宮黃庭之中。由氣、液造化作用,歷經一些時日而變為精,精變而為珠,珠變而為汞,汞變而為砂,砂變而為金,「金丹」即由此而生成。此法稱為「鍊汞補丹田」。其中,離卦代表採藥,乾卦代表燒煉、勒陽關,通過修行,可以_延年住世而為「人仙」。藥力全而後進火加數,則稱為「火候」。因此,採藥而交媾龍虎、煉藥而進火,方為真正的入道之徑。於此時,修行人就要絕跡於幽居之所,心內觀,使內境不出而外境不入,有如婦女養孕、龍之養珠。雖飲食寤寐之間,語默如嬰兒、舉止如室女,唯恐有失有損,心不可暫離於道。

以上所述,即《靈寶畢法》所說「小乘安樂延年法」。「小乘安樂延年法」修養有成後,修行人即可轉入「中乘長生不死法」的修持。

二、《靈寶畢法》「中乘長生不死法」之內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中主要介紹「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其三門包括肘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金液還丹第七。

(一)肘後飛金晶

關於「肘後飛金晶」,《靈寶畢法》此節之《比喻》認為,陰陽升降在天地之內,喻心腎、氣液交合之法,日月運轉在天地之外,此則為「肘後飛金精」之事。如何為「肘後飛金精」,此節之《真訣》認為,修行人於靜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盤膝,蹲下腹肚,須臾之後,伸展身體向前出胸,而微把頭偃而向後,後閉夾脊雙關,肘後微扇二一,再伸腰,元陽之氣自尾聞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擁在夾脊,此時慎勿開關,等到熱氣壯甚之後,再漸次開夾脊關,而放氣過關然後,仰面,使腦後緊偃,目的在於閉上關,亦慎勿開之,覺熱極氣壯,方開關,使之漸次入頭頂,以補泥丸髓海「肘後飛金精」之效驗,須達到身能耐寒暑,如此才能為長生奠定基礎。如果火不起、不熱,就當靜坐內觀,如法再作,以至火起熱甚為度。這個過程,就是「肘後飛金晶」,也叫著「抽鉛」,實則就是使腎氣生肝氣。人身後之督脈陽海,沿人身脊骨而上,脊骨共二十四節,自下而上三節近於尾閭,與人之內腎相對。自上而下三節名為「天柱」,「天柱」之上名為「玉京」。玉京之下,內腎相對之尾閭穴之上,共有十八節,其中間部分稱為「雙關」,「雙關」之上有九節,「雙關」之下亦有九節。靜定一百日,使真火遍通十八節而入於泥丸。元陽之氣貫通督脈,由尾閭至於泥丸,此通有真通,亦有假通,真通者,必須是於正一陽初動後,有如《周易》坎卦之理,依法行持,才能稱之為「肘後飛金晶」。

道教易學借用《周易》卦爻象以論還丹之旨,這在《靈寶畢法》中體現明顯。如前文所述,《靈寶畢法》以《坎》為北方,代表一陽初動,於人身亦代表腎氣;《艮》卦代表腎氣上交肝氣;《離》卦表示陽氣至於心之位,腎氣與心氣相合,成一太極,可喻「採藥」;《乾》卦可喻「進火」燒葯、勒陽關。一百日功行圓滿,則可以飛金晶入腦。這是因為,一百日後,藥力方全。尾閭、夾脊、腦後玉枕三關一撞,丹藥方能直入上宮泥丸。此後,丹藥由督脈轉而至於任脈,由身後轉為身前,肝氣自生心氣,二氣純陽,二八陰消,熏蒸於肺,而得肺液下降,包含真氣,如一黍米之大,而入於黃庭中宮,此則真為內丹之材。行此法,方可稱為「五行顛倒,三田返覆」。總之,飛金晶入腦,實則是人身之氣、液由下田返上田,又從上田歸於下田的過程;其中,採藥於下田,返於中田燒葯,再進入上田,還精補腦;退符則上田返中田,至於下田,乃稱為「三元用事」。「肘後飛金晶」為中乘修行之法,功成後可得「地仙」仙品。達至此境,修行人心境自除以絕欲,心內觀則朗而不昧,晝則神采清秀,夜則丹田自暖,邪氣不能入,以上皆是得葯之驗。

