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修改「約法」稱帝後眾叛親離,臨終坦言:誤我事小,誤國事大

袁世凱修改「約法」稱帝後眾叛親離,臨終坦言:誤我事小,誤國事大

袁世凱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他的一生複雜多變。從一個落魄的秀才成為民國總統。本有機會成為一代偉人,卻在世人的唾罵聲中懊悔離世。他被稱為「中國之華盛頓」,稱帝後卻成為了罪人,革命者口中的竊賊。

國民黨領袖中山先生原本認為袁世凱是「民國之友」,四萬萬人「殊堪嘉佩」 ,但在宋教仁案以後中山一改對袁世凱的評價,將其定性為「獨夫民賊」,並譴責袁世凱「改毀約法,解除國會,停罷自治,裁併司法,生殺由己,於奪唯私。」

辛亥革命勝利後,臨時大總統中山先生為了國家統一結束南北對立和清朝皇室早日下詔退位,決定讓位給手握兵權的袁世凱。當時,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以孫中山為首,宋教仁起草制定了一部的具有「法」性質的根本大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對袁世凱的總統的權力範圍加以了限制。

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製為內閣制,內閣對參議院負責。如果嚴格按照《臨時約法》,沒有參議院的同意,沒有內閣國務員的副署,在重大問題上總統實際上什麼權利也沒有,這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

袁世凱是實權派,約法限制了自己的權力,他自然不會罷休。當選民國正式大總統後,他正式提出修改約法案。修改約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原《臨時約法》規定的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任命國務院及外交大使、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但須得參議院之同意,刪除「須得參議院之同意」的限制;同時追加總統職權兩條。

袁世凱修改"約法"後,依然感到不滿足,1914年12月29日,袁世凱公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可以連任後,他依然不滿足,他決定稱帝。袁世凱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予之愛國,詎在人後?」為了「救國救民」,我只好當皇帝了。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修改"約法"稱帝,此舉遭到各方反對,眾叛親離,引發護國運動。曾追隨他多年的兩位老友嚴修和張一麐對他復辟帝制也明確表示反對,勸阻袁世凱不要走上這條絕路,但袁世凱終究未曾醒悟。

1915年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袁世凱修改"約法"稱帝後眾叛親離,遭到全國人民反對,多方勢力討伐,1916年3月22日,稱帝83天的袁世凱被迫宣告退位取消帝制。

開弓沒有回頭箭,世上沒有後悔葯可吃,在取消帝制的當天晚上,袁世凱把張一麐等人找來談話,極其悔恨地說:「我當時沒有聽你和范孫(嚴修的字)的話,現在想來真是又悔又愧啊!最後,袁世凱沉痛地說:「只是誤我事小,誤國事大,當國者不能不引以為戒啊!」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一片唾罵聲中悲涼死去,時年5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貓論史 的精彩文章:

中山先生有個日本嬌妻,15歲成婚,18歲被拋棄,最後嫁給老和尚
她是電影皇后,慘遭蔣介石的愛將蹂躪三年,受盡屈辱

TAG:大貓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