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靖康之恥」是怎麼一回事?

「靖康之恥」是怎麼一回事?

原標題:「靖康之恥」是怎麼一回事?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編輯 | 趙英雄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滿江紅》幾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之心。詩里說:「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那麼讓英雄忠憤、耿耿於懷「猶未雪」的「靖康恥」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宣和七年1125年冬,滅遼後的金朝大舉進攻宋朝。四十四歲宋徽宗退位,二十六歲的長子趙桓繼位,後廟號欽宗。時金國對宋實行進攻和議和雙管齊下的方針。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兵臨國都開封城下,形勢危急。宋欽宗欲帥滿朝文武南逃,被尚書右丞李綱勸阻。李綱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主持開封防禦,指揮宋軍幾次打退攻城的金軍。同時陝西的老將种師道也率軍回援。然而宋欽宗出昏招派宋將姚平仲夜劫敵營失敗,宋欽宗無奈之下慌忙與金人訂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宋徽宗回到開封。 東路金軍退走後,宋欽宗又翻悔割地。金國準備再次入侵中原。


靖康元年1126年10月种師道病卒。种師道是個良將,曾給宋欽宗提出過四次關鍵建議: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營失敗,种師道建議再次出兵劫營,或者每夜發兵幾千人襲擾敵人,可以成功,宋欽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顏斡離不退兵,种師道建議乘金軍半渡之際,發動奇襲,否則必為他日之患,宋欽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後,种師道急令調兵京城,第四次是臨終遺奏,建議皇帝退守關中,李綱、宗澤代守開封,宋欽宗不用。由於北宋立國立國後倡導「以文治國」,養成了濃重的重文輕武風氣,种師道死後,面對金國的猛烈進攻,宋欽宗一時之間竟無大將可用。


11月金軍精銳部隊十幾萬人進入中原,並於月底攻至大宋京城皇開封。宋欽宗又想割地求和,他讓宋徽宗勸說九弟康王(即後來的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割地太原、中山與河間出使金國,同時又派耿南仲和聶昌出使,割讓河北與河東。康王與金軍反方向行至河北相州,不理國事,與知州汪伯彥歌舞昇平。後至磁州宗澤守地,宗澤勸其利用身份號召周圍五州兵力出師真定,圍魏救趙,分散金軍進攻開封注意力。然而康王不願出兵,只求自身安全,重返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讓河北的耿南仲被衛州(今河南汲縣)人驅逐,也來到相州,與耿延禧父子團聚,而另一奉命割讓河東的聶昌卻被當地人殺死。至此割地計劃無一成功。

以下是歷史記載的相關重大事件:


閏十一月宋欽宗迷信,他不聽監察御史張所的建議,命巫師郭京準備六甲神兵七千殺退金軍 。


閏十一月十三日,宋欽宗召見金使。金使要求國相和皇帝親臨金營和談,宋欽宗不願親往,隨後金國要求國相前去議談,太上皇,皇子,越王與鄆王為質,可退兵,候河北、河東兩路割地了畢,即送太上皇等歸城。宋欽宗亦不與。同日金軍展開進攻,宋軍勉力抗斗,宋欽宗曾兩次上守城勞軍,期望振奮軍心。此時內殿人心惶惶,眾文武對是死戰還是議和,眾說云云,宋欽宗也猶豫不絕。


閏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軍大敗,郭京隻身逃跑。金軍攻進開封。城內血流成河,屍橫遍地。


閏十一月二十六日宋欽宗慌忙派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議和,金軍要求河東河北河中割讓,並交付犒軍金銀。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金軍聲明宋欽宗親自出使達成協議。


十二月一日宋欽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


同日宋欽宗被誘降至金帳被擒,廢宋,至此北宋亡。


(欽宗出降時康王用勤王之勢在相州開元帥府利用宗澤的名聲擁兵與開封反方向行軍自守。)

三月七日金朝對張邦昌行冊命禮,國號為楚,以建康府為國都。在時百姓稱之為「偽楚」。後於四月四日宣布了自己遜位,請孟太后主持大政。


三月二十八日金軍撤離開封,宋欽宗和宋微宗被押解往代州(治今山西代縣),隨同一起被押送的有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虜,另有皇室少女,婦女、宮女、官女、民女等共一萬五千多人,運至大金國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欽宗趙恆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擄去,受盡折磨終身監禁達三十年之久。


通常歷史家公認北宋亡於1126年。此後徽欽二宗先後死於五國城 。


北宋的滅亡發生在宋欽宗靖康年間,所以歷史上把這次亡國叫「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之變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恥辱,也是漢族人民的一次深重的災難。


這有


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氏宗親 的精彩文章:

江蘇沛縣首屆趙氏宗親聯誼會暨第七次續譜動員會議隆重召開
乾隆皇帝大戰宋徽宗,誰會贏?

TAG:趙氏宗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