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昌冬奧落幕,這些關鍵詞勾勒16個日夜難忘的畫面

平昌冬奧落幕,這些關鍵詞勾勒16個日夜難忘的畫面

【編者按】

當奧運聖火在韓國的北部小鎮熊熊燃燒了16個日夜後,平昌冬奧會即將迎來最後一場落幕大秀。

近半個月里,來自92個國家和地區的2922名運動員在白色的冰雪大幕前,為全世界演繹了一場又一場向著「更快、更高、更強」挑戰的競技比拼,也留下了一幕又一幕值得細細回味的瞬間。

大幕落下,人們該如何評價這屆冬奧會,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記住平昌賽場上所發生的一切?

或許,這6個關鍵詞可以算是6條線索,共同勾勒出平昌冬奧會上那些值得銘記的畫面。

朝韓聯隊

關鍵詞一:朝韓聯隊

當韓國有舵雪橇運動員元潤鍾和朝鮮冰球運動員黃忠金共同高擎半島旗,伴著《阿里郎》,引領著朝韓聯隊運動員在平昌冬奧會的開幕式上步入賽場時,這一屆冬奧會就主動載入史冊。

這是兩國運動員在奧運歷史上第二次攜手入場,上一次還要贅述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奧運賽場上並肩作戰。

朝鮮派出了22名運動員來到平昌,其中12名女子冰球運動員與韓國選手組成了朝韓聯隊一同征戰平昌冬奧會的冰球比賽。

雖然五戰皆墨,僅僅打入兩球,位列第八,但在整個過程中,她們一直在創造著冬奧會的歷史,也在贏得觀眾和對手的尊重。

在朝韓聯隊對陣日本時,她們打進了歷史性的第一粒進球。

「我們雖然1-4輸給對手,但韓國民眾記住的是打進的那一球,他們忘記了被打進的4個。在未來的十幾年裡,這支聯合球隊將留在韓朝民眾的腦海中。」平昌冬奧會組委會主席李熙范在賽後表示,這粒進球將在國際冰球聯合會名譽殿堂展示。

這就是體育的魅力,有時候,它能超越競技的範疇,成為一條和平的紐帶。在比賽的現場,韓國民眾高喊著「我們是一家」、「韓朝聯隊加油」,而所到之處並成為焦點的朝鮮拉拉隊更是整齊劃一地手舉「朝鮮半島旗」,唱著「在一起」的歌曲……

據路透社報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執委會一名來自美國的高級官員甚至認為,朝韓女子冰球隊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認為應該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讓韓國和朝鮮再次組成聯隊。這是向全世界釋放和平的信號。我們希望繼續這樣做,我們會竭盡全力。」國際冰球聯合會主席雷尼·法塞爾說出了很多人的願望。

只不過,以朝韓聯隊的能力,她們不一定能在四年後搶到一張北京冬奧會的入場券,但這場象徵著和平的平昌冬奧會之旅,已經足夠刻骨銘心。

關鍵詞二:新生代

當同樣都是23歲的武大靖和羽生結弦在平昌「統治」著各自的領域時,他們其實已經算是「老將」了,因為在同一片競技場上,太多年輕人湧現出來。

為中國隊在平昌奪下第一枚短道速滑獎牌的李靳宇只有17歲,是不折不扣的「00後」。而在李靳宇的身邊,站在領獎台冠軍位置的崔敏靜也只有19歲。同樣,在花樣滑冰賽場上向羽生結弦發起挑戰的宇野昌磨只有19歲,而中國的金博洋也不過20歲。

李靳宇在比賽中。

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單冠軍扎基托娃在奪冠後興奮地說,「拿到冠軍後我當然要慶祝一下,我想吃些冰淇淋」。她的回答如此簡單而純真,因為她還不滿16歲。

平昌,成了「超新星」崛起的舞台。

18歲的美國天才滑雪運動員雷·傑拉德在平昌上演「逆轉」摘得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金牌,成為了冬奧歷史上第一位「00後」的冠軍;擊敗中國名將劉佳宇獲得單板滑雪女子U性場地冠軍的美國選手克洛伊·金更是只有17歲296天;而1998年11月出生的日本滑雪名將平野步夢,如今已經是兩枚冬奧會銀牌得主……

平昌,讓全世界記住了很多年輕的名字。花樣滑冰的梅德韋傑娃、速度滑冰的高亭宇、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孔凡鈺、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中的張可欣……

