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觀指以為月體,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參習(116)

觀指以為月體,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參習(116)

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楞嚴經》參習(11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經:【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經文在上一次可以說講到很重要的地方。要曉得佛法教學的目的是要叫我們開悟,也正是禪家所謂明心見性,這是我們學佛的宗旨。即使求生極樂世界,還是為了這個目的,在娑婆世界我們開不了悟、見不了性,無可奈何,這才求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學明心見性,還是學這個法門。為什麼不能開悟?這是我們一定要研究的,經典裡面常常贊佛為大醫王,想想,醫生大夫給人治病,問一問,有沒有一定的藥方?問問看有沒有一定的處方?如果這個大夫有一定的處方,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請他看病,為什麼?張三、李四、王二來了,都是一個處方,那人要吃他的葯吃死了,他可以推卸,「你沒有照我藥方害病,你吃死了,我不負責任」,哪有這種道理?佛說法是活的,應病與葯,眾生的病不一樣,所以佛用的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才有無量法門。那個無量是真正的無量,而不是有量的無量,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是從綱領上說,每一個法門裡面都有無量法門。因此佛在《般若經》才告訴我們,如來無有定法可說。但是有個原則,無量法門有個大原則決定不會變,那就是什麼?明心見性,這是不會變的。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不能明心見性毛病又出在什麼地方?要想明心見性、要想開悟,首先要找出我們為什麼不開悟?這就是前面這一章經裡頭所講,我們不能開悟,就是「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非得法性就是不開悟。由此可知,無量的法門,不論是哪個法門,你還是用緣心,你就決定不能開悟,決定不能見性。用在念佛法門裡面有點小成就,用在其他法門是決定不能成就,凈土法門成就什麼?帶業往生,這是沒開悟的人。所以在末法時期,眾生習氣太重,什麼習氣?就是用攀緣心。無論修學什麼法門,聽經、研教、念佛、參禪、持咒都用這些緣心;換句話說,都不會有成就。前面這番開示,這是綱領上的開示,是成功與否關鍵上的開示,非常重要。這段比喻也比喻得非常之好,禪宗後人有集子定這名叫《指月錄》,《指月錄》就是從這裡來的。佛建立的教法,不能離開六塵,演講是聲塵,放光現瑞是色塵,所以諸佛菩薩設教是離不開六塵的。六塵指什麼?是指離開六塵沒有法子給眾生啟示,但是學要學活的,因指要望月。所以今天這個比喻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指著天上的月亮,告訴另外一個人,這個人要聰明伶俐漢,因指要見月,這叫開悟。聞佛說法的音聲悟入法性,這是佛說法大主意之所在。不會的怎麼樣?不會的就跟底下所說的,『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拿著指頭指著月亮,看月亮,他怎麼樣?這個人呆笨,看到指頭就把指頭當作月亮。

這一本經就是指頭,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指頭,指什麼?首楞嚴大定。你要誤會首楞嚴大定在哪裡?在《楞嚴經》裡頭,白紙黑字一大堆,楞嚴大定在這裡。那就糟了,這就叫死在六塵之下,緣心聽法,此法亦緣。我們想想這人笨不笨?這人太笨。是太笨,沒有想到我們自己就是這笨蛋一個,不曉得因指望月,把指頭當作月體,指著佛的言教、指著色塵的經典,以為這就是心性,大錯特錯。所以說『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這個地方的「指」比喻前面的月。諸位要曉得,前面的月是比喻心性,指是比喻佛的言教,可以代表佛門裡面所有的設施,這是以指。一切的設施都叫我們明心見性,見月,所以指是比喻言語文字,這說得更明白一些,月就是所比的真理、真如本性。若是伶俐漢就應當知道,我們要依佛所說之法,所謂是依文字,或者是依方便,依方便就是依指,這個指是文字方便,起觀照,觀天上的月,這是起觀照,才能夠證實相,看到天上真正的月亮,這就證實相。由此可知,佛門裡面所有言說設施,都是啟發我們觀照般若。正因為我們觀照般若提不起來,才借著種種方法引發,為我們觀照般若做增上緣,這是個善學的。正如古大德所謂是言下大悟,或者在色相當中看到自然現象的變化豁然開悟,那是見色開悟。他為什麼會開悟?不執著色相、不執著言語文字他才開悟。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不能開悟,就是有執著,執著得太堅固。



佛法是破執著的,執著是病、執著是煩惱、執著是生死,如果還要這麼執著下去,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以後聽經研教,至少你能夠得到一個方向、得到一個門路,那就是功力要勤,絕不執著,這個人在經教當中才有開悟的可能。最怕的是什麼?鑽牛角尖,「這句經文怎麼講的?底下一句怎麼講的?這個古人這樣講法,那個註解那樣講法,究竟哪個對?」在這裡研究、在這裡思索,全用攀緣心。這樣就算你壽命長,你能活三百歲,你研究三百年還是一塌糊塗,為什麼?錯用了心。善於用心的人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無分別心。意思看不懂,看不懂要不要研究?不研究。因為研究是攀緣心,攀緣心沒有結論,不研究怎麼樣?多讀,古人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恍然大悟。研究不能開悟,不研究的人開悟,不研究的人心清凈,不用攀緣心。你們看看自古以來這些大德們,在家、出家的,哪個人開悟是靠研究去開悟的?可以多讀、可以多聽、可以多看,絕不研究。換句話說,絕不用分別、絕不用執著,這樣就能開悟。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病,病在哪裡自己要明了,功力不勤不行,心是散亂的,妄念太多。所以叫我們念佛、叫我們背誦經典,道理在哪裡?攝心。心不散亂、心不執著、心無妄想,久久功夫純熟自然就發生作用,根塵相接觸自有悟處。所以要曉得自己的毛病,也要曉得眾生的毛病,要曉得對治的理論與方法,還要曉得對治的時節因緣。這些道理、這些方法你要都懂得,你自己就會用功,而且你的功夫能夠得力,從此以後在一切事物境界當中再不用第六意識了。

