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

王 寵

王寵像 楊洋繪

王寵(1494—1533),明代著名書法家。原名履仁,更字履吉,別號雅宜山人。據《蘇州府志》記載:「其先為吳江人,本姓章,因父為後於王,遂為吳縣人。」

王寵就學於詩人書法家蔡羽,有名師教導加之自己苦學不懈,後來才能詩、書名滿吳中,與祝允明、文徵明並稱,為明代「吳門書派」領銜人物之一。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人品高曠,改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王寵青年時代苦讀書20年,建越溪庄,設有「采芝堂」「御風亭」「小隱閣」「大雅堂」「辛夷館」「鐵觀齋」等收藏書畫之所,讀書練字、作畫於湖上,精小楷,尤善行草,兼能繪事,善畫山水,後以諸生入國子監,著有《雅宜山人集》,去世時僅四十歲。

王寵的草書學王獻之、智永,並參用歐陽詢《草書千字文》的筆法,字的結體峭拔、筆力痩勁,收得攏、放得開,無流蕩氣習。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虞世南,婉約疏秀、簡遠空靈,也是一派大家風度。顧複評曰:「董文敏(董其昌)論書曰:『氣為最,勢次之,筆斯下矣。』余觀明世人書,皆以筆尖作楷,禿筆成行,亦得善名於時。王履吉沉著雄偉,多力豐筋,得氣得勢,非公而誰?故明之中葉書家祝、王並稱有以也!」

王寵傳世的書法作品大部分為行草書體,其餘為小楷書,在《平生壯觀》中收錄有二十餘件(冊)。他精心抄寫的《文選》和《詩經》可說是長篇巨作。《半岩潘君七帙序並辭》是王寵的楷書代表作之一。清代高士奇在《江村銷夏錄》中稱:「(《半岩潘君七帙序並辭》)楷書,字徑寸,筆法遒逸,為生平所見中第一。」王寵同時代的著名書畫家王穉登為此帖題跋云:「王履吉先生書,如春雲出岫,夭矯變化,視世間肥筆溷墨,真牧豬奴杖棰畫沙耳!此篇尤遒雅秀潤,與尋常率略之作,相去什九。」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他所書的《五律詩》草書,是件能反映他草書風貌的精品。此件字寫得鈍中有銳,寓巧於拙,勁利自然而毫無凝滯、飄忽之感。真正是內含筋骨,外耀鋒芒。他的行草書《自書「空山夜雨急松濤」詩冊》,是他三十九歲時的得意之筆,書風比前稍有小變,筆畫較前肥潤。《墨林快事》說:「表裡瑩潤,骨肉和暢,有法有致。」狂草書《白雀寺詩》墨跡紙本,是他晚年的絕筆。縱23.4厘米,縱109.5厘米,全篇書法感情奔放,興趣酣足,縱橫千里,筆落如煙,收到了生動、奇妙、磅礴、流暢的藝術效果。此件現藏於蘇州博物館。

王寵的書法藝術,對明代書風有一定的影響。弘治、正德以後,世人師法王寵的法書蔚然成風。但是後人對他的書法藝術的評價毀譽不一,讚揚與否定之詞有別天壤。肯定他書藝的人,說他「幾奪京兆(祝允明)價」(《藝苑卮言》),否定他書藝的人,說王寵書「古法無餘,濁俗滿紙」(《書訣》)。這些評價看來都未必確切。王寵學王、虞等大家,不受「古法」所縛,不拘守一家之規,而能有所發揮,自由馳騁。他善於博採眾優,師古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這或許也正是王寵勝於他人之處。他在寫行草、狂草書體中大膽地參用章草筆法,雖受一部分人譏誚,卻使他的書法作品新風別開,這還是應該給予足夠肯定的。

王寵《小楷南華真經》,紙本,每開尺寸長19.1厘米、寬12.5厘米,榮寶齋藏。書後有梁啟超、張謇跋。

此冊小楷字較小,字數很多,但寫的一筆不苟,雅有書卷氣,橫畫起筆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較含蓄,誠如梁啟超跋中語:「吾常謂雅宜山人書有道氣,遠在文待詔上。茲卷淵懿靜穆,稀世瓌寶也」。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2018歐陽荷庚書法新作選
蓋掉落款看不出誰是誰的作品,書法何來創新和發展?

TAG:書畫翰林 |