(二)玉液還丹金液還丹

「肘後飛金晶」後,修行之路徑有二,即「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關於「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靈寶畢法》此節之《比喻》認為,如果以日月喻氣,則腎氣喻月,而心氣喻日。如果以金、玉喻液,則腎液喻金,而心液喻玉。所謂「玉液」,乃自腎氣上升而到於心,以合心氣,二氣相交而過重樓,閉口不出而津滿玉池,咽之而稱「玉液還丹」,升之而稱「玉液鍊形」。因為此液本自腎中來,合於心氣而生,亦好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說。

所謂「金液」,腎氣合心氣後, 不上升,只熏蒸於肺,肺其狀有如華蓋,下罩二氣,即取肺液,在下丹田自尾閭穴升之,此乃飛金晶入腦中,可補泥丸;補足之後,自上復下降,而入於下丹田,乃稱「金液還丹」。既還下田,復升,遍滿四體,前後上升,乃稱「金液鍊形」。

「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在《靈寶畢法》看來,為修道的「中乘長生不死法門」。修此有成,即可轉入更高一層境界的修行,即大乘超凡入聖法的修行。

三、《靈寶畢法》「大乘超凡入聖法三門」之內容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卷下主要介紹「大乘超凡入聖法三門」。其三門包括朝元第八,內觀第九,超脫第十。

(一)朝元

關於「朝元」,《靈寶畢法》此節之《真訣》與《解》認為,修行人於一年四季中煉自身五臟、五行之氣,所用之方法為定息,行功以終日靜坐為主。凡定息之法,不在強留而緊閉,要在使之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從無入有,使之自住。而「採藥」之法,則在含津握固,令心之真氣不散。當潛心息慮,事累俱遣,內外凝寂,不以一物介其意。達至陽神初聚,真氣方凝,看待如嬰兒。此法鍊氣之驗,修行人但覺身體極暢,常仰升騰,丹光透骨,異香滿室次以靜中外觀,紫霞滿目頂中下視,金光罩體如此等等

(二)內觀

關於「內觀」,《靈寶畢法》此節之《真原》認為,.心源清徹,一照萬破,不知有物。氣戰剛強,萬感一息,不知有法。物物無物,以還本來之象。法法無法,乃全自得之真。通過修鍊,修行人達至沖和之氣凝而不散,至虛真性恬淡無為,神合乎道,歸於自然。當此之際,修行人要以無心為心,以無物為物,從而真樂熙熙、不知己之有身,漸次入於無為之道,入於希夷之域,成為入聖超凡之客。此節之《真訣》認為,修行人修此法,當擇一福地,安置靜室,跪禮焚香,正坐盤膝,散發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閉目;坐中或聞聲莫聽,見境勿認,這樣物境就會自散。如果修行人貪戀此幻景,認之為實境,則不能用超脫之法,止於身中陽神不出,而胎仙不化,只為陸地神仙,而不能升仙。

(三)超脫

關於「超脫」,《靈寶畢法》此節之《真訣》認為,「超」是超出凡軀而入聖品;「脫」是脫去俗胎而為仙子。此節之《金誥》提出,道本虛無,無體、無相,即便是玄微、希夷皆不是至道,修行人法道之清靜,入於希夷之境,達至與天地齊年,最後超凡而入於聖境。

通過對《靈寶畢法》三乘修丹法之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它作為唐、五代時期道教鍾呂金丹派指導修行的重要典籍,不僅對道教丹法理論進行了詳細探討,其所述修丹之階次、方法亦非常系統、完善,這為後世道教內丹各派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道教丹道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學習丹道一定要看丹經?那得看你是誰!
修鍊界流行的五大錯誤:是人必犯,無人能免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