我們常常念十大願王,用第六識、第七識,不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它有成見、它有執著、它有分別,決定不能隨順。不用六、七識就可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性中沒有分別、性中沒有執著。我們見色用見性去見,用見性則見色性,色是法,色性就是法性;用聞性去聞,聞的是聲性,聲是法,聲性就是法性。所以你要會用,以六根根性接觸六塵境界,就處處見性,這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地眾生無不是真性現前,所以自己見性,看到一切大地眾生個個成佛,見性成佛。什麼時候成佛的?同時成佛的,決定沒有先後。到你成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成佛在我前,阿彌陀佛在我前,彌勒佛還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他在我後」,你還有前有後,決定沒有見性。有前有後是有分別,有分別、有執著才有前後,離開分別執著前後了不可得。要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禪家所謂坐斷三際,三際怎麼斷?三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坐斷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在《楞嚴經》好講,你要是用見性去見一切色法,沒有三際;聞性去聞一切音聲,沒三際。你用耳識去聞聲塵,有三際;用眼識去見色塵,有三際。《楞嚴經》講這個道理講得多透徹、多明白,學了要了,了是明了,明了就是開悟。悟了之後要會用,用在日常生活上這就叫修行,這在大經上是修大行。



佛在此地這一段話是很感慨的話。非常難得阿難尊者的表演,阿難是大菩薩大權示現,把我們眾生的病他都裝出來,請釋迦牟尼佛來治療。佛所講的都是原理原則,我們聽了要悟,我們要活用,理論是活活潑潑的,儀規、方法也是活活潑潑的,決定不是死的。前面的開示、此地的比喻,我們都應當牢牢的記住,如果我們還是用第六意識,見色的時候分別色相、執著於色相,聞法的時候執著於音聲、執著於文字,就像這裡比喻,這個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不明了指的作用。色相是一指也,音聲是一指也,經典亦是一指也,指的作用是叫我們見性、是叫我們明理的。指要不要緊?不要緊,無關緊要。現代學佛還有些特別固執的人,認為中文翻譯的經典不可靠,恐怕翻譯的人翻得有錯誤,要找梵文經典。縱然找到梵文經典,試想他決定開不了悟,為什麼?就是此處講的「亦亡其指」。要是明了這個道理,翻譯的多一句、少一句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同樣一部經典,在我們漢文經典裡面有許多種不同的翻譯。只要意思對就行了。你在這個經典、這個言語文字當中,能夠開悟、明心見性,這就行了。如果是多這一句就明心見性,少一句就不能明心見性,這個關係很大,這個我們是要注意到,它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見性不見性,就是你懂不懂指的意思。金手指指的也是月亮,黑人黑皮膚的手指你很討厭的,也是指的月亮,金手指跟烏手指沒有兩樣,它的作用是一個。一定說金手指指的月亮我就看到月亮,那黑手指指的我看不到月亮,不是指之過,毛病出在自己身上。由此可以知道,佛指的、菩薩指的、祖師指的,大家都是指的明心見性,你要是離開指而見性,那都開悟,都行,都成就了;你要死定認為佛的金手指,就死在金手指上,佛指的你也見不到月,一看到金手指,大概比月亮還好,比見月還重要。這個原理貫穿八萬四千法門,所以非常重要。千萬不要以為諸佛菩薩的聲教就是自己的心性,這樣一來真是叫指月雙迷,教觀兩頭都落空。這是目前教學沒有成績,病根的所在,我們自己知道這個病,徹底改過。不要以為我沒有遇到明師,我不能開悟。阿難尊者遇到明師,遇到釋迦牟尼佛,而且跟釋迦牟尼佛當侍者,這總沒有話說了,你看看阿難到此地還是不開悟,還是被佛呵斥來、呵斥去,由此可知,開悟不開悟是不是在明師?不盡然。悟與不悟在乎自己,懂不懂教、懂不懂理,要是把理就當作教、教就當作理,那就錯了。一定要曉得,教為能詮,理是所詮,正好像手,手是能指,月是所指。連能所都搞不清楚,怎麼會有成就?阿難尊者在此地所表演的,就是能所沒有搞清楚。

所以意思有淺有深,由淺漸漸涉入到深處,其深無底,佛法的義趣多麼濃厚。可惜的就是我們一般人觀念上錯誤,觀念一錯誤,用心用錯了,所以說非常勤苦修學,這一生不能開悟,你說這多冤枉、多可惜!所謂善知識,善知識是指我們一條活路,這是善知識;如果指的路是死路,這個不是善知識。在我們沒有涉入佛法之前,對於佛法大道理一無所知,你能夠遇到一個好人,真正在佛法裡面通達,指你一條活路,活活潑潑,這是幸運。指一條死路給你走,你要走好多冤枉路,幾時你在死路裡頭走活過來,超越這個死路,才有生路可言,才有個悟處。我們首先要認識,教的性質是什麼,理的性質是什麼,教與理有什麼關係,佛為何要設教來顯理,總得要明了這個道理,否則的話,真是連佛設教的用意都一無所知,那怎麼能談得上學教?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觀指以為月體,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參習(1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來說為可憐愍者——《楞嚴經》參習(113)
隨筆——學佛筆記:制心一處,止於彌陀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