「這些孩子們為賽場帶來了激情和活力。」一位32歲的美國運動員在平昌這樣說,「和他們一起比賽非常有趣,這些年輕人從來沒有被挫折打敗過。」

四年後,在北京,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為成為賽場上的焦點。

關鍵詞三:老將

有新人,自然有老將。當新生代在韓國崛起,冬奧會的「幾朝元老」們並沒有打算將滿載著榮耀的領獎台拱手讓出。

挪威的越野滑雪傳奇名將瑪莉·比約根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1金1銀2銅,這是37歲的比約根在平昌交出的一份成績單。加上她在今年越野滑雪4X5公里接力的金牌、15公里雙追逐的銀牌以及10公里自由技術和團體短距離自由技術項目的銅牌,她已經在冬奧歷史上獲得了7金、4銀、3銅一共14枚奧運獎牌,超越了冬季兩項名將比約達倫(8金、4銀、1銅)成為了冬奧獎牌數最多的選手。

這些「老將」們在冬奧會的賽場上,展現了人類向極限挑戰的堅持,也詮釋了奧運的精神。

31歲的肖恩·懷特是是單板滑雪的傳奇人物,同樣也是冬奧會的「四朝元老」。他的成績或許不如比約根亮眼,但是他的故事絕對值得致敬。出生在美國的肖恩·懷特在不到一歲時就接受了兩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大手術,醫生本建議他不適合劇烈運動,但他13歲就成了最年輕的滑板選手;2017年10月,他在紐西蘭訓練時受傷,臉上縫了62針,那時距離冬奧會已經不到4個月;站在平昌,他被年輕的平野步夢超越,最後一輪,他完成了兩個連續後腳轉體1440°的動作,最終奪冠,那是曾經不止一次讓他受傷的動作……

類似的勵志故事同樣發生在46歲的日本跳台滑雪選手葛西紀明身上。他八次參加冬奧會,曾在1994年和2014年一共獲得兩枚銀牌和一枚銅牌。「沒有什麼保持漫長運動生涯的秘訣,遺憾就是我的動力。」葛西紀明的話樸實而又真摯,「這次結果不好。2022年,我絕對會參加。」

在中國隊中,同樣有不少值得致敬的老將。33歲的王冰玉、35歲的周妍、32歲的張鑫、33歲的張昊……

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傳奇故事並不會在平昌落幕,他們的故事將在北京續寫。

關鍵詞四:統治

當武大靖在短道速滑500米決賽中第一個衝過終點後,他震臂怒吼,同一時刻,不遠處的解說台上的央視解說員劉星宇聲嘶力竭地高呼,「武大靖衝線,乾乾淨淨!」

之所以能贏得「乾乾淨淨」,正是因為武大靖「統治」了這條500米的冰道。從預賽到1/4決賽,再到半決賽,甚至是最後的決賽,武大靖都沒有給身邊的對手留下任何超越或是觸碰到他的機會。

光是在平昌,武大靖就三破奧運紀錄,39秒854的成績也比當年加拿大名將哈梅林創造的40秒770的奧運紀錄提高了將近1秒鐘。

「我就是想盡全力拚了,不給對手和裁判留一點機會。」為中國軍團奪下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的武大靖在賽後留下了這樣霸氣的一番話,一如他來到平常前的宣言,「不服,咱就干。」

事實上,24歲的武大靖在來到平昌之前,就已經展現出了自己「統治」500米賽道的能力。從2015年開始,他就連續獲得了短道速滑世界盃以及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中多個分站的冠軍。在平昌,他再次以破紀錄的方式向世人證明,他可以統治這條賽道。

羽生結弦以一種柔美的力量展現著令人窒息的統治力。

當然,能夠「統治賽場」的並不只有武大靖一人。如果說,武大靖在電光石火間展示出了一種剛猛;那麼,日本的花樣滑冰男單冠軍羽生結弦則是以一種柔美的力量展現著令人窒息的統治力。

一曲《陰陽師》,一套近乎完美的表演,再加上羽生結弦清秀的容顏……他舞動過的冰面總會下起「小熊維尼雨」就不難被人理解了。

光從羽生結弦的言談,甚至是他願意為了不打擾隊友採訪而偷偷爬著「溜走」的舉動,人們或許看不出他身上的霸氣,但成績不會騙人。

索契冬奧會冠軍、亞洲首位冬奧會男子單人滑冠軍、66年來最年輕的男單奧運會金牌得主、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的大滿貫獲得者、一共12次打破世界紀錄、短節目112.72分、自由滑223.20分、總成績330.43分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同時還是國際比賽中完成後外結環跳第一人……

