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這個衚衕要逆天了!出帝師,上演無間道……

北京這個衚衕要逆天了!出帝師,上演無間道……

北京土著

我們是土著,我們最愛老北京

在北京最有意思的就是逛衚衕了,北京的衚衕多如牛毛,主要集中在東城區和西城區。

北京各個衚衕都有自己的特色,最短的衚衕是一尺大街,最長的衚衕是東交民巷,最窄的衚衕是大柵欄錢市衚衕,而最寬的衚衕則是靈境衚衕。

靈境衚衕始建於明朝,位於西城區東南部,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最寬的地方可達32.18米。

ling jing hu tong

始於靈濟宮

靈境衚衕的由來和明朝一座道觀有著密切關係。據說在明永樂年間,皇帝朱棣患病,夢中有兩位道士前來授葯,不日病便痊癒,皇帝甚為感激,為二人修建宮祀,賜名靈濟宮。

靈境衚衕分兩段,東段是靈濟宮,西段是宣城伯後牆街。崇禎十五年有大臣諫言:靈濟宮供奉的兩位真人乃叛臣之子,應用帳幕遮蓋不再供奉。崇禎皇帝准奏,從此靈濟宮衰落。

清朝「無間道」

到了清朝,靈濟宮中上演了古代版「無間道」。清朝嘉慶年間,靈濟宮住進來一夥兒人,這些人是天理教徒,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造反,他們的頭領叫林清。

當時宮裡的太監流行鬥鵪鶉,林清就裝扮成賣鵪鶉的小販和宮裡的太監搭上話,還籠絡了幾個太監作內應。能把小太監說服為他賣命,林清的口才一定不錯。

後來嘉慶帝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林清得到消息,立馬起義。率軍炸開了東華門和西華門,一直攻到三大殿,但因寡不敵眾失敗,林清被抓處以極刑。

靈濟宮因林清火了,老百姓把林清住過的靈濟宮叫做林清宮,所在的衚衕叫林清衚衕,叫著叫著就成了靈境衚衕。後來清政府覺得靈濟宮越來越礙眼,最終將它拆除。

民國時期,東段改稱為黃城根,西段則稱為靈境衚衕。1949年後,兩段並稱為靈境衚衕。

話說靈境衚衕也住著不少名人。

愛國帝師陳寶琛故居

理智愛國

陳寶琛,福建閩縣人,出身官宦家庭,21歲登進進士第,35歲獲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陳寶琛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政治上,一個是學術上。

在政治上,曾向光緒帝提出清朝和越南是輔車相依的關係,又預見法國會向中國挑起戰爭;在外交上,陳寶琛還提出聯與國的主張;在教育上,主張興辦女子學校,其夫人王眉創辦了女子師範傳習所。

在學術上,陳寶琛學識淵博,曾任光緒帝的老師,辛亥革命後又任溥儀之師,並受命撰修《德宗實錄》《德宗本記》。

洋務運動期間,陳寶琛並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反對洋務運動,反而鼓勵中西相輔相成,還提倡引進西方的科技和技術,這些思想都推動著當時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歷史對陳寶琛的評價非常高。

陳賡將軍故居

慈父嚴父

陳賡大將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小學課本里《倔強的小紅軍》中就有他。1951年-1961年,陳賡將軍在北京的十年都住在這裡。

陳賡將軍出生將門,參加過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說起來陳賡將軍還有這樣一件趣事:陳賡當年任中央特科四科長之一,為掩飾身份廠以商人身份示人,法租界巡捕房頭對「王先生」說:國民黨讓我幫個忙,想抓個叫陳賡的人,你認識嗎?「王先生」說:我幫你留意著點。這個王先生就是陳賡,也是陳賡抓陳賡的故事。

小丫琢磨著陳賡將軍在說這話時心裡肯定在偷笑。

著名建築師沈勃故居

倔強的大爺

靈境衚衕28號是沈勃先生的故居,沈勃原名張豫苓,山東膠東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是新中國著名的建築師,新中國十大建築中有8個是他主持設計的,其中包括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釣魚台國兵館、民族宮、民族飯店、工人體育場和華僑大廈,後來還參與了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