羽生結弦和武大靖,以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冬奧的「統治」。

關鍵詞五:判罰

武大靖被判犯規。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如果若干年之後,再次聊起平昌冬奧會,「判罰」依舊是那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平昌冬奧會的短道速滑賽場上,裁判的各種判罰其實已經引發了全世界範圍的討論。據統計,在短道速滑的所有比賽中,裁判一個判罰了50次犯規,其中中國和加拿大各「吃到」9次犯規,東道主韓國隊也領到了3次犯規……

所有的判罰之中,最令所有中國觀眾、運動員甚至是教練組「出離憤怒」的一次,當屬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的那次爭議——當中國隊第二個衝過終點後,裁判回看現場錄像,最終在所有的身體接觸和碰撞中,選擇了判罰中國隊犯規。

用主教練李琰的話說,「參加接力的三支隊用放大鏡看,都有犯規動作。裁判選擇留下一個犯規最嚴重的隊伍拿到冠軍,另外兩支卻罰出局,這是對項目的傷害。」

平昌冬奧會的這些裁判是不是真的「傷害」了這項運動?他們的判罰有沒有傾向性?是不是秉持著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或許,當加拿大短道速滑接力隊在登上領獎台前,做出了那個耐人尋味的「掃雪」動作時,答案已經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當然,當比賽結束,所有對於」判罰是否一致」的討論都不會改變比賽的結果,而這些爭議判罰只能成為所有運動員引以為戒的「教訓」——規則在改變、對手在進步、戰術在升級,運動員想要避開爭議站上最高領獎台,適應規則並且提高自身能力,無疑是最主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這或許是平昌冬奧會給所有人上的最好的一課。

平昌開幕式,南非運動員入場。

關鍵詞六:非洲選手

冬季奧運會的影響力一直不如夏季奧運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能算是真正地融合了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五大洲的運動員。

在沒有積雪的非洲,大多數冰雪項目無法開展,自然也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冬季項目運動員。

然而,平昌冬奧會是一個突破和融合的節點。在這些來自92個國家和地區的2922名運動員中,越來越多的非洲選手身影被人們記住。

8個非洲國家參加了今年的冬奧會,他們分別是奈及利亞、厄利垂亞、南非、摩洛哥、馬達加斯加、迦納、多哥、肯亞;其中的7名女運動員和5名男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車以及鋼架雪車這4個大項的爭奪。

冬奧會歷史上的首支非洲雪車隊,就充滿了傳奇故事。

奈及利亞代表團的旗手塞阿·迪貢曾經是一名出色的跨欄運動員,2010年她曾經代表奈及利亞獲得非洲錦標賽女子100米欄的冠軍,隨後又在全非運動會上站上最高領獎台;然而,她並沒有能闖進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可當她看到昔日一同訓練的隊友轉戰索契冬奧會的冰道後,她萌生了「挑戰冰雪」的念頭。

不過,這對於生長在非洲國家的塞阿·迪貢和她的隊友來說並不容易,最開始她們自製木質雪車,在炎熱的環境里訓練,然後,她們開始奈及利亞雪車聯合會,一人身兼數職運營起了一個協會,很長一段時間,她們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就是希望能夠趕上平昌冬奧會的末班車。

楠戈琪·奧密密爾也是這支奈及利亞雪車隊的一員,她在接受ESPN採訪時回憶去年春天她們還沒有獲得奧運資格時回到奈及利亞的場景,「人們的反應很瘋狂,試著獲取更多關於有舵雪車隊的信息,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全新的事物。他們中有些人都還沒見過雪,這激發出他們對於冰雪運動的好奇。」

她們就是這屆比賽中非洲選手的縮影,儘管奈及利亞選手在雙人雪車和鋼架雪車中最後都只排在所有選手中的墊底位置,但是就如《時代周刊》寫道,「奈及利亞隊或許無法登上平昌奧運會的領獎台,但她們讓全世界看到了冰雪運動這片國度所種下的種子,史詩般的成就。」

冬奧會將會迎來更多非洲選手,這才是奧運會的真正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英國怪漢穿紅裙闖冬奧冰場跳芭蕾,這屆安保成了大問題
茅台總經理:茅台酒供需不平衡將成常態,長遠看價格只會上漲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