沈勃先生當年在做地下工作室,被國民黨盯上最終改名為沈勃,解放後也沒改回來,一直在用。

沈勃先生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堅決不說普通話!據說當年沈勃來北京上學時,老師讓他回答問題,沈勃也是操著一口山東方言引的全班人哈哈大笑。就連電視台對沈勃先生的採訪,他也堅持著一口山東方言,可以說是一個很個性的老頭了。

據沈勃先生的兒子張路回憶說,父親幾乎是琴棋書畫樣樣都會。沈勃先生了解中國古文化只是,還會吹簫,沒事還拿著自己家裡的架衣桿耍上兩下,軟兵器也能舞上幾下,老了以後太極更是打地很棒,小丫只想說優秀的人真的是做什麼都優秀。

魏喜奎故居

曲藝藝術家

魏喜奎故居在靈境衚衕與東斜街交叉口。魏喜奎是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奉調大鼓和北京曲劇演員。她既是曲藝、曲劇的頭面人物,精通京劇、評劇、歌曲又擅丹青。

魏喜奎大師創成奉調大鼓,為曲壇增添了一個新曲種,在各個行業最難做到的就是創新,魏喜奎做到了。她的代表劇目有《楊乃武與小白菜》、《啼笑因緣》、《箭桿河邊》、《方珍珠》、《淚血櫻花》等。

金一南將軍住所

模範將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正軍級,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全國模範教師,全軍英模代表大會代表。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三屆國防大學「傑出教授」。

吳素秋

孔雀東南飛

吳素秋是京劇表演藝術家,上世紀30年代末,她曾與金少山合作《霸王別姬》,並因《孔雀東南飛》一劇走紅。

小丫看出來了,這靈境衚衕是塊兒風水寶地,人才都是扎堆兒出,別的衚衕不要太羨慕哦~

釣小魚、擠公交.....

隨著時代的變遷,靈境衚衕也在發生著變化,上世紀五十年代,靈境衚衕沒有商店,都是來來往往挑著擔子賣各種東西的人滿足著這裡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賣菜的小販擔子一挑好幾百斤,人走起來是那麼精神。擔子里的青菜水上的足,泥土沖得乾淨,往衚衕里一走,就開始吆喝:香菜,辣青椒哇,溝蔥嫩芹菜呀,扁豆茄子黃瓜架冬瓜,買大海茄,買蘿蔔胡蘿蔔卞蘿蔔,嫩芽的香椿啊,蒜來好韭菜呀~

聽見吆喝聲,奶奶放下手裡的活兒,要去的晚了,可就只能挑剩下的了。

還記得靈境衚衕西口馬路對面有個奶站叫「二合益」奶站,賣冰棍都是現做的,有奶油冰棍、小豆冰棍,還有乳酪,幾分錢一小碗,奶味十足,特別好吃。每天都惦記著,有了零錢就跑去買上一小碗。

(來自網路配圖)

西單大腸頭,北京的鹵煮火燒就從這來,全北京獨此一家,兩毛多一碗,後來才普及到北京各地。

(來自網路配圖)

小時候上學坐14路公交,從永定門火車站到馬甸的。那時候的公交資源稀缺,半天一輛,來了得趕緊往上擠,不然錯過了只能再等半個小時。所以擠公交是上學時候的必備技能。

夏天的時候,跟著老爸去釣魚台釣魚,那時候的釣魚台是軍隊駐紮地,也沒有國賓館呢,四周特別荒涼,有一個鼓的釣魚台,四周長的都是草。

釣魚的魚竿也是自己做的,拿一竹竿,上邊拴一根線,再弄一個魚鉤,弄點碎饅頭,就去釣魚了。一上午釣兩條指頭大的小魚,往瓶子里一裝,捧著就高興的回去了。

(拇指大,真的真的特別小)

小時候住在四合院里還自己偷偷養小兔子,當然這種小動物院里是不讓養的,所以每次去釣魚還會偷偷給小兔子拔些草回來。

如今走進靈境衚衕,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個挨著一個的小區,冰冷的玻璃窗戶倒映著這個城市的模樣,出門也很少聽到老北京人親切的問候:「吃了嗎您?」「出門啊~」,來往的車輛讓衚衕里少了肆意玩耍的孩子。衚衕還在,四合院和北京話卻如煙雲在漸漸消散。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長得好看的人都在看

戳這兒看:京城最正宗的50家老字號招牌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土著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的春節是這樣的,你都知道嗎?

TAG:北京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